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成功举办海外鲁迅研究系列讲座

永远陪伴你的阿文 华师文院 2021-03-17
11月27日、28日晚,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邀请国际知名鲁迅研究专家,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系主任寇志明 (Jon Eugene von Kowallis)教授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一楼学术报告厅举办了关于海外鲁迅研究最新成果的系列讲座。寇志明教授以流利的中文进行讲授。
 

主讲专家介绍


寇志明(Jon Eugene von Kowallis),1954年出生于美国,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汉学学士,夏威夷大学东西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文学硕士,加州伯克利大学东方语文系博士。先后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洛杉矶分校,俄勒冈大学,捷克布拉格查理大学、威廉姆斯学院、墨尔本大学等,现为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 Sydney)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导。从事鲁迅研究四十余年。著有The Lyrical Lu Xun《诗人鲁迅:鲁迅旧体诗研究》(夏威夷大学出版社,1996年)、The Subtle Revolution《微妙的革命:清末民初旧派诗人研究》(加州伯克利大学东方学院IEAS中国学研究丛书60号,2006年)、Warriors of the Spirit《精神界之战士:鲁迅的早期文言论文》(即将由加州伯克利大学东方学院出版)等。

01


第一场讲座的主题为《温“故”知“新”:透过鲁迅的<自言自语>重读<野草>》,寇教授结合鲁迅1919年发表的散文诗《自言自语》来引领我们重新思考《野草》的主题和意义,由《序》开始,将《自言自语》中的7篇文章与《野草》中的相关篇章进行对比细读,并结合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分析鲁迅对“过去”存在价值的批判态度,以及鲁迅的自我反省与”解剖自己“的精神。最后做出总结:《野草》的核心内涵不是死亡,它能够扩展我们对于生命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02


在第二场讲座《谈我的鲁迅旧体诗研究》中,寇志明教授首先回忆了他从青少年时期起对于鲁迅作品和思想的热爱,从硕士论文的鲁迅旧体诗研究到博士论文的清末民初旧体诗人研究,其学术兴趣都在于思考旧体诗这种“古典形式”与现代意识之间的关系。随后,结合最近几年西方兴起的“鲁迅热”,寇志明教授介绍了海外出版的关于鲁迅研究的最新论著。最后,寇志明教授以鲁迅1932年写作的两首《无题》诗的翻译为例,表述了他对于鲁迅旧体诗翻译的一些看法和原则。他对于鲁迅诗中的“河豚”和“子规”两个意象进行了自己个性化的解读,不仅赋予了这两个古典意象全新的现代意义,还为鲁迅旧体诗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在严肃认真的学术研讨过程中,寇教授将自己学术经历中的趣事点缀其间,现场师生对于他深厚的汉学修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次系列讲座由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主办,分别由许祖华教授和李遇春教授主持。严辉副教授组织了这次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并担任讲座的翻译。此次系列讲座加强了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与国际汉学界的对话与交流,开阔了广大师生在现代中国文学研究上的国际视野。
 


文字:周启惠排版:韦涵诺


往期推送精选:


年末盘点:你2019年的书单都看完了吗?

喜讯 | 华中师范大学2019融媒体盛典中文学院获多个奖项

刘醒龙暨中国当代作家文学回忆录研讨会成功举办

点在看,了解海外鲁迅研究成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