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多卷本《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编年史》编纂与研究及数据库建设”开题报告会暨“中国文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高端论坛系列讲座

和你一起听讲座的 华师文院 2021-03-17

3月22日至24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桂子山,共同参与我院李遇春教授任首席专家的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编年史》编纂与研究及数据库建设”开题报告会暨“中国文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高端论坛。借此机遇,文学院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为师生开办系列学术讲座。



吴俊:文学的世纪之交

与“80后”的诞生


(通讯员:范雅文)3月22日晚,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吴俊先生主讲的《文学的世纪之交与“80后”的诞生》在文学院一楼报告厅顺利开展。本场讲座由我院张岩泉教授主持,到场有岁涵老师、杨晓帆老师、余迅老师及文学院部分本硕博学生。



吴俊教授从世纪之交的文学背景出发,详细地探讨了这一时期社会思潮、经济体制、文化市场的新变,并进一步论述这种转变给文学的组织体制、生产机制、传播媒介所造成的冲击。接着,吴教授论述了在文学创造、传播的背景发生变化后,“80后”这一批创作群体是如何在市场、批评家、读者的合力下被命名的。随后,他具体结合80后新锐科幻作家郝景芳等个案,论述了新世纪文学的发展概貌及未来方向。



在讲座的提问环节,同学们积极发言,提出如何看待当前“网络文学”发展等问题,吴教授为现场同学一一解惑。讲座临近尾声,张岩泉老师进行了精彩总结,他认为吴教授此次讲座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即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从更全面的角度来研究文学的发展,在场同学听后深受启发。



张福贵文学史观与学科性问题


(通讯员:范雅文)3月23日下午,吉林大学资深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福贵先生主讲的《文学史观与学科性问题》在文学院二楼现当代文学教研室成功开办。此场讲座由我院王泽龙教授主持,到场有武汉大学金宏宇教授、我院张冀老师、岁涵老师、王雪松老师、窦金龙老师、余迅老师及现当代专业各级硕博士研究生。



张福贵教授从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现状谈起,强调在文学史研究过程中,“转换思路”、“改变观察视角”的重要性,并倡导作“第二步思考”及“逆反式思考”。随后,他总结了中国新时期以来现代文论发展的三个阶段,从追随西方文论的“跟着说”,到与西方文论逆反寻求中国资源的“对着说”,再到兼顾中西古今文论,意欲形成独特自我话语体系的“自己说”。最后,张教授还以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之争为例。探讨了现当代文学的学科边界与学术边界等相关问题。



王泽龙教授对张福贵教授的观点十分认同,并就其中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在现场提问环节,文学院师生踊跃发言,张福贵教授一一解惑。最后,张教授与现场师生合影,近三个小时的讲座圆满结束。



刘勇对话经典

——文学与人生的双重融合


(通讯员:范雅文)3月23日晚,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勇先生主讲的《对话经典:文学与人生的双重融合》在文学院一楼报告厅顺利展开。本场讲座由我院胡亚敏教授主持,到场有《文学评论》编审刘艳及各年级本科生、硕博士研究生。



刘勇教授从古今中西的文学经典出发,强调阅读经典对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指出文学经典应伴随一个人的一生,而不是随读随弃。他认为经典对于人生的意义会随着人生阶段的不同而变化,并倡导同学们常读经典、畅读经典、常读常新。随后,刘教授具体结合现代文学经典作品《阿Q正传》,与在场学生就文学经典性的相关问题展开频繁互动,会场气氛相当活跃。



讲座临近尾声,胡亚敏教授进行了精彩总结。她认为刘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对文学院学生理解经典、重读经典有极大的裨益,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再次强调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重要性。



施议对黄仁生陈斐

“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研究”三人谈


(通讯员:张钰筱)3月23日晚,《“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研究”三人谈》在文学院一楼学术卡吧顺利举办。澳门大学教授施议对、复旦大学教授黄仁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陈斐与我院李遇春教授畅谈“现当代旧体诗词”命名及其独特价值。到场有汤江浩教授、杨晓帆老师、窦金龙老师、余迅老师及部分硕博士研究生。



“三人谈”首先从“现当代旧体诗词”的正名问题着手,学者们分别就所“国诗”、“汉诗”、“古近体诗”、“格律诗”等命名概念进行审慎辨析,提出“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是相对客观、贴切的概念。随后诸位老师对现当代旧体诗词的传承性、创新性、经典性进行了畅谈。对谈专家一致认同,旧体诗词的创新首先要在对传统的继承上完成,旧体诗词的魅力可以穿越时空,在新时代散发新的生命活力。



最后,李遇春教授进行总结发言,他特别提到对现当代旧体诗词的研究要注重作家与作品的双重文本,既要注重诗词内在的审美特性也要注重诗词外部的社会历史背景。



钟振振古代山水诗词鉴赏

 

(通讯员:范雅文)3月24日上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钟振振先生主讲的《古代山水诗词鉴赏》在文学院一楼报告厅顺利开展。



本场讲座由我院汤江浩教授主持,汤教授首先对钟先生开展这次讲座表示感谢,当汤老师介绍钟先生为唐圭璋先生的弟子时,会场惊叹声四起。整场讲座,钟先生娓娓道来,透着儒雅的哲思。钟先生特别强调了中国山水背后的人文底蕴,他说“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确实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馈赠,阅之令人震撼,但是震撼过后,总让人觉得缺了点什么。而中国的山水则不单单是自然的山水,更是人文的山水,中国大地上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江河都浸透着诗意”。随后,钟先生通过对于曹操《观沧海》、李白《望天门山》、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中国古代经典山水诗词作品的鉴赏,向我们展示了他独到的诗歌鉴赏方法、眼光和品味。



在现场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有同学就具体诗作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理解,钟先生则表示对于每一首诗,同学们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体会,只要言之有理,皆能成立。

 


沈卫威:对五四新文化的批评与反思

——从学衡东南论衡


(通讯员:王彪)3月24日下午,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沈卫威先生主讲的《对五四新文化的批评与反思——从<学衡>到<东南论衡>》在文学院现当代文学教研室顺利举办。本场讲座由我院李遇春教授主持。我院岁涵老师、窦金龙老师、余迅老师及各年级硕博士研究生在场聆听。



沈教授长期致力于现代自由派、激进派、保守派的研究,尤其是在学衡派研究上卓有建树,近年来转向现当代文学的史料档案研究。沈老师先从自身治学历程的回顾出发,谈到其学术研究的机缘与内在理路,并为我们呈现出一位孜孜追求属于自己文学研究“概念”的勤恳学人形象。随后,沈老师将讲座的内容引向学衡派。他首先通过柳诒徵、胡适、胡先骕、张其昀、胡焕庸等人对学衡派及东南学风的定义梳理了学衡派的内涵与外延。其次,他着重以杂志为载体,从《学衡》到《东南论衡》来阐释学衡派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批评与反思。最后,沈老师特别强调在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史料与档案的重要价值,并透露自己近期将出版史料整理、研究新书的讯息。沈老师在整个讲座过程中非常投入,富有激情,给在座的师生们留下了极为深刻地印象。



在讲座的提问环节,文学院师生踊跃发言,向沈老师提出“学衡派”的边界与分期如何界定,如何提出属于自己的“概念”等问题。沈老师一一作出精彩的回应。临近尾声,李遇春教授进行了精彩的总结,他认为沈老师孜孜建构自己完备的知识体系,寻求属于自己的言说“概念”并扎实从史料做起的治学精神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与益处。


往期精彩推送: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编年史》编纂与研究及数据库建设”开题报告会召开


“中国文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高端论坛召开


我院与长江少儿出版集团合作共建教育实习基地签约仪式顺利举行


那些“另类”的帝王储君们



点这里变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