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漫话考研:从华师到北大

高盛元 华师文院 2021-03-17
漫话考研:从华师到北大


1


如果四年前的夏天考上北大,我大概会开心吧。


谈考研之前,先讲个励志的故事:

我高中是在青岛二中念的,那是青岛最好的高中,里面的同学都很厉害。最近我朋友圈里的高中同学都在晒出国,有去哈佛、斯坦福的,也有杜克、麻省理工的。没出国的同学大都保研了,像清华的苏世民学院之类。所以我一个考研考去北大的人混迹在他们中,没什么值得炫耀。


参观耶鲁大学


我高中第一次考试考了班里23名,年级388名(一共八百多个人),我还是班长,觉得挺丢人。我们班主任说,至少你也得考个前五啊……于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决定发奋。期末时,考了年级200多。等到高一结束,就已经是一百多名了。虽然进步了快三百名,我觉得还是差了点儿,毕竟前面一百多个人。


高二分科了,毫无疑问选文科。一个物理和化学不及格的人怎么好意思学理……

分科第一次考试,第五。年级第五。出成绩那天下午我兴奋地拉着我同学跑出学校,吃了顿好的。我觉得人生从那时候起就光明了。期末,第四。后来基本上稳定在前五。


高二结束时,我被选上去参加清华大学暑期的夏令营(有自招资格的那种),青岛市一共去了四个人。在清华待的一周很开心,当了那个班的班长,拿了演讲比赛的一等奖,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牛逼的人,也慢慢了解到中国并不只有山东这么一个省。夏令营结束时,还为到底去清华还是北大纠结了好一阵,最后决定去北大……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纠结纯属多余,因为命运总会给你另外的答案,比如华师。


高三最后一学期的期初考试考了文科的年级第一。至此,两年半,完成了一个学渣的逆袭。那时候清华的自招笔试没过。我想,那就算了,考呗,还能考砸了?我想,学好就行了,争取再提几分。

这个励志的故事到这就结束了。剩下的部分不太励志。


 

2


我在大学晃来晃去,晃了三年,对好好学习逐渐丧失了兴趣。但我喜欢文学。所以我没事的时候就在图书馆游荡,或者去逛书店。逛书店,觉得世界也就这么大了。这是实话。


图书馆给我评了三年“文学之星”,我很感谢,但是也造成了一些误解。

同学问,“听说你一年看了四百多本书?”

这是反常识的,也很不人道。


一个人一天读一本半书,这画面十分恐怖。

我大概一年会好好读个七八十本。有些书翻翻,知道没什么意思,就扔在一边了。有些书大家都说好,文学史评价也很高,但是读着确实无聊,我想那就算了,要是有缘,以后还会再见。

读文学,就是觉得它有意思,如果和它打一辈子交道,大概心甘情愿。

我读书没什么目的,不是想着去炫耀才学,那样的心态很不健康。




我对大学里的文学教育、文学史,还有文学写作有很多话想说。有时间会写一点东西。文学这个学科很奇怪,我觉得什么专业都可以优秀,学文学、学艺术的人把自己搞的很优秀就有点可疑。文学其实不太公平。不是说你学了多少理论、掌握了多少种批评方法就能够读的懂文学。有些没读过中文系的人写的小说,反倒成了中文系学生的教材。


我对研究没有多大兴趣。鲁迅说尽管他们清代人搞考据、搞训诂搞得成就很大,但那是没办法的事,封建统治者不让你说话,没办法,做学问去了。


我的兴趣是写作。

我也没妄想着当一个作家。每天坐在家里编故事,这生活也无聊。

我很怕重复。每个人一出生都各不相同,为什么等到进了坟墓,却成了差不多的复制品?



3


考研这半年多,每天其实差别不大,无非就是背一背,学一学。每个周末都下定决心要苦学一周。然而一到星期三就忍不住跑出去看电影。


我大概有点病态,我内心深处其实是接受考试的,尽管我经常对它表现出极度不满。但要真让我考试,我很兴奋。我觉得和出题的人斗智斗勇很有意思。


我把北大近五年的题反复琢磨了之后,大概就知道它会怎么考。所以有些书、有些知识根本就不用去背,知道它肯定不考。(这里谈的仅限于应试)


考前一周,复习的差不多了,每天闲着没事就去翻鲁迅的《野草》。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是《野草》,但就是很想读。读着读着,我就发现自己大概懂了。以前看的那些解读、评论《野草》的文章,我觉得他们都没理解鲁迅的意思。我觉得我差不多懂了。我很高兴。我会因为两件事高兴:读懂了喜欢的书;写出了自以为还满意的文章或者小说。


笔试前一天,我开始紧张了。我想,这不行,成年人怎么考个试还紧张?

我犹豫了一下,决定去买点吃的。

我走到国交那个卖甜品的地方,我说,要一个榴莲千层。

老板说,卖完了。只有奥利奥千层了。

我想,奥利奥就奥利奥吧。

我大概走在路上,很快就吃完了那一小盒热量很高的甜品。我觉得味道也还可以,虽然比不上榴莲千层。


后来的两天就考试了。考文学基础时,有一个填空和一个名词解释我完全不会。那个填空是从鲁迅说的某句话里挖了一个空,名词解释是“二次元”。


我想,这题出的很“北大”。

最后一门,提前十五分钟交卷了。



4


后来知道自己笔试考了407分,排第二,还挺高兴。

复试没啥好准备,只能多读点书。


去北京时,正赶上“两会”,安检很严格。


在北大里转了好几圈,终于找到中文系。我想,要是考上了,兴许以后在这还能碰上钱理群、严家炎、陈平原、曹文轩他们,这桩买卖挺划算。

交材料时,有几个同学直接把自己出版的小说、诗集交给老师。

我很慌。

这之后过了很久,知道自己考上,也没有很兴奋。读了四年书,脑子里那种“优秀”的观念基本上被清理干净了。

读书对我最大的帮助,就是让我知道每个人都有局限。



5


如果把我当成一个高考失利,然后努力了四年,终于考上北大的励志典型,那就错了。


我周围的同学、朋友都知道我这四年是怎么混过来的。

我喜欢写作,虽然没写出什么东西,也没怎么发表过。我那个公众号“一望书房”,已经处于被“遗忘”的状态。

但要说考上北大一点不高兴,也是骗人。白白多了几年可以自由读书、写作的时间,挺值的。这也是考研的初衷。


顺便插一句,我为什么没保研呢?因为我挂过科……



作者:高盛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