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蓝鲸与刺绣让青春成灰须遏止

2017-06-26 山东理工大学团委

  前不久,蓝鲸死亡游戏传入我国的消息引爆舆论;最近,又有一个叫“人体刺绣”的游戏在流行。和蓝鲸死亡游戏一样,“人体刺绣”源于日本动漫,从境外流入,通过社交传播,流行于青少年群体。所谓“人体刺绣”,就是在手臂上、手掌上,甚至嘴巴上,用针线缝出图案,一些涉世不深的孩子,对这种自残行为居然趋之若鹜。

  蓝鲸是玩自杀,刺绣是玩自残,虽然参与的青少年肯定是极少数,但依然让人感到心忧。和死亡游戏一样,所谓“人体刺绣”对身体可能造成的伤害非常严重。一旦有细菌或病毒侵入,很可能引起败血症。据有关医学专家称,“针如果没有经过严格消毒,空气中都会有细菌,会带到皮肤里面去,如果免疫抵抗力比较低下,或者有一些基础疾病就会增加感染风险,引发破伤风或者结核分枝杆菌,最严重的可能要在手指和脚趾截肢。”

  就是这种危险极大的游戏,在孩子们玩的时候,却很少甚至几乎没有人理性地想到游戏风险,而是感性地体验游戏快感。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孩子怎么了?

  客观地讲,青少年尚处在人生的成长阶段,价值观正在逐步建立,青春懵懂实属正常。由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又喜好新鲜事物,追崇标新立异,“人体刺绣”这种事物的出现,满足大众猎奇心理的同时,更是吸引了一些青少年的目光。善于模仿,有着强烈自我表现和存在感的青少年,在现实中追崇“人体刺绣”似乎在情理之中。

  但剖析根源,“人体刺绣”的盛行,青少年玩自残游戏,可以说是缺少认同、缺少温暖之后的一种“代偿”行为。尤其是,当他们觉得自己无法融入家庭和社会,就会用这种反常规、反科学的小圈子举动,来体现自己的另类独行,来赢取被认同、被尊重的感觉。

  玩这种游戏的孩子,大多缺少家庭温暖,普遍得不到表现机会。正如青少年心理专家王蓝所说,“部分青少年在父母那里得不到认同,或者是在学校被忽略,或者是受到欺凌,通常这类小孩会通过刺激身体的方式来释放积压的负性情绪。”

  忽视,暴力,沉默……迷失的青春,从中只能体验到被命令与被管束的痛苦,找不到生活的目的和生命的意义,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很多青少年童年不幸的最大根源。有的家长信奉“虎爸虎妈”,对孩子管教严格到了变态的地步;有的家长有浓重的家长做派,“我是你老子,老子给了你一切,你就得听老子的,不然就是欠揍。”还有的家长则走向另一个极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把孩子当做自己生命的延续,要什么给什么,要求什么答应什么。所有的家长,都敢说自己对孩子的爱无愧于心,但少有家长能看到孩子需要什么。这理应引起社会警示。遭遇家庭不幸的孩子越多,沉迷类似疯狂游戏的可能就越大。而家庭不幸的定义,不一定是物质上的缺衣少穿,而更有可能是心理上的被忽视,是人格上的被轻视,是耳濡目染的家庭暴力。

  青春本应该是朝气蓬勃的,是阳光灿烂的,是将梦想照进现实的积极向上,是成群结队交友结社的开怀大笑,是白色的纯洁、红色的耀眼、黄色的明媚……而蓝鲸、人体刺绣,却用墨迹污染了画布,让青春成灰。

  禁绝蓝鲸、刺绣之类的自杀自残游戏,迫在眉睫,必须标本兼治。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理解动漫作品,帮助他们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关爱青少年成长,让其拥有表达成功和释放压力的正确渠道,感受爱与被爱;加强媒体社交平台监管,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切断危险游戏的传播。需要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共同努力。监管之手治标,心理建设治本,才能及时喝止迷失的青春,不让青春燃尽。(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舒圣祥)


转载出处:中国青年网

微信编辑:理工青年网站 于明康

责任编辑:理工青年网站 徐建敏

指导老师:侯 宁

We are 伐木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