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防护网,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爱延伸至“全链条”
“是心理应急医疗队吗?我这里是甘泉路街道未成年人保护站,我们社区有个叫亮亮(化名)的孩子,已经1个多月没有上学了,家长也拒绝配合我们上门访视,需要你们一起协助处置。”接到社区求助,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立即启动四方联动应急处置机制,派出心理应急医疗队队员前往协助处置。
“我们介入后发现,亮亮复学的阻力主要来源于她的妈妈。由于婚姻失败等困境,妈妈的情绪出现了极大波动,不仅耽误孩子的学习,还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临床特色专病项目负责人孙莉主任介绍,经过十多天的心理干预、校园辅导和社会支持,在医院、学校和社区三方通力合作下,亮亮如期回到学校复课,其母亲的情绪问题也得以改善。
作为承担全区心理健康促进工作的主体医疗机构,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心理健康促进为抓手,自2019年将儿童青少年列为重点人群,前移“防未病、治心病”的端口。“我们从探索三方联动,到构建起‘家校社医’四方联动机制,在探索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防护上,迈出了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党支部书记王瑞芳表示。
专场活动现场
4月18日,“人人享健康,共同促健康”世界卫生日普陀区医教结合的专场活动在甘泉外国语中学举行。在区科委的大力支持下,区卫生健康委和区教育局共同启动了“普陀区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季”的项目。项目围绕送医入校,将开设一批心理健康课程,组织以生命教育、心理韧性培养等主题的专题讲座,开展益心暖阳系列文体活动,举办护航考生公益心理咨询等服务。
活动现场还启动了普陀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宣传亲子海报创新设计大赛,开展了首场团辅活动。未来,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将通过医教结合的联动机制,适时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摸排,对特定学生实施“一生一策”,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送医入校 闭环“关键八小时”
作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一环,区精神卫生中心将“目光”聚焦到“校内八小时”。通过对全区74所中小学、数百例重点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深入分析,了解当前校园内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空白点”,明确了校内心理咨询缺少专业力量的支持对接,个性化心理问题出现“发现难、干预难”等瓶颈问题。
“我们主动探索跨领域联建工作机制,与区教育学院党总支共建,打造‘健心引行 筑梦扬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项目。”区精神卫生中心院长杨立介绍,项目开展六年来,依托“随心而动 彼心相悦”心理健康进校园活动为载体,通过划重点、分阶段进行主题宣传教育,面向教师、家长推出“心理健康大讲堂”“润心学堂”等家庭教育指导的微课程,心理医生定期赴教育学院坐诊,对接诊案例进行风险评级和持续追踪随访,形成“入组追踪、愈后出组”的闭环管理。在项目推进的同时,畅通了“医院-学校”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精准抓好了学生在校的“关键八小时”,有效填补了在校心理干预专业度不足的“空白点”。
医社联动 完善“关爱全链条”
医教结合的工作机制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对于部分重点关注学生,其在社区的情况,往往成为关注的“盲区”。“我们甘泉路街道有十余名登记备案的未成年人,需要常态化关注心理问题,尽管我们引入第三方力量协助,但是专业度还是不够,我们希望专业医生给予点对点的专业指导和帮助。”在走访调研甘泉路街道过程中,基层发出了这样的呼声。
为了减少“盲区”带来的隐患,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现哨”从学校前移到居住社区,去年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与普陀区社区事务发展中心联手实施“儿童青少年心理关爱行动”,组织学校和社区就推动辖区内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工作进行专题研讨,并在甘泉路街道进行先行试点。
普陀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宣传亲子海报创新设计大赛
“我们以甘泉路街道为样本,对接辖区内11个居委会和部分居民家庭,梳理家-校、家-医、校-医之间的管理盲区。”区精神卫生中心分管院长谢红涛介绍,试点中,对所有在册管理的重点对象及辖区提出心理咨询需求的青少年进行评估,对需要干预的个体开展深度心理辅导。依托社工及时掌握重点对象的动态变化、愈后康复等情况,并加强对居民区社工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有序提升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供给和服务能力水平,进一步延伸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爱的“全链条”。
送医到家 畅通“最后一公里”
在甘泉路街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通过对教育坐诊机制下干预的近80例个案及未成年保护站登记的11例在管个案开展对比研判。针对发现的“医-校-社三方信息不匹配”“干预案例缺少持续追踪的闭环管理”等根源问题,推动“清单合并”“个案同跟”,建立信息共享互通平台,打通过去一段时间内制约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的“堵点”。
为教师进行团队辅导
同时,通过“医-校-社”的三方联动,区精卫中心跨前服务,打破以往“病人找医生”“医生等患者”的单向就医模式,成立“悦心”医教结合志愿者服务队,由党团员为主的医务人员,分区包干深入到每个重点关注学生的家庭,成为重点学生的专属“心理顾问团”,遵循“一方求助、多方回应、快速支援、共同发力”的联动原则,实现信息对接和资源共享,并在追踪式心理辅导、个案式家庭干预、应急事件处置等方面提供一对一“菜单式”服务,为家长提供“一呼百应”的求助通道,实现“家校社医”四方联动的共建共治体系,有效畅通了送医到家的“最后一公里”。
随着“家校社医”四方联动机制在甘泉路街道的试点成功后,多个街道镇也纷纷抛来了“橄榄枝”。“在全面推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进程中,我们开通全年无休的心理援助热线,提供快速应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求助渠道,成为深陷情绪困扰孩子们倾诉宣泄的‘心理树洞’。依托投放在十个街道镇的线下心理健康服务阵地‘悦心亭’,开辟空间独立、保护隐私的自助服务设施。”杨立介绍,“一亭一线”“线上+线下”的多元渠道,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心灵休憩的悦心港湾。
情景剧
“依托区域化党建联盟载体,医院与教育学院、甘泉路街道成为战略合作伙伴,成立以党团员青年为主的专业服务团队,涵盖心理应急处置医疗队、‘悦心’医教结合服务队、‘精心说’科普队、“绿丝带在行动”志愿者服务队4支分队。”王瑞芳表示,下一阶段,“家校社医”的联盟将根据需求在10个街镇逐步推进,实现“微网格”全覆盖,打造更为成熟的区域联动网格化管理模式,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架牢“护心桥”。
记者:易雯
编辑:戴琳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