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座实录|张友浪:公务员对非营利承包商的偏好

张友浪 清华大学CIDEG 2023-11-28

CIDEG.

学术沙龙第175期


张友浪:公务员对非营利承包商的偏好

 导 读

4月14日下午,CIDEG学术沙龙第175期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20会议室举行。本次沙龙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讲师张友浪作分享,他分享的主题为“公务员对非营利承包商的偏好”。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助理教授马啸、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助理教授胡悦担任本次沙龙的点评嘉宾。沙龙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CIDEG主任助理赵静主持。来自清华大学和其他高校的学生参与了讲座。


讲座摘要

改革开放后,NPO现象开始在中国出现,中国的NPO主要提供专业培训、咨询、养老等方面的服务。研究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合同外包的案例性分析并不鲜见,而张友浪老师开创性的采用了联合实验法,对微观层面个体公务员的非营利组织选择偏好进行探讨。


张老师首先介绍了本研究的出发点与研究意义。当前,政府和非营利组织通过合同外包服务的合作非常普遍。那么,当政府将服务外包给社会组织时,公务员作为个在分配资金时有怎样的倾向,在做决策时主要考虑的是什么因素呢?张友浪老师提出,直到2000年来才出现的针对政府资金分配提供解释的研究还远远不足,他正是希望从理论、方法及案例三个方面进行补充。首先,在现有组织特征对政府资金分配影响研究的基础上,张老师从个体微观层面,解释了政府资金分配中公务员的感知机制。同时现有研究以截面研究为主,本研究则采用了联合实验法。最后,张老师突破性的针对中国的案例进行研究,提出了普适性的结论。


张老师谈到,本研究重要的理论假设是公务员在选择非营利组织时主要影响因素为非营利组织的能力与带来的风险。在政治与行政二分的情况下,考虑官僚偏好最先联想到的就是专业能力问题。而在政治学、管理学相关研究中,官僚的风险规避意识亦有着重要的作用。那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官员对专业能力和风险的感知,张友浪老师主要关注了NPO的管理策略。一方面由于官僚在选择外包服务时,管理策略信息很容易获得;另一方面,此研究能够帮助NPO从业者更好地优化管理策略,以获得政府资助。


随后,张老师详细介绍了实验设计与方法及结论。联合实验法近年来在政治学、公共管理领域应用较为普遍,主要用来研究备选项的特征对决策者的影响。本实验通过两次调研,收集到北京、广州两个地区三所高校的1206名公务员短期班学生的调查问卷。通过三轮实验及部分个人信息特征的收集,在保证整个过程随机性的基础上,调查公务员对非营利组织提供的内部培训或外部服务等内容的选择偏好,并进行了充分的稳健性检验。


最后,张友浪老师回顾了本研究在理论补充及实证研究范围拓展方面的贡献,并进行了研究的不足分析与展望。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

与公共政策研究所讲师张友浪发表演讲


嘉宾点评

马啸老师首先肯定了本研究理论建构、模型检验等方面的清晰逻辑,以及同时与多理论对话,对不同变量的抽象分类。同时,马老师认为本研究不仅考虑基准,且能考虑到后续的机制检验,为其它类似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路。但马老师也提出了作为个人本身的偏好和作为组织成员的偏好是否有不同的疑惑。并进一步建议,期待研究者能够对中国政府购买非营利组织的过程及参与者进行更深层的机制说明。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助理教授马啸点评


胡悦老师认为,该论文打破了中国国情的限制,得出通识性的理论,让人眼前一亮,这正是政治科学研究所希望得到的效果。同时,该研究的前期思考设计与后期的细致检验,缜密性非常值得学习。此外,胡老师也提出疑问,组织所做的决定每个个人互动而得出的结果,本研究中将单位降级到个人,在现实过程中这种决策是否确如这样存在的呢。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助理教授胡悦点评


相关链接

讲座实录|史冬波:中国创业图景分析

讲座实录 | 魏文池:财政盈余、制度约束与政府腐败——基于工具变量的因果关系证据

讲座实录丨陈天昊:为何政府需要法院?新兴产业治理中司法与行政互动机制研究


同步关注CIDEG自媒体平台!

CIDEG视频号                                      CIDEG微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