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送我一支玫瑰花》,琵琶与箜篌的完美结合!

2015-05-03 民歌中国

点击上方“民歌中国”可以订阅哦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h0147xv8sgh&width=670&height=502.5&auto=0&encryptVer=6.0&platform=61001&cKey=9UbBVCK8XQYGCywSNIA2z0CdxFj9lyEejmpLpPvfJfJa+HHXNusshpIBSyMhUqaY

2012民族器乐电视大赛颁奖晚会

吴玉霞、鲁璐《送我一支玫瑰花》,琵琶与箜篌的完美结合!


【延伸阅读】

箜篌曾盛行于大汉、风靡于大唐,失传于明末清初。被古人称为“天乐”“仙乐”“皇家之乐” 。


据史料记载,汉武帝时期,张骞从西域带回箜篌后,武帝深感箜篌之美,便令宫廷乐师进行仿制,用于宫廷和郊庙雅乐。


唐朝时期,唐历代帝王对箜篌都十分珍爱,特别是唐明皇唐献宗两位皇帝在位时对箜篌的喜爱达到了绝无仅有的程度。还专门成立了音乐教习机构“教坊”,用来专门培养箜篌、古筝、琵琶等演奏人才,称为“扫弹家”。明皇不但经常出入“教坊”,还亲自演奏箜篌,并担任箜篌教官。到了唐献宗时期,箜篌的地位更加神圣。当时的大诗人顾况在《李供奉弹箜篌歌》一诗中描绘了箜篌乐师李凭进宫演奏箜篌时的盛况:“驰凤阙,拜鸾殿,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巧声一日一回变。实可重,不惜千金买一弄……”。


由此可见箜篌在当时的地位之高。


唐代大诗人李贺所作的《李凭箜篌引》这首诗中有着仙乐化的描述:“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此诗构建了古代箜篌音乐的神话世界。这十四行98字诗所描绘的箜篌神韵,无不让人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仙阁瑶池和如花似锦的梦幻之中。


从上世纪30年代初开始,我国音乐界、器乐界的老前辈,开始了箜篌的研发仿制,经过三代人长达80年的不断制作改进和完善,终于在上世纪80年代以其雄丽之姿、空灵之音姗姗向世人走来,受到世人的倾目和喜爱。


箜篌《织梦行云》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o0147z6yh55&width=670&height=502.5&auto=0&encryptVer=6.0&platform=61001&cKey=9UbBVCK8XQYGCywSNIA2z0CdxFj9lyEejmpLpPvfJfJa+HHXNusshpIBSyMhUqaY


箜篌三重奏《拈春》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p0147ymzmhw&width=670&height=502.5&auto=0&encryptVer=6.0&platform=61001&cKey=9UbBVCK8XQYGCywSNIA2z0CdxFj9lyEejmpLpPvfJfJa+HHXNusshpIBSyMhUqaY


鸣谢@郑州小荷琵琶艺术中心



------------------------------------

交流与合作请联系

QQ:2504576030 或 微信:leminge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