查看原文
其他

陶艺也能“活色生香”,普陀这场活动展现非遗之美

上海普陀 2023-10-11

近日,2022长三角中小幼师生陶艺优秀作品展暨长三角学校陶艺教育联盟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举行。


本次展览由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普陀区教育局、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浙江省陶艺教育联盟联合主办,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承办,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市中国陶瓷艺术家协会为学术支持。展览自7月启动征稿,收到长三角地区28座城市、地区,102所学校的1125件师生作品和75件教学资源。9月起,经三地专家评审,共评选出学生获奖作品404件,教师获奖作品85件,优秀教学资源44件,49位教师获评优秀指导教师奖,14家单位获优秀组织奖。


10月,2022长三角中小幼师生陶艺优秀作品展预展启动,展览遴选了35组获奖作品,全景展现师生优秀作品的艺术风貌和育人价值。



“活” 即“活态传承”,指通过生产生活传习非遗技艺,在潜移默化中传承非遗文化。逾3000年的陶瓷非遗技艺,在现代生活中透过“活态传承”方式,不断汲取可持续发展与创新的灵感与力量,让陶瓷技艺“活”起来,让陶瓷精神“传”下去,使非遗传承“活”化于生活中。



“色”指陶瓷釉色。我国的“色彩”观在西周就已形成。“正色”谓之“五色”即为青、赤、黄、白、黑。陶瓷之色,既展于釉色也现于型制,同样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学之精髓。



“生”指生活之器,陶自诞生以来,就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自寄寓图腾崇拜的原始彩陶、崇尚礼制的秦汉陶俑、繁荣外贸的唐瓷、极简美学的宋窑、白地蓝花的元青花、精工巧艺的明清瓷,到存在于我们生活中杯盘碗碟、砖瓦缸罐,甚至造纸、医疗、军工、航天、汽车制造等行业。陶瓷之于我们的生活早已血脉相融,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同频共振。



“香”指文化传承。陶瓷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人类文明与陶瓷文明的发展彼此交融,源远流长。陶艺教育是陶瓷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从古时冶陶作坊中的师徒相授,到今天陶艺课堂中的素养育人,新时代的陶艺教育秉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树立“核心素养”培育目标,蕴含“五育融合”多元载体,在守正中传承,于创新中发展,为孩子们提供感知、发现、体验和欣赏的学习体验。



11月,3场展期学术活动分别以主题“研竞赛指导策略,思课程资源建设”“且行且成长——我的陶艺创作之路”“数字赋能陶艺课堂,科技浇灌艺术之花”,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形式举行。安徽、湖北、山东、江西等地的大、中、小学教师共逾400人次参加活动,不断推动和扩大本次展览成果交流和辐射效应。


本次展览活动亮点频频,一是长三角地区中小幼师生陶艺优秀作品首次通过线上线下同屏展示;二是展览充分结合数字化技术,观众不仅可通过扫描作品二维码了解作品的更多信息,还可以聆听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三是展期开设了多场陶艺教育学术研讨活动,主题包括学生作品指导、课程资源建设、陶艺作品创作、数字化转型等研讨内容;四是展览将以巡展加云展的形式,分别在奉贤、虹口、宝山等区开设巡展,并通过云展,让更多的孩子欣赏作品。


资料:上海市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

编辑:陈雯婷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习近平致悼词

 疫情防控再优化,商场严格落实餐饮行业防疫要求

 成功换梯21部!这个特大型社区再登《解放日报》

 老年人接种疫苗获益更大:专家鼓励应接尽接

 市民政局部署2022年冬至祭扫工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