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路相伴|大学四年后,她与母校的“缘分”还在继续
编者按:“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考研,不仅是一场对自身学识与潜力的挑战,更是一条通往更高知识殿堂的梦想之路。近年来,云南大学不断推动学风建设,优化研学路径,营造了知学、乐学、好学的氛围,涌现出一批勤奋刻苦、笃学善思的优秀学子。云南大学党委宣传部与人民网云南频道共同推出“‘研’路相伴”系列报道,一起来听云大学子讲述漫漫“研”路上的追梦故事。
2022年7月,距离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还有5个月。
在这分秒必争的发力期,云南文山姑娘黄太楠却因摔伤造成右腿股骨骨折,手术之后必须卧床休息。
别人都在“卷”,她备考只能“躺”——物理意义上的“躺”。
“因为中途参军入伍,我缺了大二、大三两年的课程,学习时间本来就比别人少,又参加考研,压力陡增。”黄太楠说。
2017年,黄太楠考入云南大学,却与心仪的数学专业失之交臂,接受调剂转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大一结束时,她看到学校里的征兵宣传,自小对军队、军人的崇敬与向往之情开始萌芽,2018年,黄太楠应征入伍。
今年5月,黄太楠参加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本科生第五党支部预备党员转正大会 受访者供图
两年的军旅生涯让黄太楠成长,她的性格变得成熟、坚毅。
2020年9月,黄太楠退伍回到学校,又一次站在了选择的“路口”:一边,是重新回到原来的专业,努力跟上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另一边,是抓住转专业的机会,从零开始探索自己更感兴趣的领域。
权衡之后,黄太楠选择了后者。
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转入会计学专业,从理科跨到文科,只因为会计学专业“可以学数学”。但不只是因为兴趣,黄太楠有自己的职业规划:“与纯理论的数学相比,会计学专业的实用性更强,是了解企业财务运行的好途径,这对今后的就业更有帮助。”
为兴趣“买单”就意味着会面临更多的困难。暂停了两年的学业,要重新“捡起来”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跨专业以后,新增加的《管理学导论》《财务管理》等课程对黄太楠来说更是“一片空白”。承受加倍的压力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相当于我要用一年学完别人三年的课程,每天时间都很紧张。”黄太楠回忆说。
大四上学期,黄太楠每个星期的课表都排得满满当当,空余时间穿插补课,周六上午还要补习高等数学。有不懂的问题,就问老师、问同学、网上查。
与此同时,她又有了新的目标——考研。
“大一时,‘考研’还只是一个概念。在部队的两年里,我经常思考以后该做什么,大环境也鞭策着我不断进步,所以考研就成了一个‘必选项’。”黄太楠说。
黄太楠深知自己的基础薄弱,复习时间比别人少,于是她就将考研的复习大纲融入日常补课的过程中,一遍不懂就再学一遍。在这样紧张而枯燥的学习中,黄太楠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心态。“在部队历练出的那股‘精气神’在支撑着自己,艰苦的训练我都挺下来,考研的苦算得了什么。”她说。
黄太楠提起最多的一个词是“自律”,她将每天的生活都安排得紧凑而高效:早晨7点起床,先学习2小时英语,10点学习专业课至12点;下午从2点学习到6点;晚上从7点再学习4小时;最后复盘全天的学习内容,晚上12点前睡觉……
“迷茫和痛苦肯定是有的。”黄太楠毫不避讳内心的挣扎,但她始终觉得自己是个乐观的人。手术后,她住院12天,出院后的一段时间腿疼得无法动弹。云南大学武装部的老师、辅导员为她安排了无障碍宿舍,时常了解她的恢复情况,中秋节还送来了月饼;学长学姐通过远程方式提供咨询辅导;室友则每天送饭,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她,给予她很多鼓励……
“一开始很害怕,担心自己走不了路耽误落下的课程,后来就渐渐释然了,有那么多人帮助我,给了我无穷的力量。”黄太楠乐观地说,“那个时候最开心的就是室友带饭回来,一闻到饭菜香气,我收书的速度都快了许多。”
临近毕业,身边同学有的忙找工作,有的忙着考公务员,各有各的压力和焦虑。因为无法出门,黄太楠反而更能放松心态,专注地复习。
2022年12月,黄太楠终于能下地行走,刚放下拐杖,就要准备上考场。云南大学会计专业硕士学位考试,700多人报名,竞争激烈。黄太楠凭借乐观的心态和扎实的知识,以235分顺利“突围”。
今年9月,黄太楠又回到熟悉的云南大学校园,成为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会计专业研一的学生。
“折腾”的大学生活,潜移默化中也加深了黄太楠和云南大学的“缘分”。她积极参加活动、勤工俭学、参与征兵宣传……对母校的感情也愈发深厚:“高考时报考云大是因为不想离家太远,但现在,我以身为云大学子而自豪!”
来源 | 人民网
编辑 | 时均蕾
审核 | 李哲
“‘研’路相伴” | 从“垫底”逆袭 是为了奔赴“下一站”
“‘研’路相伴” | 从学生到士兵 从学士到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