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母亲在赴死的道路上,把生命扔给了我

2017-04-07 丹妈读童书

你好,我是丹妈

童书编辑 + 儿童心理咨询师

今天丹妈跟大家分享一个沉重的故事,它来自我很喜爱的绘本创作人英诺森提的作品《大卫之星》,这本书可以称得上事带泪的生命之歌,讲述二战中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惨痛历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屠杀了600万手无寸铁的犹太人,那是人类近代史上最惨绝人寰的一幕,这惨痛的历史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是,今天的孩子们不应该忘记这段历史。


故事中那一句:母亲在赴死的道路上,把生命扔给了我,真是看得我泪崩啊。



《大卫之星》

作者:英诺森提

出版社:明天出版社


分享人:多多爸爸

(理科男,非资深非著名非阅读推广人 )


【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呢?】


199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五十周年的时候,我遇到了故事中的这位妇女,她带着一颗大卫之星,对我讲起了她的故事:


我几个月大时,和父母登上一列开往死亡集中营的列车。他们把我用毛毯裹住,从靠近车顶的一个小窗口扔了出来。火车正好经过一个路口,我落到了一片草地上,有人捡起我,交给一位喜欢我的妇女,她冒着危险收养了我。有人说,我们犹太人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在战争期间,有六百万颗这样的星星陨落了。今天,我的家族再次生根壮大,我这颗星星依旧闪亮。


我觉得,这本书更适合大人看,小学生看也没问题。至于幼儿园的孩子,就看大家对孩子阅读的把握了。上面说到的,孩子也有自己的解读方法。



【十个画面(逐一分析)】


这本绘本,与其它作品最大的区别,就是字多,图少。


整本书,才十个画面。但每一幅都非常有代表性,包含了巨量的信息。


英诺森提的作品,都是文字超多的,但大部分可以归纳到绘本的行列里去。因为,文字再怎么多,离开了精美的插图,就不能单独成为一本书。


或者说:精美的插画已经成为图书中不可或缺的“灵魂”。


《大卫之星》这本书不象绝大部分绘本那样好玩。故事本身讲述的很平淡,没有剧烈的戏剧冲突,没有高潮迭起的情节,唯有讲述者语速平缓的娓娓道来。


是什么吸引着我沉浸到故事当中?答案似乎是唯一的:悬念。


1、不一样的封面



拿到这本书,看到封面的第一感觉就是特别:足有三毫米厚的硬板纸封面当中,镂空挖出了一个很大的五角星,露出下面一页的杏黄色。


封面和封底构成整幅图案,士兵们押送一群人上了闷罐子货车,象老相片一样的真实感和灰白色中间,透出镂空部位高对比度的杏黄色。


特殊的装帧,是绘本的魅力。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封面?有何用意?作者是不是要告诉我们:大卫之星就是这个五角星?(先设问一下)


2、第一个画面(扉页)



翻开扉页,一列火车冒着浓烟驶过铁路桥,驶入雾气弥漫的远方,仿佛驶入了灰暗的记忆深处……


读者很快就会看到,从第二页开始,这列火车将出现在本书的每一页上。这显然是画家精心选择的独特的讲述视角:一段发生在火车上的故事。


整个画面只有一种颜色:暗淡的灰色。


画面上几乎全是直线条,画家用写实笔法纤毫毕现地画出硬邦邦的、横七竖八交错在一起的钢架、铁轨,两条长长的、闪着寒光的铁轨象枪管一样笔直地插向远方……


这幅画就像一出戏剧的前奏曲,故事已经悄然拉开了序幕。


3、文字页(一页)



作者的话:


199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五十周年的时候,我遇到了故事中的这位妇女。我和丈夫坐在德国罗腾堡的路边,望着清扫的人群,他们正在收拾从市政厅屋顶上落下来的碎瓦片。前一天的晚上,这个漂亮的中世纪乡村刮了一阵旋风,把瓦砾刮得到处都是。站在附近的一位年长的生意人告诉我们,风暴造成的破坏,和最后一次盟军进攻时造成的破坏一样大。


这位生意人回去照看他的商店了,坐在我们边上的一位女士自我介绍说,她叫埃丽卡。她问我们是不是在旅行。当我告诉她我们曾在耶路撒冷学习。


4、第二个画面(彩色)


两个成年女性偶然在街头相遇,其中一个人讲起了自己悲惨的童年……


第二幅画在色彩和氛围上与前后两幅画面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时间在过去和现在之间闪回,交待故事的缘起。


这种产生强大视觉冲击力的对比手法我们在本书末尾还会再次见到。


5、文字页(三页)


了两个星期时,她带着渴望的语气说,她一直都想去耶路撒冷看看,只是付不起旅行的费用。


我注意到她戴的金项链上挂着一颗大卫之星,于是我说,我们再以色列的时候,曾经开车去过奥地利,参观过茅斯奥森集中营。


埃丽卡对我说,她有一次已经走到达豪集中营的门口,却不忍心走进去。


接着,她对我讲起了她的故事……


从1933年到1945年,有六百万犹太人失去了生命。许多人被枪杀,许多人被饿死,还有许多人是在焚化炉里被烧死,或是在毒气室里被毒死。可是,我活了下来。


我出生在1944年的某一天。


我不知道自己的生日。


我不知道自己出生时的名字。


我不知道自己出生在哪一座城市,哪一个乡村。


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兄弟姐妹。


我只知道当时我只有几个月大,我是大屠杀的幸存者。


我常常想象我的家庭生活,我们一起共度的最后几个星期。


我想象我的父亲母亲所拥有的一切都被剥夺,他们被迫离开家门,迁移到犹太人聚居区。


后来,也许是我们接到了离开犹太人聚居区的命令。我父母肯定是急迫地想要离开城里这个被铁丝网围起来的地方,这座被迫来到的城市——逃离伤寒、过度拥挤、肮脏和饥饿。


可是接下来,他们知道要去哪里吗?他们是不是听说要去一个更好的地方定居?要去一个有食物和工作的地方?他们听到过死亡集中营的传闻吗?


6、第三个画面(跨页)



文字里只是说:我只知道当时我只有几个月大,我是大屠杀的幸存者。我只知道我父母和好几百个犹太人一起被赶到了火车站……但在这个画面中,我们看到好几个幼童和大人一起被纳粹军人押上了死亡的列车,却没有搜索到那个小小的身影,即讲故事的“我”。


车门边上,停着一辆空空的白色婴儿车。这辆婴儿车,在后面的画面中还会出现一次。它被孤零零地丢弃在了站台上。不论是哪一个画面,它都在痛彻地告诉我们,那个才几个月大的小女婴,已经和父母一起登上了这列开往死亡集中营的列车。


在占满两页的大画面上,在严酷的寒冬,犹太人排着长队,被全副武装的士兵押上密不透风的货车,他们将被送往集中营。整幅画面只有灰色与白色两种色调,灰色是毫无生气的浅灰色,白色是破抹布一样肮脏泛黄的陈旧色调。


画面的构图极富匠心:车厢、候车室与木栅栏形成了一个封闭的三角区,活像一个囚笼(三角区的开口处则站着一个荷枪实弹的士兵,将这唯一的通道也堵死了)。


以仰角画出的货车车厢与候车室的墙壁,营造出一种沉重的视觉压迫感和强烈的情感张力。



近景纠缠着带刺铁丝网的粗大木栅栏,狰狞地将画面拦腰截断,刚好挡住排队上车的人们的头部,看上去仿佛一列没有脑袋的行尸走肉,令人感受到哪些在黑洞洞的枪口威逼下离开家园、走向死亡集中营的人们恐惧绝望的心情。


那写着“禁区”的木栅栏横在眼前,也给读者造成了一种生死两隔的情感冲击。



在这幅画面中有两个细节至关重要:一个是高大封闭的货车车厢靠近顶部有一个小小的长方形通气孔,却钉着尖利的铁丝网。


另一个是车厢旁边的白色婴儿车,恰好处在画面接近中心的位置,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力,婴儿车相对纯净的白色与周围环境形成一定对比,带来了某种悬念。




7、第四个画面(上面二分之一)



文字部分:


他们和好几百个犹太人一起被赶到火车站时,我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感受。他们被塞进装牛的货车里,只有站立的地方。听到车门关上的声音,他们惊慌了吗?


火车穿过一个又一个村庄,但田园风光肯定已经感动不了恐惧的人们了。



8、第五个画面(上面二分之一)



文字部分:


我们在火车上待了多少天?我父母挤在一起站了多少个小时?


车厢里拥挤不堪,充满了恶臭、哭声和恐惧。


我想象我母亲紧紧地抱着我,保护我免受伤害。这时她肯定已经知道,她要去的,并不是一个安全的地方。



第四、第五个画面的分析


两个连续的画面:几百个人被塞进了货车车厢里,士兵锁上了车门。


可是我们在为那女婴担忧的同时,也会想:她不是说她是大屠杀的幸存者吗?那么,她会怎样逃出这场劫难呢?


画家其实在上面一个画面,给了我们一扇小小的希望之窗。


请你再返回到上面那个画面(跨页),看到那扇小窗户了吗?它的位置,显然要比一个人要高出许多,还钉着几道铁丝网。一个小小的生命,就是透过它,被母亲的一双手掷出窗外的。




9、文字页(一页)


文字部分:


我不知道她站在那里。她站在车厢的中央吗?我父亲在她身边吗?他有没有对她说要表现得勇敢一点?他们商量该怎么办了吗?


他们什么时候做的决定?


我母亲有没有说“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她是不是挤过人群,来到车厢的边上?


她用一条温暖的毯子把我紧紧地裹起来的时候,小声叫我的名字了吗?她是不是一遍又一遍地吻我的脸,说她爱我?她哭了吗?她祈祷了吗?


(这一段,丹妈反复读的真的好心酸啊,能理解这位母亲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10、第六个画面(婴儿车)



满载着犹太人的货车开向远方,小小的婴儿车孤零零地留在了站台上,似乎在眺望和呼唤着永别了的亲人。


画面的视角很低,在独特的视角下,近景粗大的寒光闪闪的铁轨与中景娇小无助的婴儿车形成一组鲜明的对比。这里没有人,却有一种强烈的情感充塞着空间,似乎能听到灰蒙蒙的天空下摇曳着纤细的哭喊声。


的确如此,好的图画书经常能听到声音,这种声音就是读者心中的共鸣。



11、文字页(一页)



文字部分:


当火车减速穿过一个村庄的时候,我母亲肯定抬头看着靠近车顶的那个窗口。她肯定和我父亲一起,用力扒开挡住窗口的铁丝网。她肯定把我举过头顶,朝向昏暗的光线。接下来发生的,是我唯一确切知道的一件事。


我母亲把我扔出了火车。



12、第七个画面(红色襁褓抛出车厢)



看,就是这撼人心魄的一掷!


看到那个小窗户了吧?看到被扒开的铁丝网了吧?看到母亲的那双手了吧?


这真是生死一掷啊,小窗一边是死,一边是生。


不然,被掷出车外的那个包裹着婴儿的毛毯怎么会变成了粉红色?


那是一抹生命的亮色啊!



13、文字页(一页)



文字部分:


火车正好经过一个路口,她把我从车里扔到了一小片草地上。站在那里等待火车通过的人,看到我从货车上被扔了下来。母亲在赴死的道路上,把生命扔给了我。


站在附近的人把我抱起来,交给一位喜欢我的妇女。她冒着生命危险收养了我。她估算了我的年龄,定下了我的生日。她说我的名字应该叫埃丽卡。她给了我一个家。她给我吃的,给我穿的,送我上学。她对我非常好。



14、第八个画面(红色襁褓婴儿正面)



就是在第七、第八个画面之间,作家让故事中的人物喊出了那句献给母亲的话:


母亲在赴死的道路上,把生命扔给了我。


这句话写得真是太好了,不是每一位作家都能写出这样的话来的。可惜中文版没有把这句话印在封面上,要不一定会感动得好多人泪光闪闪。


不过,看到一个脆弱的小生命从那么高的行进列车上摔下去时,我们的心头也会一颤,不由得想:当母亲做出这样的抉择时,内心该是多么痛苦啊


她一定知道这么做的危险性,知道女儿可能会被活活摔死,但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生的可能,她也会这么做。


这就是母爱,这就是人类得以一代一代延续下去的伟大力量。


上苍有眼,让绿色的草地奇迹般地接住了婴儿。


铁路的路基旁有几滩积雪融化的水渍,路基上生出了一层绿茸茸的小草——严冬即将过去、春天就要来临!画家以极端简洁的方式呈现了故事的高潮。



似乎为了能让悲伤的母亲再看女儿一眼,再吻女儿一口,画家故意画一个弯道,让火车俯下身来,围着小小的生命转了半圈



这是全书唯一一张正面的脸



看到婴儿的一张脸了吧?她张着嘴,正在大声地啼哭。



15、文字页(一页)


文字部分:


我二十一岁的时候,嫁给了一个好男人。他抹去了我心头时时涌起的悲伤,他知道我渴望拥有一个家庭。我们一共有三个孩子,现在他们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在他们的脸上,我看到了我自己。


我曾听说,我们犹太人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在1933年到1945年之间,有六百万颗这样的星星陨落了。每一颗星星就是我们其中的一个犹太人,他们的生命遭到野蛮摧残,他们的家族四分五裂。


今天,我的家族再次生根壮大。



16、第九个画面(奥斯维辛集中营)



这个画面中呈现的建筑物,正是人们早已熟知的那座奥斯维辛集中营,屠杀犹太人的死亡之所!


前面生动的两页刚刚翻过去,这一页却完全是死一般的沉寂,是全书最压抑、色彩最单调的一页,刚才还是积雪融化、春草萌芽的早春景象,而这里却是白雪皑皑的寒冬,画面上只有黑背两种冷色,满载着生命的列车驶入集中营黑洞洞的大门,如同驶入了坟墓。


画家正是运用这样的构图和色彩呈现着“死亡”,并与前页和后页的画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7、第十个画面(彩色、跨页)



最后一个画面又是一个占满两页的大画面,画面上是温暖明亮的初秋,一派祥和安宁的乡村家庭生活场景。


一个小女孩站在小桥上扶栏远眺,在她眺望的远方,有一列长长的火车(仍然是货车!)正在隆隆地驶过。


这个背对着我们的小女孩究竟是谁?是故事的主人公、那个被母亲从死亡列车上扔出来得意幸存的婴儿吗?还是那个婴儿长大以后所生的子孙?画家依然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这个衣着鲜艳的小女孩眺望着远方,仿佛在追忆逝去的亲人,又似在思考生命的意义。



18、文字页


全白的页面上,只有顶部很小的一排文字:“我这颗星星依旧闪亮”


最后是一个标记:一颗小小的黄色五角星



十幅画面,选取了整个故事中最具“讲述性”的十个瞬间,呈现了一个令人倏然泪下的故事。


死亡列车已经驶出了视线,可是那段惨痛历史的轮毂仍在我们心上碾压、震荡。


封底:



封面+封底



 ●  丹妈碎碎念  ● 

这篇绘本解析,我分享的时候觉得特别过瘾,好的绘本,真的能挖掘出很多深刻的东西来,只是也在心里寻思,这样的文章,又长又专业,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兴趣看得完呢?希望能听到你们的一些看法。


这几天,我把之前分享的所有绘本都总结在一个文档里了,大家在后台回复 绘本 可查看所有文章哦。




你闻讯而来,我满心欢喜

这里是童书编辑 + 儿童心理咨询师丹妈

打造的原创亲子平台

为你分享提升孩子幸福感的一切

好书、影、音、物、育儿好文章......

我为孩子们精选了40份书单

公号后台回复 书单 一次读个痛快

0—2岁孩子必读的10类书


2—3岁孩子必读的20本经典绘本

3—4岁孩子必读的25本经典绘本

4—6岁孩子必读100本经典绘本

6—8岁幼小衔接必读的30本书

小学阶段1—6年级必读39本书

24本父母必读书,将改变孩子的一生.....


点击阅读原文,丹妈免费送你一本育儿秘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