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 | 贺克斌:技术是实现“双碳”的重要核心

+

+

观 点

贺克斌:技术是实现“双碳”的重要核心

+

“世界经济从资源依赖模式逐渐转向技术依赖模式,技术成为决定未来的常重要的核心。”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CIDEG理事贺克斌在财新云会场举办的ESG30人论坛上提出上述观点,该论坛的主题为“数字引领、零碳未来”。


他表示,在全球“双碳”背景下,化石能源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少,而以风、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所占的比重则越来越高,这些变化均依赖技术进步的推进。


  +

+

精彩内容摘要


化石能源在全球地域分布极不均匀,在全世界化石能源储量前五位的国家里,三种化石能源全球占比达到66%-75%。同时,全世界的风、光资源分布也不均匀,但获取风、光资源完全取决于哪个国家能够更好地掌握新能源的应用技术。


国际能源署的一项分析表明,全球要实现“双碳“目标,支撑其目标实现已经商业化的技术占50%,还有50%尚待各国努力开发。


中国科技部最近刚刚发布了实现双碳目标科技方面的行动计划。目前,我们已经拥有的减碳技术可商业化大约有三分之一,另外还有三分之一处于示范工程和中试程度阶段,剩余三分之一还处在基础研究阶段。“也就是说我们有三分之二的技术还有待继续努力争取,”贺克斌说。在科技领域里速度要快,要把大规模稳定使用的技术体系尽快建起来,再通过市场进入产业体系。


这类技术竞争具有紧迫性。贺克斌举例说,目前中国光伏产业发电综合成本大约比美国低20%,比欧洲低25%。但是美国计划到2030年将其光伏发电综合成本降低60%,因此中国在这方面不能停,停下来就会落后。


推进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市场的作用。2021年7月16日,中国启动了碳市场,目前中国国内碳价约人民币50元/吨,而欧洲市场已经涨到了80—90欧元/吨。因此,我们需要把国内的碳市场建立健全,让它从碳有价到碳涨价,真正形成对减碳新技术的拉动作用。


贺克斌称,技术需要从实验室走入企业,再真正进入市场,这才能使一个国家具有真正的技术竞争力,而这一过程将促进新技术大规模稳定的使用。


能源转型具有“立”和“破”的关系,有新的立起来,才能够带动旧的调整。例如,中国现有的电网系统,拥有高比例的化石能源,它是一个典型的以需调供的系统。当高温用电负荷高时,只能加大发电负荷来供电,根据需要来增加供应。但是未来的电力系统会发生演变,成为一个新型电力系统,即以供调需的系统。在这个新系统里边,风、光发电出力可以得到精准的预报,如果供应满足不了需求,就会通过实时电价波动将供需形势传递到用户端,把供能和用能两个耦合起来,而用能者本身也可以是储能者,例如通过电动汽车储电或者放电,这就调动用能者成为了分布式储能的参与者。

来源:财新网

微信编辑:李方芳

+ + + + + + + + + + + 

推荐阅读


观点 | 贺克斌:“双碳”行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

观点 | 贺克斌:“双碳行动”或影响我国未来40年

零碳论坛观点 | 贺克斌:“五碳并举”——双碳行动与可持续发展(附视频回放)


+ + + + + 

同步关注CIDEG自媒体平台


CIDEG视频号

CIDEG微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清华大学CIDEG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