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 | 昆明持续打造“投资沃土、温馨春城” 一流干部作风带动一流营商环境
何为营商环境?
有一个解释颇为精辟: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好的营商环境是发展经济的“先手棋”,是招商引资的“强磁场”,是一座城市、一个区域最核心的竞争力。
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拼经济就是拼营商环境。特别在当前全国上下抢先机、拼经济的大背景下,首先要拼营商环境。
在全省率先开展营商环境5.0版改革,连续2年入选央视财经“营商环境创新城市”,获评国家级优秀改革案例16个……2023年,昆明继续践行“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高质量打造“投资沃土、温馨春城”,书写好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昆明答卷”。
2023年的昆明营商环境,更拼了!而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关键是党员干部,核心是作风效能,2023年,昆明心怀“国之大者”“省之大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快“六个春城”建设,把开展主题教育和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改进干部作风结合起来,管党治党呈现新气象,广大党员干部用干事创业的力度换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速度,以狠抓落实的成效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昨天窗口工作人员通知我来领取工作居留许可证,我都不敢相信。上周才提交的材料,一直担心居留证要很久才能领到,会影响我和工作单位签合同,但现在看来完全不必担心。”来自加纳的卡玛班瓦阮说。2023年,市政务服务管理局牵头联合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实现办理外国人才工作居留许可“最多跑一次”。
这只是2023年昆明拼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工作人员指导市民在e办通自助服务终端机上办理业务
在昆明,一批“率先”举措持续推出。在全省率先推出政府性普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特色产品“昆易贷”;在全省率先建成“融信服昆明专区”;推出全省首家涉外“一件事”集成服务,提供企业设立、项目许可、人员入境、工作生活等服务事项“一网受理”;建成云南省内首个发票代开、新办纳税人套餐服务全流程自助办理的自助办税区等;登记财产“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在全省率先实现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在全省率先实现招标不见面、投标不进厅、评标无纸化,智能开标率和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率均达到100%,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在昆明,一批便民利企服务持续优化。“网上办”“跨省办”“一次办”等便民利企举措不断深化。推出“不打烊服务”,采取“早上提前办、中午就餐轮班办、下午延时办”服务方式,让群众当日事能当日办。新增187台“e办通”,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98.4%。企业开办“一窗通”,实现最快0.5个工作日“零成本”开业,简易注销“一网服务”。“省内通办”“跨省通办”服务打破地域限制,为企业节约办事时间与成本,目前可办理跨省通办事项1051项,省内通办事项1120项。
全省首例智能化无干预登记的企业,从在线申报到完成审核仅耗时2分多钟。
在昆明,一批亮点举措不断创新。在国务院办公厅政务办公室组织开展的“我陪群众走流程”“政务服务体验员”试点工作中,昆明市被列为试点示范城市。以此为契机,昆明市持续开展“三进三服务”“企业接待日”“优化营商环境昆明在行动”“昆明营商环境会客厅”等活动,面对面听取企业诉求。建设6个“昆明市营商环境观察站”,8个乡镇(街道)“营商环境观察点”,50个“营商环境前哨站点”,零距离护航企业发展。各部门“一把手”全过程“走流程”,截至2023年底,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2595次,发现问题230个,制定优化措施223条,完成优化措施198条,已经销号问题200个,建立制度23个。聘任首批“政务服务体验员”,截至2023年底,已组建826名“政务服务体验员”队伍。
理念是实践的指南。具体政策的优化调整,背后是理念的迭代升级。近年来,昆明市高位统筹,不断完善政策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出台《昆明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和《昆明市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2—2024年)》,围绕产业、投资、政务、市场、创新、法治、人文、开放“八大环境”启动三年攻坚行动,市委领导、政府主责、人大问询、政协参议、纪委问效、社会监督的营商环境全方位立体督促提升体系不断巩固。
优质营商环境不是讲出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2024年的昆明将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大力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政务服务便利化、网上办事智能化、市场监督精准化,全面建成全省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持续开展“三个听取”“三进服务”“我陪群众走流程”等活动,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等。通过一系列举措,打造“四季如春营商环境”新名片,为更多项目落地昆明提供优良环境。
一流营商环境厚植发展沃土,昆明产业、经济发展释放出新活力。
杉杉锂电项目从洽谈到落地仅3个月,裕能新能源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110天,东风重工产业园项目从洽谈到开工仅2个月……近年来,一个个重要项目快速落地创造了“昆明速度”。
服务效能高,才能留住企业。目前,抖音、碧桂园生活服务号、杉杉、先导、长盛、闻泰、超启生物等一大批企业、好项目落户昆明,初步撑起了昆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框架,产业发展的质量不断提升。
云南杉杉3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
一个个成绩背后,离不开昆明市“妈妈式”服务的保驾护航。近年来,昆明市提档升级“昆明服务”,围绕“8+N”产业链,市县两级协同联动,开展“上门审批”“集成办理”“现场拿证”等“妈妈式”企业全生命周期免费服务。
各县(市)区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推出一大批“自选动作”。例如,安宁市率先在全省建立“兵团制+链长制”联动机制,成立安宁市重点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指挥部,坚持“但凡招商有1%的希望,就付出100%的努力;只要项目有1%的需求,就提供100%的服务;能为企业增加1%的利润,就做出100%的工作”,园区重大工业项目实现“项目推进零阻碍、企业生产零干扰”。
高新区坚持项目为王,滚动实施“五个一批”项目推进机制,通过安排专项前期费,使用政策性金融工具、地方政府专项债、中长期贷款、“高知贷”等,多渠道筹集项目发展建设资金,推动产业项目落地落实。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昆明市率先在全省推出主要领导担任“首席服务专员”制度,对投资规模大、涉及范围广、投资领域多的集团性项目,明确市级相关部门“一把手”担任“首席服务专员”,全力护航项目落地、建设和发展。同时,为招商引资项目量身定制“全过程”跟踪和“全流程”代办服务,为来昆投资兴业的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重大项目倾斜、向优质项目集聚。
昆明市投资服务中心推出免费代办服务,以“横纵联动”实现“政府替企业跑”。先后联合昆明市应急管理局、石林县政务服务管理局和石林县西街口镇,为19家工贸企业现场“集成办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认定相关事项;联合昆明市应急管理局审批人员“反向跑动”,为企业上门办理安全生产合格证,实现现场受理、线上审批、“9分钟拿证”的高效审批。紧盯产业招商重点,为招商引资企业项目量身定制以“两个全程”为核心的代办服务机制,跟踪服务重点产业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110余项。
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专区
昆明东川宇泽半导体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波对东川区各级部门贴心周到的服务印象深刻,让他对工厂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陈波说,东川宇泽年产20GW单晶硅拉棒生产线项目总投资50亿元,预计年产值164亿元,建成后将成为宇泽半导体所有工厂中自动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单体工厂,实现政企合作共赢。
江苏天合太阳能电力开发有限公司2GW光伏组件生产制造项目开工以来,建设如火如荼。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公司总经理董桂亮表示,项目签约以来,嵩明县、杨林经开区坚持专班推进、专人负责、专项服务,加强协调对接,各项要素保障工作扎实推进,打造了全方位靠前服务的投资软环境,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昆明市良好的营商环境增强了企业深耕昆明的信心,下一步将加快项目建设,与昆明共同发展。
优质服务催生的“昆明效率”产生叠加效应,2023年,昆明新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30个,协议金额近700亿元,全市引进省外产业到位资金、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21.8%、35.78%,在全省实现“引资总量、新签约大项目、新落地大项目”三个第一。全市实有经营主体168.2万户、增长40%,总量和全年净增量均居全省第一。2023年前三季度,民营经济增加值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8.7%,较2022年同期提高21.7个百分点。
当前,昆明正处在经济发展的爬坡过坎期,拼经济来到了关键阶段,闯关夺隘的“难度值”也提升到了新高度——面对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昆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实际困难,产业结构如何调整,棘手难题如何攻克,重大项目如何推进,矛盾问题如何化解,民生利益如何保障……这些问题回答得好不好,能力、作风之高下便是分水岭。
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纵观全国上下,越是涌动着经济复苏的暖流、跳动着经济发展的脉动,越是需要过硬的能力、扎实的作风来保驾护航。
拼经济、拼招商,说到根上,拼的就是能力、作风。
昆明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抓班子、带队伍,推动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加速形成。
市民在云纺24小时政务服务点的智能终端上办理业务
在2023年度全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中,昆明被评定为“优秀”等次,综合得分位列全省第一,为近9年来最好成绩,抓基层党建工作被评定为“优秀”等次。
好成绩是怎样炼成的?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
党的十八大以来,昆明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自觉做“两个确立”的坚决拥护者和“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
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蓬勃发展,各项工作专业化、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基层干部专业素养、业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昆明高度注重干部能力提升,需要突出“抓什么训什么、管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2023年,昆明启动产业干部培养计划,通过系统培养和分类培训的方式,按照“全市干部—重点产业链干部—有培养潜力的产业干部”三个类别,分别通过产业思维提升专题辅导、产业发展专业化能力培训、全脱产跟岗实训“三个梯度”逐级递进培训,采取专业化能力培训,到国家部委、上海市相关单位或企业挂职锻炼、跟班学习,到园区开展实训,到先进地区开展异地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干部队伍抓经济、抓产业、抓发展的能力,为打造“产业高地、实力春城”提供坚实的专业化干部人才支撑。
提升履职能力是从内发力,完善考评体系则是从外发力。昆明提出并推动鲜明树立“四用四不用”选人用人导向,把大竞赛活动考核结果作为调整干部的重要依据。调整优化28名县区和市级部门主要领导,提拔使用31名实绩突出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让有为者有位。
开办企业“一窗通”自助服务区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国家安。
昆明安排优秀年轻处级干部兼任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遴选优秀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重点乡镇全脱产挂职产业副乡镇长。同时,在干部提拔、职级晋升方面注重向基层一线倾斜,2023年提拔重用晋升职级的干部中,基层或一线干部占32%。
一位基层受访干部感受颇深地说,近年来,昆明市委、市政府对干部的支持关爱更多地向基层干部倾斜,更加注重年轻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基层党建、项目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锻炼,重点提拔使用群众认可、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的干部,让基层干部政治上有奔头、精神上添劲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
注重梯次培养,着力优化年轻干部储备链、培养链、选拔链、监督链,昆明各基层创新实施党员干部多岗位历练培养计划,为干部培养“育好苗”“助好长”“保好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好“源头活水”。
韩佳杉是2017年入职的公务员,短短几年已成长为业务上的多面手,成为宜良县委政研室政研文稿科科长。提起自己的成长经历,她直言,“青蓝工程”是最大的助推器。
“青蓝工程”寓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宜良县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紧紧抓住实践锻炼这一关键环节,将培养锻炼“青蓝工程”优秀年轻干部的阵地延伸到乡村振兴的主战场、项目建设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
西山区政务服务中心24小时自助服务区
数据显示,昆明在全市范围内择优选拔配备152名“80后”年轻处级干部到重要岗位任职,重点培养储备172名40岁左右处级干部、34名30岁左右正科级干部和74名28岁以下副科级干部。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意思是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这句话在干部培养中同样适用。
昆明高度注重干部交流,选拔一批党政干部到市属国企任职,推动一批优秀干部在昆明、磨憨交流任职,云南滇中新区与市直部门、县区交流任职,畅通党政机关、市属国企、开发区之间的干部交流渠道。
“及时奖励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组织的肯定,还让‘实干者’享受到实惠,大家干劲更足了!”2023年2月,寻甸县围绕“当好排头兵”大讨论大竞赛活动,对在产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30名个人和15个集体给予及时奖励,旗帜鲜明地为担当实干的干部撑腰鼓劲,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
昆明在全省率先开展争当“实干家”、整治“太平官”工作,2023年,评选市直机关“实干先锋”128名、“优秀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10名,对“实干家”型干部提拔重用和晋升职级2418人次,表彰激励1271人次,通过批评教育、调整岗位等方式处理“太平官”型干部,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精气神持续提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
拼能力作风,贵在眼中能发现问题。
结合开展的第二批主题教育,昆明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实际,在搞清楚问题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现实情况、风险挑战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论证,汲取群众智慧,从基层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努力当好坚持人民至上增进民生福祉排头兵。
全市8家市级公立医院全覆盖开设“夜间门诊”61个科室、提供诊疗服务16.5万余人次;全市各基层党组织在主题教育中多形式、多渠道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活动1.8万余次,组织开展“我为发展献一策”活动6000余次,广大党员提出意见建议1.8万条,制定为民解忧实事计划2.6万余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9.3万人次;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开展调研1335次,发现问题1200个,逐一梳理形成“三个清单”880份,现场解决问题480个……
第二批主题教育在基层开展,同群众联系更直接、面对的矛盾问题更复杂、群众期待解决的问题更具体。结合主题教育,组织开展“大调研、解难题、抓落实”工作,扎实开展“转变作风办实事、为民解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昆明再次上榜“中国美好生活城市”。
2023年,昆明再次提速,启动新一轮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着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升级版”。谋划提出并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以城带边、以城兴边”模式,全市各级各类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数量居全省第一。
“三农”成绩单是“里子”“面子”双向发力的结果,饭碗端得稳、产业发展旺、乡村建得美,才能有力确保教育经济社会大局稳定。2023年,昆明人均纯收入8500元以下且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实现动态清零;建成蔬菜、肉牛、水果、中药材、咖啡5个交易中心;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3家,建成高标准农田17.59万亩。
昆明水果交易中心
就业是民生之根本。2023年,昆明“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全市提供有效就业岗位22.5万个,城镇新增就业20.59万人。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工作启动实施。
教育方面,昆明创新采取内培外引和集团化办学等方式新增和拓展10万余个优质学位,一本上线率居西部省会城市前列,学前教育公费学位占比提升至54%以上,省一级高完中实现县域全覆盖。医疗卫生方面,昆明医疗实力进入全国20强,成功申报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被全国爱卫办确定为“云南省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
熨帖的暖意背后,有着可以触摸的民生情怀,亦有着大手笔的民生投入。2023年,74.5%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用于民生,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3.1%。
从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到人民群众普遍关切的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从公共服务提升到基础设施建设……高品质生活作为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是昆明对新时代人民需要最及时的回应。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展望未来,昆明将按照党中央部署、省委要求,扛起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的职责和使命,加快“六个春城”建设,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昆明实践迈出坚实步伐,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往期推荐
【招聘】云南省2024年上半年事业单位招聘公告首发!2.26报名!3.30笔试!
接续奋斗 把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丨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作出昆明贡献
来源:昆明发布
排版:沈佳莉
责编:李涵谦
初审:杨义
终审: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