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创新,未来可期|《菁kids》9月刊新刊导读

2017-08-28 菁kids 菁kids



编者按

我们为什么要谈教育创新?

如今,距离西学的引进和基础教育的普及,已经过了近百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学校教授的内容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教学的形式却始终没有脱离 “老师教,学生学”这样的传统方式,教学空间的布局也几乎与百年前一致。即便是身处国际社区,仍然到处可见学生为了学业成绩而 “苦读”。孩子们像当初的我们一样,从小被告知学习有多么的重要,至于学的过程快不快乐,学到的知识有没有用,他们并不清楚...


封面故事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哪条路极有可能成功?


影片《Most Likely to Succeed》的主创收集的数据显示,在过去20年间,人们的平均工资一直在下降,而整个经济的发展曲线却恰恰相反,是呈上升态势的。这意味着普通人凭借无差别劳动赚取财富的通路变窄了。过去几十年间,人们的工作逐渐被机器取代,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而现在,由于人工智能进入到了一个爆发性成长的阶段,这个趋势正在加速上涨。由于机器智能化,大的商业组织为个体提供的初级岗位正在变少,刚毕业就失业已经不再新鲜...


封面故事

Futures Academy:一所面向未来的学校


你是否曾想过,未来的学校会是什么样子?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现有的教育体制如何跟上人工智能等未来科技的发展?有没有一种学校,可以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到了北京顺义国际学校的 “未来学院”(Futures Academy),看看这所“学校中的学校”究竟是什么模样...


封面故事

北京中学: 用创新的方式培养创新者


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教学楼外观,楼道里满满的都是学生们的各种作品,遇到我们这些陌生面孔,孩子们无一例外都会笑容满面地打招呼,那种自然流露的快乐情绪令人振奋——在了解公立学校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情,走进了北京中学的大门...


封面故事

北京耀中:开放的教学空间,给孩子自由,也给老师空间


去年,北京耀中国际学校(YCIS Beijing)打破了传统的教室设计,在三年级的楼层建立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全体三年级学生一起上课,里面有高科技的互动白板,有舒适的懒人沙发,教室内的柱子还都可以随便书写。怀着满满的好奇心,《菁kids》到耀中去参观了一下这个“新概念教室”,和校长、老师和学生一起聊了聊“创意”和“教室”那些事...


在学校

深度解读STEAM教育


目前,STEAM在中国教育领域呈方兴未艾之势,然而其概念之新,以及对课程开发的深度要求,令很多家长甚至教育从业者都只闻其名,未解真相。为了从多方位了解STEAM的理念和实践方法,《菁kids》采访了奕阳教育总经理张守礼、奕阳教育教研院敖晓会,科界教育(TechTrek)创始人Jordan Hung,阿特黎尔法国艺术学校创始人Marianne Daquet和阿特黎尔创客实验室负责人Sebastien Thomas,力求从多个角度解读和呈现我们身边的STEAM教育...


深度对话

科技如何帮助有特殊需要的 儿童及其父母



每年,世界各地的政府间组织和企业在特殊教育研究方面投入巨资,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关爱和帮助,其中也包括康复援助。目前,面对面治疗或咨询等传统治疗方式在帮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成长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而技术的进步也为他们的发展带来了福音。在技术革新的浪潮中,启儿宝(PenguinSmart)脱颖而出,开发出了一种在线服务,能“指导”父母们帮助自己的孩子进行康复训练。为此,我们采访了启儿宝家庭工作坊的首席执行官王信懿医生,来为我们做更为详尽的解答...


科技角

益智学习软件大推荐


网络教育的兴起,让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一些学习网站和益智游戏在提供学习资源的基础上,还能训练大脑,保持思维活跃。为此,我们精选了以下免费线上资源,供家长和孩子们参考...


全家出动

四口之家的美国一号公路自驾之旅


这次旅行,我们选择了1号公路最为精华的一段,从旧金山出发,途径蒙特雷、17里路、卡梅尔小镇、迪斯尼乐园,直到圣地亚哥。因为对欧洲建筑和艺术的迷恋,起初,我对美国的“粗大明”是无感的,特别是经过了“穷乡僻壤”的洛杉矶,更是固化了我的认识。此次,我们由洛杉矶一路向北,在进入旧金山之前,路过伯克利,从那里可以远远地望到金门大桥。这座二十世纪横空出世的杰出桥梁作品,位于金门海峡,海面上时而升腾起的雾气,让大桥时隐时现,神秘感顿生,这激起了我对旧金山的好感...


陶太专栏

父母最需要学习改造


父母网络课程能帮助我们适应孩子迥异于父母的成长环境,几乎是为我们这代人量身定做。在我们成长的年代,我们或许晓得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邻里互助,但是却不懂得公共礼仪。如果没有人教,光靠自己观察和摸索,这个学习过程太坎坷,也太慢了...


程剑飞专栏

美国基础教育真的“弱”吗?


很多人说,来美国是为了孩子的教育,但真把孩子送进小学后又摇头不满意,嫌小学老师教的太少、进度太慢,比如小学二年级还在学20以内加减法,1/4+3/4=1竟然可以教一个星期。切身体会后,我们深感美国小学生在阅读、数学等基础领域的能力水平比中国的同龄孩子差很多,因此,身边已经有好几个朋友把孩子送回国读小学打基础 ...


村头树专栏

宝贝听话, 长大后创新就靠你了


印象中,我几乎没和陈乐水说过“要听话”之类的话,反而是鼓励她“不听话”。

在她刚上小学的时候,我经常会问她,“班里今天有谁又调皮了有谁又捣蛋了,是怎么调皮怎么捣蛋的?”她会兴致勃勃地给我讲上一番,我呢,经常是在听她说完后说,“你也可以参与参与呀”,每当我这么说,她都会说:“我不敢呀”,我则会说,“没事咱不怕老师找家长……”


《菁kids》北京 2017年9月刊

《教育创新,未来可期》已出版发行

扫码下方二维码,订阅杂志

www.jingkids.com国际教育|家庭生活|社区活动


更多菁彩内容

请点击阅读原文

或访问 jingkids.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