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生从文,一世淡泊——纪念沈从文逝世29周年

华师文院 2021-03-17


             匕

一生从文,一世淡泊

沈从文逝世二十九周年纪念

           阝               

开 篇

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般的必然。——沈从文《边城》



沈从文

1988年5月10日是一个悲伤的日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代文豪沈从文先生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我国现代文坛上的一颗闪耀着光辉的巨星陨落了。



    沈从文先生是我国现代一位有着独特艺术风格的著名作家。他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从事文学创作二十多年间,写了各类作品600多篇。其中包括小说《边城》、《老实人》、《蜜柑》等;散文集《湘西散记》、《湘西》等;以及文物研究著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

   他将创作扎根乡土,被誉为“中国文坛乡土文学之父”。他笔下的乡土小说不仅勾画了田园气息浓郁的乡土世界,同时也折射出独特的民族风情、乡土文化,深刻体现着他对湘西独有的乡土文化的眷恋与深情。

沈从文故居

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先生出生于湖南省凤凰县,这是一个湘西的荒僻小县城。你一眼望去,决然看不到它的一丝温情,有的只是一股久远的烟火气息,不离凡事俗尘,而沈从文先生却将自己的写作灵感寄托在这片湘西大地上,描绘着这片土地独有的风情。

沈从文笔下的乡土社会是美丽的、浪漫的,但也是充满哀伤的。

《边城》中一个个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形象在作家的笔触下仿佛在书中重现了,他们跃然在湘西大地上,质朴地生活。《边城》有它该有的浪漫。青春期的少年少女内心的悸动与爱情是内敛的、真实不造作的。但当爱情与亲情碰撞时,哥哥天宝为成全弟弟独身离去而遭意外,傩送面对哥哥的死过于悲伤和愧疚,也选择以离开的方式来回避与翠翠的爱情。这种悲剧性的美是结局,又似乎不是结局,但却是最好的结局。这其中所包含的复杂情感也许就是沈从文先生对于生活的理解。

《边城》和《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是沈从文先生生前最为人称道的两部作品。前者是他作为文学家的奠基之作,而后者则是他在文物研究方面的成果。这两部作品分别代表了沈先生作为一名文学家的前半生和作为一位文物研究者的后半生。


建国时期是沈从文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他中途改行研究文物。这突然的转变在不知情人眼中,似乎是没有经过过多的考虑和准备,甚至可以说是一时兴起的决定。但实际上,他早在青年时,就对文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这一兴趣却是早于文学的。

沈先生对文物的研究无疑是成功的,这在他《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中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对于沈先生转行的得失也是没有准确的定位。就个人来说,似乎无所谓得失,但也正如他的学生汪曾祺所说:“从一个长远的文化史角度来看,这算不算损失?如果是损失,那么,是谁的损失?”不错,从文化史来看,这无疑是是巨大的损失。在建国后的近四十年时间里,他基本与文学创作“绝缘了”。在这之后,他的文学作品少之又少,这也成为他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损失换来的却是一种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及潇洒处世的精神。

2017年5月10日是沈从文先生逝世29周年的日子。季羡林先生曾在《留德日记》中写道:“有时候,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我在饥肠辘辘,机声嗡嗡中,竟会想到他。我还是会非常怀念这一位可爱、可敬、淳朴、奇特的作家的”。在29年后的今天,我们怀着同样一份心情怀念这位文学与文物研究史上决不可遗忘的人,感悟他的不朽的精神与灵魂。

时光还是慢慢地走过,沈先生留下来的一方田地,还是不断地酝酿、发酵、升华,等待着新的耕耘。他是文学家,也是文物研究者,他所热爱的,是洒脱,是淳朴。他以一颗淡泊之心,书写着一段传奇的人生。

文|苏雨    编|于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