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险企接连踏足区块链,到底是群雄逐鹿,还是噱头当先?

Bianews BiaNews 2018-10-30

“哎,你加入支付宝推出的「相互保」了没?听说这个保险还不错,门槛挺高的,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加入。”

这两天,Bianews不少朋友在朋友圈晒图表示已经加入“相互保”,目前该保险的参与人数已经突破1千万。不过也有一部分人表示对此不了解,尚在观望。

Bianews最近也在研究这个刷爆朋友圈的保险。一个原因是该保险利用了当下大火的区块链技术,另一个原因则是该保险提倡的奉献互助精神。

在介绍支付宝推出的“相互保”之前,Bianews先带大家了解下,这个保险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相互保”其实属于一种相互保险,特点是被保险人同时也是保险人,保险资本通过由各成员认缴的方式聚集,并接受外部的参股资金。

该保险对参选的人员数量要求较高,有不少公司曾尝试过,但是大多数都失败了。目前,国内仅有三家相互保险公司拿到了牌照。

“相互保”是否值得买?

对于国内多数人来说,相互保险是一个新鲜事物。实际上相互保险在国际上已经有着成熟的实践和广泛的应用。此前有数据显示,在日本,相互保险占到了其保险行业80%的份额。

据蚂蚁金服官方介绍,10月16日,蚂蚁保险、信美相互联手推出了一项互助型健康保障服务——“相互保”,加入该保障计划的用户可享受到具有互联网特色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体验。

其中,芝麻分650分及以上的蚂蚁会员(60岁以下)无需交费,就能加入到“相互保”中,获得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100种大病保障,在他人患病产生赔付时才参与费用分摊,自身患病则可以一次性领取保障金。如果不想参加了,可随时退保。

不过这个看起来充满奉献精神的保险,但是在研究过程中,Bianews发现这个保险也存在不完善之处。

关于费用分摊,蚂蚁金服表示,在单一案件中,每个用户被分摊的金额不会超过1毛钱,其中包含10%的管理费。

随后,蚂蚁金服列举了参保人数达500万人时,每人在分摊日需被扣6.6元。

但是实际状态下的分摊费用根本无法确定,因为真正的患病人数和参保总人数尚无定量。

而且该保险有90天等待期,在这期间,即使发生重大疾病,也无法获得赔付。

凡是申请过保证金的成员,自动退出相互保,即一人仅限申领一次。同时,相互保支持将自己的未成年子女绑定加入,但本人及子女,其中只要一人申领过保证金,即自动退出。

赔付金额,则根据重疾初次确诊的年龄而定:30天-39周岁,赔付金额为30万元;40周岁-59周岁,则为10万元。确诊患病后,只需手机拍照上传相关凭证,公示无异议就能一次性拿到保障金。

值得一提的是,60周岁及以上人群无法加入该保险,加入的成员在年龄超过59周岁时自动退出。

而正常情况下,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几率也会更高,而60周岁及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相对60周岁以下人群要高。

最后,关于该保险是否值得买这一问题。有业内人士对Bianews表示,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该保险分摊金额不会太大,可以购买。但不可将其视为主要保险,因为赔付金额可能无法负担重疾医疗所需费用,可作为补充险。

区块链保险项目已有落地

相互保吸引广大关注的另外一点,是因为它据引入了区块链技术,保证数据不可篡改。

在区块链技术爆发后,保险公司趁势加入“区块链+保险”的研究。确实不少保险公司已经将区块链与保险相结合,有的公司甚至已经推出了相应的产品。

10月18日,众安保险发布《基于区块链资产协议的保险通证白皮书》,在开放资产协议基础上推出保险通证(Policy Backed Token,下称PBT),实现保险资产的通证化。

《白皮书》指出,通证(Token)代表一种虚拟数字凭证,目前仅存在于区块链世界里;但当通证通过开放资产协议被赋予资产属性后,打破资产只是存放在区块链上而无法流通的问题。

9月10日,“全球首张区块链保险保单”问世,该项目由中篮驯负责提供市场客群,企通宝负责提供CAM公链及区块链的技术支持,享安经纪负责保险产品的供应方的选择及产品定制并负责后续的保险经纪服务。

民生人寿于2017年公布了基于区块链的保险理赔POC项目,2018年又推出了分布式匿名数据交换联盟POC项目。试图通过这样的项目,在保护客户隐私的前提下,使保险公司之间进行历史健康数据交换,从而识别出可客户欺诈,降低保险公司的逆选择风险。

与此同时,另有一些保险币产品也被推出。谈及此,有业内人士对鞭妹表示,“保险币在圈内一直备受争议,因为币圈大多数项目都是泡沫。”

区块链保险能重塑信任

到目前为止,很多人谈及保险行业时给出的第一评价是“杀熟”,提到核保、核赔等流程,更是强烈表现出对保险公司的不信任。

这期间最大的问题,主要是保险公司在核保、核赔等程序上分别需要走不同的流程,这中间需要经过不同的人审批和执行,用户也需要花费一定的等待时间。双方都会存在对彼此的不信任。

但是引入区块链技术以后,可以从数据存储上构建出一个“去中心化”数据网络,赔付的条件提前确定,达到理赔条件自动履行打款。传统保险中“赔不赔”、“赔多少”等一系列理赔流程,就会变成一行行代码和程序。

这样就会让篡改数据的成本变得很高,保险买卖双方的信任机制自然更易重塑,而且保险的赔付率也会相应大幅提升,甚至可以达到100%。但这也会带来网络传输、数据存储的冗余,也将进一步提高经营成本。

但是,数据上链后,隐私问题就需要被特别重视。此前,众安科技CTO李雪峰曾表示,“区块链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存证和发币,而是在解决协同化、实时化的监管保障前提下赋能实体经济,充分衍生数字资产的金融创新和加速价值流通,同时确保用户个人对数据隐私的控制权。”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信息安全系讲师孙惠平曾提到“区块链+保险”所面临的挑战:过量搜集数据、公有链展业等引发的隐私保护问题,上链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应用成本问题,性能扩展中安全与效率的权衡问题,以及行业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问题等等

关于区块链保险的未来,豆包网创始人张启科表示,区块链+保险肯定是未来的前景和发展趋势。但是如何与现实结合,以及如何得到大家的公信力,都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几个机构一起共同投入,单独一家做并不是一个行业的标志,要多家联合一起做。目前来看,这个还处于早期。

区块链助力保险业发展是必然趋势,但区块链不是万能钥匙,最起码目前来,它仅能部分缓解社会问题、资源分配问题等,但是不能够彻底解决。所以,保险公司还需要从自身需求出发,在试错中找寻出口

而目前涉足区块链保险的企业到底是群雄逐鹿,还是噱头为先,还无法做出定论,尚需静观其变。

— — 推荐阅读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