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大新闻传播:一腔孤勇的跨考与逆袭

周琳 华师文院 2021-03-17

【1】


努力的意义是为了未来可以收放自如,我一直相信人生是充满可能性的。

考研期间踌躇迷茫的焦躁期,我是相信的。

现在真的即将可以去南大读新传,我依然深信。

甚至拟录取之后“天真”地规划未来,思考要不要继续读博,

如果读完研我还有头发的话……



【2】


这可能是一份“非典型”文院学子的经历,或者说是一次坎坷的“逆袭”。

 

文院四年时光漫漫,然恍惚间渐逝。虽然选择跨考,但四年本科的学习依然是我把宝贵的财富。林岩老师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洋洋洒洒的侃侃而谈我仍记忆犹新,我的女神刘兮颖老师所开设的外国文学是我非常非常喜欢的课程,张晋业老师的现代文学课上每次都和同伴相约第一排,也时常去蹭晓帆姐姐的当代文学……

 

我是喜欢并享受阅读的,看看杂书,翻翻小说,与有趣的人对话,日子多么惬意美好。但真正去进行作家作品的研究,对我而言,可能既有难度,也缺乏吸引力。因此,我选择了更吸引也更适合我的新闻传播作为跨考方向。而选择跨考,是我大二开始就决定的事情。从在校媒任职到去武汉大学辅修“广告学”,其实都算是有预期的“铺垫”。再之后与同伴跨院组队参加大广赛、拍摄微电影、纪录片的经历,既出于兴趣,又是为了自我提升。在复试的面试中,我将它们都一一写在了我的简历里,告诉我的考官们,我一直都在向着新传的方向而努力着。

 

杨晓帆老师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你不止生活在你的小天地里,你们的背后是一个更大的时代,你只有把自己敞开,去跟他人对话,你才能了解你出生的这个时代,了解你的来路在哪里,你的去路在哪里”。 为了看见更广大的世界,为了听见更深层的声音,为了触摸更鲜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是我跨考新传的理由。



【3】



现在再次回顾那半年的考研历程,从暑假开始准备考研每天学习八小时,到九月开始每天必须保证的十小时,再到最后两个月每天十四个小时的学习。当时觉得痛苦万分的日子,现在想来也没有那么的难熬了。这大概就是时间的威力。

 

我见过只用花两小时就可以理解消化我自己两天才能吃透的内容的“大神”,但是羡慕不来的。我不是很有天分的人,一个跨考生更谈不上有基础,焦虑过后也只好“勤能补拙”。虽以渺小启程,仍期待着能以伟大到达。

 

考研期间,我一直坐在二楼阅览室(二)一个靠窗的位子,没有变过。看书累了就去书架那里逛逛走走,整整四五列全部都是新闻传播类的书籍,窃想着,受着这些专著的熏陶下,也许也会有好运气。每天都是晚上十点离开,有时闭馆时打扫卫生的阿姨也会取笑我,说椅子周围都是我掉的的头发……我只能撇嘴尬笑。我的对面一直坐着一位原本陌生的研究生学姐,她也给予我许多的鼓励与建议,时常带零食水果与我分享,为我加油打气,真的非常感谢她。午间在楼梯间背英语作文的时候,经常会碰到一位考博的学长在看“考博英语”,从未相谈过,偶尔对视一笑,但总是会觉得莫名暖心。

 

当然也会有焦虑、压力过载又很“丧”的时刻,一般这种时候,我就会选择给自己“松松弦”,去阳光大厅看场电影,回寝室睡一个饱觉,出去吃一顿大餐,都是不错的选择。

 

【4】


考研期间,我不再戴隐形眼镜,甚至眉毛都不画;害怕感冒总是穿的很“厚实”;不刻意注重身材,晚上熬夜饿了就吃;也不参加任何社交活动。记得考研之后我化了全妆去图书馆写论文开题报告,对面的研究生学姐说差一点没敢认我……

 

而“三天一哭”大概是我临近考研的最后一个月的写照了,压力大时晚上偷偷地跑出去和家人打电话哭着说“我真的很想去南京大学读书,但是考不上怎么办”云云; “背背背,忘忘忘”的状态下,自己把自己急哭也有过;南大不设定参考书目,害怕会有“闻所未闻”的题目出现的恐惧感下,也哭过……但是,恩,还是得边哭边背。

 

我也痛恨过自己的愚钝和平凡,但作为一名江苏学子,我内心是仰慕南大的,所以我说服不了自己换一所目标学校。我的内心也是痛苦的,我害怕自己期望太多,害怕希望落空,把整个世界摔得粉碎。


我明白考研带给我的泪水,无论是欣喜的、自卑的还是迷惘的,都会随着时间而逐渐被风干,我只是突然失落这样纯粹的日子很难再有了。尝试着从“喜欢考研成功的自己”到“喜欢努力的自己”,可以帮助你更好的全力以赴,而那个你期待的结果就是自然呈现的瓜熟蒂落。过程无憾,所以无论结果如何,你都会对自己充满了肯定,而结果常常是不虚此行的。

 

我不是典型的中文系学子的代表,但也希望我的经历能够给学弟学妹们一点帮助,

敢做梦,实付出,

你要有一腔孤勇,但更要有长剑利器。

 


  作者:周琳

  编辑:丘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