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傅海棠的价格论:货币永远涨 投资只做多 劳动最幸福

2017-04-16 期乐会

来源:杨韬略


对于期市巴菲特 中国傅海棠,相信大家已经不陌生,但是有众多读者对于傅海棠的高房价促进劳动的观点表示反对或不理解。


一、是谁错了?


读者们的有代表性的反对意见主要包括:


——高房价或者说滥发货币,收回了老百姓手里的储蓄,促进人们继续劳动,看起来社会是发展了,但人生的意义难道就是劳动吗?人的幸福怎么说?


——高房价抑制了经济发展,使得中国经济畸形,使得劳动者辛辛苦苦一辈子就为一套房子,这是不正常的,国家难道不该提供优厚的福利给劳动者吗?

——中国的房价远高于欧美,卖掉上海或北京的房子可以买下好几个大国的全部房地产了,这充分说明了房价有泡沫。


傅先生的回复意见如下:


1、什么是幸福?没有战争和动乱,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活干,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几千年来都没有实现的幸福,现在已经基本实现了。只不过有人欲望太多,有人不懂感恩,有人好吃懒做,所以才不觉得幸福或无法获得幸福。


——这个逻辑很奇怪,有活干,就是幸福?


2、高福利、高利息,对社会是不利的。社会食利阶层越庞大,后续问题就越多,社会劳动阶层越稳定,后续问题就越少。不能让整个社会崇尚食利,应是崇尚劳动,奖励劳动,让劳动者更体面。所以,不能走高福利的欧洲道路,要知道,都有钱等于没有钱!


——都以为自己多赚点钱,老了就可以享受了,结果存钱养老也错了?


3、房价偏高了,其实就是房子数量不够。只有建更多的房子,房价才有可能变得不再那么高。想当年,电视、汽车、手机比现在的房子还稀缺,价格昂贵,甚至普通的一辆车比一套房子还贵,后来成本下降,生产数量飞速增加,达到了人均数量,所以就进入了普通平常百姓家。房子也一样,如果多生产钢筋水泥玻璃等等,建房子的能力提高了,房价自然就便宜了。



——房价主要是地价啊,是政府调控的,房子涨价,是因为土地在涨价吧?难道现在中国的房屋建设能力还不足吗?房子是投资品,怎么能跟电视汽车手机去比较呢?


这些问题,你是不是也有类似疑问?其实,在微博评论上、在一些微信群里,看到很多比较尖锐的评价,还有很多言辞尖刻的骂人之语,去掉骂人的语言,他们想表达的意思无非是如下几点:


傅海棠不过一个农民,高中都没有上,就想别出心裁搞什么经济学?


一个炒期货赚钱的人,说什么都是对的?太抬举他了吧!


他自己炒期货赚钱,结果却让大家劳动致富?


经济学家都说不清楚的事情,他能说得清楚?


这些质疑的声音,让笔者一度产生怀疑,到底是谁错了?是读者错了?或是傅海棠先生错了?


春节前,听说他看好橡胶,笔者也跟着做多,虽然浮盈不少,但后来跌下来止损出局,亏了很多钱。后来听说,他自己是止盈出局的。春节后跟他去东北调研玉米,他没做多,笔者倒是做多了,结果又是浮盈之后转浮亏,目前还套着呢。但投资一事,笔者可清楚得很,谁都怪不得人。


但是,在与他交流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自己以前苦苦思索很长时间才写出来的一些文章,他竟然在5年前已经表达过类似的意思(比如我此前写过的货币、经济发展路径、中国模式、中国历史周期性动荡等文章,很多观点他在五年前就表达过了)。笔者自以为深思有所得的东西,与他交流起来,他也早有同样的见解,可谓相见恨晚。他说出的一些观点,我曾不以为然,但深思之下却还是他的见解正确。可以说,他是我这么多年来遇到的一位奇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


更重要的是,也许正因为读书少,他没有陷入传统理论的窠臼,有一种理论上的突破性。这一点,我在读方绍伟、李晓鹏、文一、韩毓海、金观涛等学者的著作时,有同样的感受。也正因为如此,我愿意把他的思想传播出去,能对更多的人有所启示,让更多人有所收获。


当然,方绍伟等人是在“我注六经”的基础上,完成自己升华,形成自己理论之后,实现了“六经注我”的目标。而傅海棠先生自己,是在生活和实践中领悟,跃过条条框框,直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东西而已。


这不由得让笔者想起一个典故。


二、立雪断臂


大约1500年前,有一位印度高僧从海路到达广州,他的名字叫达摩。达摩几经周折到了南京,见到了当时的皇帝,后来人称梁武帝的萧衍。梁武帝好佛,曾几次舍身为僧,更曾在全国范围内广建佛寺。武帝问达摩:烟雨之中,南朝四百八十寺,都是我推进的,而佛经讲造塔功德无量,那么,我的功德是不是很大呢?达摩冷冷地说:老实说,这些寺庙建造,陛下一点功德也没有。


话不投机。达摩的意思后人有很多解释,但可以理解的或许是:你一个皇帝,好好做自己的事情,让天下苍生免受饥荒战乱,才是最大功德,搞什么寺庙嘛,光想着自己的功德,岂不荒谬!


去年,有一部电视剧挺热,《琅琊榜》,其中的主角梁帝据说就是以梁武帝的经历为原型的。如果按照佛门的因果报应学说,梁武帝似乎是真的没什么功德。若干年后,国内爆发侯景之乱,武帝最后被困,以86岁高龄饿死在囚禁地。


离开南京,达摩一苇渡江来到河南少室山,在一个山洞里面壁九年,想佛法、不说话。后来,有一位四十岁的中年人闻听他的大名,来到山洞之外求法。达摩不语。


隆冬时节,大雪纷飞,那人立雪中,雪深及膝。达摩开口了,说你要干嘛?求法?你们中土之人脑子笨,不开窍,没法教。除非这白雪变红,我再考虑。那人也许是冻得脑子真木了,就拿出佩刀,咔嚓一声砍断自己的手臂,鲜血喷涌,雪地变红。于是,达摩变收他为徒,三言两语,斯人开悟。达摩为他取名:慧可。在此之前,他的名字是姬可,号神光。


慧可立雪之中的事,据考究也许是受到四五百年后宋朝程门立雪故事的影响而改编的。至于慧可断臂的故事,也存疑。但佛教一些典籍,就是这么写着的。


佛门里面写慧可立雪断臂,意在强调获取真理之难,应该有立雪的虔诚敬仰之心,也应该有断臂求道的勇气和志向。相比之下,我们今人学到知识,早已不必下那么大的血本,但又有多少人有慧可当年的收获呢?看到人家的论点论断,不是去思考,而是先嘲笑,岂不谬哉!


慧可开悟的过程是这样的:


慧可问道:我想求佛门无上真理,怎么能得到呢?

达摩说:这个,不是靠人给你的。(言下之意靠你实践靠你悟)

慧可不解,说:我心不安,求您让我安心吧。

达摩说:你把心拿来,我给你安。

慧可说:我这个心不是那个心,我这个心,没有具体的实物的。

达摩说:你看,我给你安好心了。

慧可立刻就开悟了:哪有什么心,哪有安不安,都是自己的妄想在作怪。


后来,慧可活到80多岁,反而经常出入酒肆街屠花街柳巷,如是三四十年,有人批评,他则淡然:我自调心,与你何干?一直到隋朝开皇年间106岁才离世。


达摩被认为是华夏禅宗始祖,慧可为二祖。他圆寂之后60年,接他衣钵的是五祖弘忍大师。在他的门下,慧能和神秀都曾写了一首诗来证明自己对禅宗教义的理解。结果,慧能的“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胜出。慧能后来成为禅宗六祖,在南方将顿悟一派发扬光大。神秀在北方,渐悟一派也有成就,但远逊于南禅。


慧能是佛学界唯一留下一本“经书”的“人”。此前所有的经书,都是佛的言论记载。而《坛经》是慧能的言论和经历的记载。按照《坛经》的说法,慧能那时候不识什么字,由于家道中落,每天上山砍柴到集市上去卖。有一天卖柴的时候,听到一位和尚说法,讲到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突然就顿悟了。由此去寻访弘忍大师,才开创了一代佛学基业。


《坛经》记载慧能无数次解说佛经、佛法的过程,处处显示出其严谨和高深的佛学造诣。但是,慧能的出身是一位砍柴人,而且不识字!虽然1000多年后也有人质疑说他父亲曾在北京做官(他三岁丧父),母亲应该是大户人家,在唐朝时期理应是知书达理的女子,所以不排除母亲教过他识字,只是读书不多而已。云云。


如果以慧能的经历和出身,可以有一本流芳千古的《坛经》,那么,我们虚心向下,傅海棠先生上过八年学,又在金融圈子里浸淫近20年,长期的实践和思考下来,有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慧能曾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你的心动啊。用现在的话说,不是我写错了,也不是傅海棠先生说错了,而是一些批评者自己的心摆错了位置罢了。


三、房价高不高?


回到前面的主题。傅海棠先生认为:房价之所以高,是因为我们的生产能力不足,如果能快速多建大房子,房子多了,房价自然就不高了,大家就都买得起房子了。


供求决定价格,看起来没错。如果房子的供给多了,房价确实就该跌了。但是,中国的土地是国有的,房价高低完全取决于卖地的进展,实际上是政府在控制土地价格。地价涨了,房价自然也就居高不下了,很多人还是买不起啊!


但傅海棠先生的观点是:房子有地价,等于政府加税。比如汽车,一辆车里面的含的税,只怕不比房子少,但大家照旧买得起车,为什么?因为汽车的产能上去了。房子也一样,所有的房子都有地价,等于所有的房子都没地价。为什么?因为所有人都得面临同样的地价问题,犹如所有房子都加了一层税。


他的意思是:当所有房子都含地价的时候,是全社会所有人包括政府在内都必须面临的同等问题,其实就等于你手里的货币是隐含了房价加税的部分。或者说,你手里的100元钞票,隐含了10元的地产税。既然如此,讨论房价高低是没有意义的,应该讨论的是你是不是能买得起房子了!

你看,与20年前相比,是不是越来越多的人买的起房子了?是不是越来越多的人有了自己的房子了?这说明社会是进步了而不是倒退了,也说明人们的收入是提高了而不是下降了。更说明中国模式是正确的而不是错误的。所以,对社会的评价应该看具体而微的结果,而不是空对空。


所以,你讨论房价高低没有任何意义。大家的钱都多了,房价当然就水涨船高。房价永远是对货币多少的反映、对购买力强弱的反应,而不能孤立地去看。


尤其,不能把中国的房价跟别的国家去比。土地资源不可搬迁、不可置换,生活环境、制度文化各个方面,不同地区都完全不可比。既然如此,用中国的房价去比较欧美日的房价,没有任何意义。


谈到当前的限购,傅海棠先生说,这个看起来不合理的举措,其实是没有办法不得已而为之的,因为房子太少了!政府此前低估了民众的购买能力,高估了经济的泡沫成分,采取了限制经济增长的一系列举措,现在看虽然当时的做法有道理,但毕竟造成了房子的严重供不应求:在有些城市,可售房屋的库存只有三个月了!很多地方的房子如果敞开卖,几个月之后就没有一套房子可以卖了,怎么办?让房价涨到天上吗?不能啊,所以,现在只好限购。


对照既往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还是发展不足而不是产能过剩。过去20多年的历次打压经济泡沫、限制经济增速的做法,几年后就都发现是估计不足的。比如,1993-1994年的投资大跃进,如果对比10年后,会发现规模远远不及,只是社会和市场过早、过于超前了容易。又比如1997-1998年就开始说怕电力过剩,结果几年后就发现是电力供给能力严重不足。2002年,中国钢材产量不足2亿吨,次年开始查铁本钢厂的违规事件,10年后,中国钢材产量超过8亿吨。还有纺织行业限产压锭、房地产领域原来说的鬼城、高铁投资所谓的大跃进,如今再看,到底是过剩还是不足?


用发展的眼光反思历史,很多做法是值得重新思考的。比如,日本1990年代时期的所谓经济泡沫破灭,在傅海棠先生看来也是荒谬的。2008年之后的美国次贷危机,应对之策也是错误的。他认为,当经济出现过热现象时,应该继续扩大货币投放以降低利率,由此扩大生产供给。而当年日本和美国的策略却全都是紧缩银根提高利率,恰恰是南辕北辙之举。可以说,是他们的紧缩政策才造成了后来的危机,而不是因为危机他们才紧缩。


那么,日本当年的正确之举是什么呢?他说,可以继续扩大货币供给量,扩大生产能力,日本人的住房条件那么差,可以盖更大的房子,改善居住条件,稳定住经济,再在此基础之上搞创新,搞资本输出,则经济可以平稳度过难关,而不是目前这样20年低迷不振。


就中国当下面临的问题,傅海棠先生认为,现在限购是没办法,但最重要的是扩大产能,扩大造房子的能力。房价涨,只说明需求多而产能低。所以,我们现在是房子不足,而不是过剩。同理,不能认为中国的钢铁水泥焦炭等产能是过剩的,盲目去压产能,最重要的是找出路。落后产能可以淘汰,但国内总产能理应高于国内正常需求的30-50%,这叫产能备份。


至于有的人老是抱怨买不起房子,则应该向前看,不能用现在的收入水平和货币水平去衡量。因为过去20年,房价总是大多数人买不起的,结果却是越来越多的人有了住房,就是因为买房的人是在向前看——货币会越来越多的。


四、都有钱等于都没钱


纸币无止境,是傅海棠货币理论体系的重要论点。货币是劳动凭证、交换媒介、财富符号,不会消失,只会在交换中转移所有权。因此,理论上,货币只会越来越多。但人类的存储本能注定了货币天然具有沉淀属性:流通领域里的实物货币会逐渐减少,除了一部分损耗外,更多的货币被有钱人藏起来了。


这个观点,与笔者前期的研究是不谋而合的,所以非常赞成。此前,网上有一位叫白云先生的研究者,他认为,中国人有厚葬的习惯,金银珠宝容易被埋之地下。不过,考虑到曹操以来的“摸金校尉”的勾当,我们有理由认为多数埋在地下的金银会重回人间。但富人对实物货币的喜好和储藏,会将大量货币固定在隐蔽处,由此导致民间货币流通不足,从而引起通缩等问题。同时,货币不足,则激励生产的水平不足,容易造成流民和经济衰退等现象。


所以,傅海棠先生说:纸币是一个伟大的发明。有了纸币,经济发展的货币桎梏就消失了,经济就有了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了。这一切,都有赖于纸币具有的不受束缚而膨胀天然属性。


其实,回顾人类社会的历史,历来就是一个战乱交织的过程。战乱迭生,根子就在货币不足,无法激励人们生产和劳动,社会资源就会因人口的不断增长和拓殖而匮乏,天灾人祸之后,战争就不可避免。


人类繁殖得越多,战争规模也就越大。一战二战都席卷全球数亿人参与,对人口的消灭和财富的损害惨酷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其根源仍在于实物货币的缺陷。二战之后,美国的霸权确立了美元的全球硬通货地位,但此时的美元仍直接挂钩于黄金,实质等于是仍没有摆脱实物货币的羁绊。


但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黄金本位只延续了17年时间。这大约是人类历史上时间最短的一次货币实物本位时代。实在是世界人口规模太大、人类创造财富的能力太强、而黄金存量太少造成的。尼克松的伟大之处,就在于顺应历史潮流,一举废弃黄金本位,从此,纸币才像脱缰的野马,纵横驰骋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也因此才有了战后70多年的世界和平和繁荣。


美国70多年的霸主地位,靠的是美元纸币向全球征收铸币税。傅海棠认为,美国的繁荣,根本是有效劳动量持续不断增长,同时也由于美国有可剥削的对象,即全球所有的穷国,等于数十亿人在为美国贡献低廉得近乎无偿的劳动。美元一张纸,吸走了全球多少财富!这才是它发达的根本。


所以,中国必须有自己的纸币,必须不依赖它国的货币尤其是美元那张纸。将来中国发达了,也要有能够被我们剥削的低廉劳动,那就是全世界仍然存在的穷人。他们会继续向我们提供低廉的劳动,也就是低价为我们创造更多的财富。


只是,纸币流通过程,仍存在着沉淀性。一方面,纸币不会像以前的实物货币那样被某个人囤积掩藏,但持有纸币的人可能长时间不消费。如果所有的纸币都只是一张纸(实物的纸张),也是不利于货币流通的。最近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面,有一位贪官在家里窖藏了2亿多元的纸币,与历史上的财主藏金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尤其是银行记账体系和电子系统的普及,以信用卡为标志的借贷工具的使用,大大扩展了货币的信用模式,提高了货币的流通速度,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将来如果取消纸币,货币流通速度还会更快,大家所关注的M2也会继续向天文数字迈进。


这就是纸币无止境的由来。很多人关心中国的M2增速过快,傅海棠先生对此不屑。他说,中国的GDP其实是被严重低估的,如果按照欧美的模式去统计,中国的GDP也许不是现在的70多万亿,可能早就超过你的想象——


比如,农村的红白喜事,一家一户的宴请,几乎全都是买了原料之后自己回家做的。如果换一个模式,是在饭店里请客吃饭呢?全就统计进GDP了。要知道,中国一年婚丧之事超过2000万户次!


又如,过去30年,中国农村无数家庭翻新了自己的住房,但是几乎绝大多数家庭都是买了水泥砖瓦木材之类的原料,自己请人干的,如果算GDP,就是那些原料,完全没有增加值。但如今,再也没有这种事情了,所有的住房建设都要统计进GDP了,光这一块,有多少?


还有,就是网络经济时代的大量经济活动没有纳入统计。民营企业的大量经济活动是低报的。这一切,都使得目前中国经济规模被大大低估,由此而计算的M2则似乎是高估的。


很多人还以为未来的M2会稳住或者下降,傅海棠说根本没这回事。中国的M2大约不用很久,就可以达到200万亿元、300万亿元。因为所谓M2其实就是流动的货币。要想有经济活动的增长,纸币就一定会继续膨胀下去。你需要考虑的,只是膨胀的速度而已。


明白了这个道理,你也就明白了必须要有自己一套房子的原因——房价是当前货币规模下计价的,而货币规模将继续无限膨胀下去,以未来的货币规模衡量,当前的房价无论高低,都是便宜的!


明白了这个道理,你也就明白了他期货市场中长期主要做多单的缘故——从历史长河来看,如果货币规模不缩减,则商品价格必然是长期上涨的。如果以100年为单位,某商品价格涨20倍,则相当于每年平均下来(复利)必须涨3%。这也就意味着做空者将天然损失3%,在期货保证金制度下意味着资金损失超过30%。


明白了这个道理,你也就明白了美国股市长期牛市的原因。你也就能理解巴菲特神话的由来。也能理解所谓的美国奇迹和当前的中国奇迹。纸币这个神迹,就是神话的创世主。


于是,傅海棠先生又有了另一句名言:都有钱等于没有钱。他说,有人对纸币认识不清。以为只要有了钱,就可以不劳动在家享受,等吃等喝。家家都有钱了,都等吃等喝,物质从哪里来。还是那句老话说得好,天上不会掉馅饼,衣食住行任何一样东西都是靠劳动创造的,不是印了钱就有的。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你别以为自己存钱多了就可以养老。如果一个社会,人人都存款100万,并不意味每个人都可以高枕无忧地享受养老福利了,关键要看当你老了的时候,谁来给你劳动、谁来给你创造财富供你消遣。如果全社会都是老人、都不干活,却人人都有100万,那等于每个人都是穷光蛋——养老,靠的是劳动,不是货币!


所以,现在有钱的人,只能自求多福,将来自己老的时候,社会上还有很多年轻人在劳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在继续大大提高。那时候,也许没什么钱也能享受幸福生活。


由此也能理解傅海棠定义的幸福: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有休闲,最关键的是,“有想法,能实现”。所以,前面说的有活干指的是想干什么活儿,就干什么活儿,所谓“安居乐业”。而有想法能实现,则是最高层次的幸福。那需要有物质基础(至于如何实现物质基础,涉及到投资种种,以后还会再说)。所以,幸福,并不是老了就什么都不干,睁开眼吃饭,闭上眼睡觉。人总要有点事情愿意做的,天天吃了睡睡了吃,并不见得就幸福。所谓生命在于运动,劳动着是美丽的,此之谓也。


当然,对于社会保障体系,他有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国家应该根据一个人的劳动能力缺失或丧失的程度予以补贴和保障。对于部分缺失劳动能力的人(残障人士等),应予以补贴,对完全丧失或没有劳动能力的人(如老幼和病残者),应全面保障,确保其处于相对健康的生活之中。而其它成年人,只要有劳动能力,国家就不应该给予补贴,应该最大限度让其发挥长处参与劳动。


这就是劳动创造财富的真正意义。它也意味着一个社会,唯有劳动才是财富!纸币归根结底是虚的,劳动才是实的。我们重视纸币,只不过是因为它能促进劳动。


由此货币属性出发,傅海棠先生又引申出了很多其它观点,比如,央行调控货币的艺术(通货与通缩),政府管控劳动的艺术(计划与市场)、社会保障的利弊(税收与福利)等等。我希望有机会再向大家介绍。


最后,我们大约也由此可以明白傅海棠2014-2016年的股市和期货投资过程了。据他介绍,2014年4月的时候,他买进了一大堆股票,包括宝钢、中国神华、大同煤业等等(还真是完全的资源类股,符合他做期货出身的身份。在纸币无止境的环境下,茅台,其实也是资源类股,他那时候如果买茅台,会更好)。他的观点是:这些股票再坏也不能破产吧?而且,它们当时的价格都低于净资产,破产了我还不亏。


傅海棠先生这两句话,反映的是他的投资观与巴菲特的投资思想完全一致:首先是价格被严重低估,其次是公司质地有充分保障可以盈利或成长。


他的股票是2015年牛市中途卖掉的。卖掉时的指数位不到4000点。他自己说,错失了1000多点的牛市。你可以由此去推断他卖出的逻辑。


对他而言,2014年的最大遗憾是买了500多手期指多单,但持续几个月期指不涨,他也失去信心,就全都平掉了,然后去转战商品期货做多——结果,期指随后涨了3000多点,如果持有的话,每手的利润会超过100万元,总计会有5亿元以上的利润——但是,他在商品期货市场多次抄底,认为国家要出政策刺激商品,结果却一再错过,8000多万元亏损到1500万元,才终于迎来2016年的春天。


理解了傅海棠先生的上述理论体系,对于指导投资而言,那就是无论股票还是期货,最佳的模式还是择机做多、有选择地做多。


对于指导生活和人生而言,则更有另一层深意,那就是:少牢骚,别抱怨,对世界充满期待,对社会充满期望,用积极的态度去工作和生活,从而迎来一个又一个的人生春天。


(点击上图查看详情)

也许你还喜欢:

一个交易12年期货投资者的深刻感悟:认识自我 包容自我

他37岁挣到80亿还不满足,硬是筹措240亿与人豪赌,由此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投资人生

失败的交易者如何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附救赎之道)

世上最深的路,就是你的套路:深挖套利江湖的那些“坑”

优秀投资者的性格特征,你具备吗?(有声版)

这几张图,可能刷新你的认知(感觉又重新活了一遍)

我们的伙伴

期乐会FM

ID:qilehuifm

长按并识别关注

期乐会FM:为防止期乐会失联,请小伙伴们关注我们国内第一家金融交易类FM电台,交易员最喜爱的电台。更多经典有声文章正在连载,关注后可收听。

联系我们

期乐会官方交流群①:366382399(已满)

期乐会官方交流群②:435527724(已满)

期乐会官方交流群③:483604934(已满)

期乐会官方交流群④:518506040(已满)

期乐会官方交流群⑤:571678128(已满)

期乐会官方交流群⑥:572181807(已满)

期乐会官方交流群⑦:387047458(有专人审核,目前申请人数较多,请耐心等待)

订阅我们


 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订阅

期乐会|优秀交易员都在看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进入期乐会官网:www.qlhclub.com

更多交易员必备的全网资料库,尽在『期乐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