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8月15日:1945年的这一天

2015-08-15 山东理工大学团委
点击「箭头所指处」可快速关注微信号:y15sdut


(巨幅主题性版画《胜利的那一天》 作者:陈超)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裕仁广播《停战诏书》,宣布接受《彼茨坦公告》所规定的各项条件,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经过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终于取得胜利。

  日本投降的消息在此前的1945年8月10日就已经见诸报端。在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周勇教授提供的8月10日报纸的号外上,新华日报、中央日报、中央通讯社、大中报四家媒体都刊登了同一条消息:日本无条件投降!

  当天的《新华日报》号外上用大号黑体字写道:“美国新闻处旧金山8月10日电:日本已接受波茨坦宣言无条件投降!”当晚的中央通讯社号外标题是“接受波茨坦三国领袖公告日本向盟国投降”“日本投降照会托瑞士瑞典转达中美英苏。”

  8月15日到8月16日,所有的报纸“火力全开”大篇幅报道胜利的正式到来。






  在得知日本投降的消息以后,各地军民欢呼雀跃,共同庆祝这必将铭记入历史的胜利的一天。

延安:载歌载舞 一片欢腾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延安后,军民一片欢腾。不论是老百姓还是机关干部、学校学生都载歌载舞,庆祝胜利。人们欣喜若狂,热泪盈眶。各机关、学校门前和窑洞前都生起了大火,杀猪宰羊。那些曾经因为抗日坐过牢的人尤其激动,有人不知从哪里弄来了酒,不少人都醉了,那种兴奋之情真是无以言表。


1945年8月15日,延安一片欢腾

重庆:市民共庆 万众狂欢

  8月15日晚6时许,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经重庆电台传出,重庆市民大放爆竹,欢欣之状空前高涨。重庆中央社内短而狭的灰墙上,贴出了“日本投降了”的巨幅号外。几位记者驾着三轮车狂敲响锣,绕城一周,向市民报告日本投降、抗战胜利的消息,满街的人流,狂欢拍手。


  同日晚,《国民公报》刊登“日本投降”的号外最先到重庆市中心,市民争购,供不应求。重庆市鞭炮店生意大佳,爆竹瞬间售空。入夜,爆竹大放,各路探照灯齐放,照耀得市区如同白昼。与此同时,昆明正在放映电影的影院内,当银幕上映出“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字幕时,观众一片欢呼。他们拿出帽子、手帕在空中乱舞。正在演戏的剧院里,有人听到胜利的消息后跳上舞台,抱住正在甩腔的大花脸狂呼:“日本投降了!”台下观众狂喜,纷纷跑到街上欢呼胜利。

  著名诗人闻一多听到抗战胜利的消息后,毅然将留了7年以表忧患的美髯剃掉了。


台湾:祖先牌位终于能被光明正大地祭拜

  在台湾,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那一刻,被残酷殖民、屠杀和战争压抑了50年的心情,终于释放了。

  这天,为避空炸而躲到乡下的医生吴新荣偷偷打开收音机,里面竟传出天皇“玉音放送”----日本无条件投降了。

  吴新荣不敢相信,出门四处打听。确定消息后,他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便跳到河里畅快地洗澡。第二天他就跑回城,从防空洞里搬出祖宗牌位祭拜。

  同样避到乡下的黄得时,家里没有收音机。听说15日有重要广播,就到附近军营听喇叭。那时日本兵已列队操场。听到投降消息,黄得时开心地要叫出来。但在军营附近又不敢,便急忙跑回家,一进门就大喊“日本投降啦!”

  家家户户开始把藏在角落的、柜子里的祖先牌位摆出来祭拜,日殖民当局强迫祭拜的所谓天照大神终于可以丢在了一边。

  在台北,迪化老街的红布销售一空。受降典礼举行前后,几万民众在台北公会堂前欢聚,有穿唐装者、有扮宋江阵的,有拿关公大刀的……凡有中华民族特征但在被殖民时期不准亮相的器物,民众都光明正大带着它们,行进在阳光下欢乐的游行队伍中。


  胜利的意义不只在于一个城市的喧闹或者欢呼,它的到来对于当时参与其中的人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



钱海山(91岁 抗战老兵)


钱海山: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

  “1939年10月,我不到16岁就参加了新四军鄂豫挺进支队。仗打得很艰苦,因为我们的装备差,不少战士开始还没有枪,就持大刀去打敌人的伏击,缴获枪支弹药。

  1945年在部队听传达说,日本无条件投降了,那个高兴劲儿呀真的是没法形容,还记得宣布日本投降的那天,早晨九点多钟的光景,我还在睡觉,因为头天夜晚几十里急行军,人太疲惫了,战友把我推醒,说日本投降了,等我揉眼回过神来,就高兴得蹦了起来,喊着日本投降了,鬼子投降了。

  一晃眼抗战胜利70年了,那场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略战争,使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中国把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就是要告诉世人,当今日本政要妄图为侵略史翻案,但历史是抹杀不掉的。这段历史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告诉每一个中国人,只有强国强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人宰割的历史悲剧才会不再重演。”(采自长江日报)



张修齐 (94岁 抗战老兵)


张修齐:那天—想回家看看相亲对象

  1921年出生的张修齐,是黄埔军校15期学员,先后在浙江萧山、湖南长沙等地抗战。张修齐告诉现代快报记者,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到浙江黄岩时,已迟了好几天。“驻扎在温州的团部打来电话,说日本人投降了。我们才知道,盼望多年的这一天,终于来了。”那时,离家8年的南京人张修齐,已从一名学生,成长为一名少校副营长。当时,他任第3总团11团3营副营长,驻扎黄岩沿海一带。

  “抗战胜利了,大家都很高兴,但因为没战斗任务,肯定不如前线庆祝得那么热烈。”而在此之前,看着侵略者气数已尽,当时24岁的张修齐,心里也开始打起自己的小算盘:母亲来信说,在同仁会医院(现鼓楼医院)帮他找了个女朋友,当护士的,人很好……胜利消息传来,更让他感觉,该回家了。不过,直到1945年冬,张修齐才回到南京。第二年,作为那个年代的大龄青年,张修齐如愿成家了。“仗打完了,20多岁的人当然就要考虑自己的生活了。”张修齐这样形容迎接胜利时的心情。


石曼:有人兴奋地在地上翻跟斗

  石曼抗战时期是一家民营报纸的记者,毕生致力于抗战戏剧研究,专访过白杨、赵丹、田汉、阳翰生等文艺界名人。

  “8月9日晚8时,重庆中央广播电台正式播出日本投降消息。我正在学校排练话剧,突然听到城里到处响起震耳欲聋的鞭炮声,还有人兴奋地在地上翻跟斗。”

  电影明星张瑞芳和金山夫妇跑出家门,随激动的人群涌向市中心。经过一家舞厅,见那里平静如常,张瑞芳便拉着金山跑上台,对着麦克风喊:“女士们、先生们,你们知道吗,日本人已经投降,你们要跳舞就到外面跳吧!”金山远远地看见个子不高的赵丹在人群中“象篮球一样蹦跳”,两人抱在一起,连跳舞带转圈,直到赵丹撞到一个玻璃柜台上受伤送院,这场狂欢才告结束。

  “满街的人好似潮水般的激流,随处都在涌动着。”多年后,当年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工作的童小鹏追忆:“鞭炮声,像巨雷一样地响着,火花、鞭炮简直改变了初秋的景象。”



1945年8月15日,上海各界人民庆祝抗战胜利,潮水般通过南京路。


叶林根:为亲人上一柱香

  叶林根,上海宝山人,普通农民。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日军登陆宝山,一场屠杀随之而来。其母亲、父亲、哥哥、奶奶均在战争中死去。

  “胜利的消息,我是从在镇上读报的先生那里听来的。那天,和其他人欢天喜地不同,我独自来到坟前,给父亲、母亲、哥哥、奶奶敬上一柱香,洒上一杯酒:‘你们的仇报了!’说完,就嚎啕大哭起来。战争无妄,百姓何辜?八年抗战,几千万百姓死去,没有留下姓名。在每年胜利的那一天,我都要去坟头上香,祈愿人间不再有战争。”


  8月15日这一天,人们心里仿佛又燃起了希望,新的生活就要来了。

(魏长春、李强辉整理,图文内容自网络)

山东理工大学团委

文章来源:共青团中央

微信编辑:理工青年网站 于新明

责任编辑:理工青年网站 董超一

指导教师:侯 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