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丨财新网:全球价值链正在发生变化
近日,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与财新传媒共同举办的“清华-财新公共治理论坛”之二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一层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主题围绕“中美贸易新格局与新挑战”,探讨未来中美贸易格局的新变化和新机遇,以及对全球产业链造成的影响。
财新网特对此活动进行报道,“清华CIDEG”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会议现场
全球价值链正在发生变化
近两年,随着全球国家间贸易摩擦的不断出现,既往的全球贸易链和价值链正在并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近日,在清华-财新公共治理论坛“中美贸易新格局与新挑战”上,与会学者们围绕着当前全球贸易摩擦的原因、影响和解决之道展开探讨。
依托WTO搭建的全球贸易体制框架以及技术和科技的进步,全球的产业分工经历了从产业之间的分工、不同国家之间在产业间的分工,到产业内部分工,即垂直专业化分工,“这种模式深刻地影响到中国作为一个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形成,也极大地重塑了新型工业化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发达国家在全球的供应链和价值链体系中紧密地相互依存。尤其是中美之间形成了双方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金融、高科技各个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英国人创造出一个词叫中美国‘’,就鲜明地反映出中美之间的这种相互依存关系。”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西亚非洲所所长张建平提出。
这种相互依存关系决定了贸易脱钩的现实性并不强,但这并不意味着全球的产业贸易格局一成不变。
如今,全球的产业贸易格局正由全球散点化向区域集聚式转变,生产重心由西向东转移,贸易主导权由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消费中枢向内收敛,消费升级向外辐射。在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看来,全球价值链已由美国单一核心转变为亚洲工厂、欧洲工厂和北美工厂三大中心。这种新的多中心区域的分工格局不会像全球贸易一样是一个简单的、双赢的游戏,而是会有得有失,全球产业链会出现重新分布。“未来十年的全球化将是一个更加复杂的区域化和全球化相互嵌套的一种新型全球化过程。”
现在,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正在逐渐地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现在已经从十年前的单一的供给中心,转变为供给和需求的双中心。围绕着中国的周边已经形成了一条丰富的产业链,“这是中国在全球贸易链和全球价值链里地位的体现,正在从一个重要的供给方变成一个需求方。”
国际经贸格局的现实变化,叠加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手段应对经济问题的乏力化,助推了经济问题政治化,也增加了从经贸领域延伸到更为广泛领域的担忧。
程实提出,经过测算,中美贸易摩擦在2020年将会发生系统性的结构变化,美国相对于自己之前受到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中国相对于自己之前受到的压力会越来越小。“这会带来大国博弈进入到一个新的重心转变过程中,将会从贸易领域向金融、科技、全球治理领域做进一步转移。”我们可以看到政治主导环境的变化对于现实经济金融的运行和各种经营活动开展来讲,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后会不会越来越多地针对贸易结算领域、投资以及科技领域在海外产权的购买设置障碍,值得观察。”
也有与会学者提出,未来摩擦的最大焦点主要是在与军事有直接影响的技术、软件和设备。“在这个领域的未来的供应链脱钩实际上已经开始发生。”
那么,未来全球贸易格局重塑会给中国产业带来哪些变化?在程实看来,中国的产业结构会向优化的方向去发展,会更加发展服务贸易。从出口区域结构来看,中国会更加依赖全球经济普遍的发展。这在于中国在一些新技术应用上的快速布局以及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工厂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关键地位。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高宇宁则认为,全球供应链本身是一个以效率驱动为核心的组织形态,是在给定时间内的顺畅、平滑的全球分工与合作。全球价值链由于越来越复杂,敏感性和脆弱性越来越大,随着经济和贸易的下行,全球分工已经开始逼近极限。全球产业链重组的核心动力是成本驱动,是跨国公司在不同区域不同劳动生产率间的套利行动,从而形成了全球产业链的重组。“没有任何一家跨国公司可以承受得了瞬间由于实体清单等等一系列政策造成的全球供应链中断,因为所有全球供应链都是效率驱动的分工合作方式。”
推动贸易谈判,减少摩擦,给市场稳定预期,无疑是保障顺畅、平滑的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条件。近期,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定达成,对中国经济中长期向好有重要影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高宇宁之前做了一个产业影响研究。他的研究显示,如果2020年美国大选之前中美双方达成的第二轮协议将加征的关税全部取消,会促进中国经济超过0.4以上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从行业来说,电子电气行业ICT会有600亿美元出口的正向影响,纺织行业会有140亿美元到250亿美元的上行影响,油籽植物油行业的增加值可能会有接近8%上行的空间。如果中国承诺更大量的进口农产品,会对汽车零部件有非常明显的影响。“贸易摩擦和经济的重新分布首先在产业转移上会出现替代,但在贸易活动上会有增量关系。”
无疑,在未来贸易格局重塑过程中,搭建一个公平的制度至关重要。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建议,化解经济周期的问题还是需要尽最大的主观努力去化解和推动政治分歧或误解,包括发挥WTO的作用,化解彼此体制存在的误解,来创造一个更好的合作氛围。通过合作的方式,把经济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尽可能缓解,这样又会规避掉经济矛盾积累所产生的政治冲突。
转载自:财新网 记者:杜珂
相关链接:
活动回顾丨“清华-财新公共治理论坛”之二 聚焦中美贸易新格局与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