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首歌,八十年!《八月桂花遍地开》是如何流传开来的?

2016-06-14 桂娟 顾立林 民歌中国

点击上方“民歌中国”可以订阅哦

   在河南省新县的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里,珍藏着一份当年红军战士手抄《八月桂花遍地开》歌词的原件。这首优美动听的大别山革命民歌,曾经伴随着红军的足迹传唱全国。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树呀树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光华灿烂闪出新世界……”作为文史工作者,20多年来河南商城县文史馆研究员杨琼一直关注着这首歌的创作始末,收集了数十篇相关论著。吟唱着人人耳熟能详的欢快曲调,杨琼向我们讲述了这首歌曲的来历。

 

    “这首歌是以商城为中心的大别山歌谣《八段锦》填词改编而成的。《八段锦》是一个民歌的曲牌,首句是‘小小鲤鱼压红腮’。”杨琼说,“1929年至1930年间,鄂豫皖苏区的苏维埃政权相继建立,人们改唱《八段锦》以表达苏区人民群众庆祝苏维埃政权成立和第一次分到土地后欢欣鼓舞的心情。因为歌词首句是‘八月桂花遍地开’,所以歌名就这样叫开了。”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这首歌的创作者和产生时间、地点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热议,仅大别山革命老区就有河南商城说、河南新县说、湖北红安说、安徽金寨说、安徽六安说等等,曾有一段时间还有中央苏区江西说。

 

    有一点众多党史研究者们形成基本共识,这首歌的作者是河南商城人王霁初,他家庭富裕却爱学戏唱曲,还创建了一个在当地有名的戏班子。1929年王霁初在红军解放商城后参加了红军,他配合红军创建了鄂豫皖苏区第一个革命剧团——商城红日剧团,被任命为团长;1932年他随红四方面军西征转移时牺牲,1956年被河南省政府授予“革命烈士”称号。

 

    但新县党史办的同志认为,这首歌是为了纪念成立于光山县柴山保(今新县陈店乡)鄂豫边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而作的。为了庆祝革命政权的诞生,人民载歌载舞,借助当地流行的《八段锦》,填入新词,成为了传唱久远的这首歌。

 

    也有研究者认为,这首歌的作者很难确定为某一个人,原始创作应该与沈泽民、戴季英、郑位三等一批老革命者有关,流传的过程中经过很多人的加工、润色,逐渐丰富完美。

 

    1931年夏天,原在鄂豫皖苏区工作的红军32师副师长漆德玮等一批同志,从鄂豫皖调到中央根据地工作,这支歌就由他们带到江西中央根据地,很快在那里流传开来。1932年10月开始,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苏区转移到了四川和陕西,这支歌曲又传唱到那里。就这样,《八月桂花遍地开》传遍了鄂豫皖、传遍了中央苏区和川陕地区,传遍了全中国。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对《八月桂花遍地开》诞生的地点和作者很难下一个大家都接受的结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首歌诞生于英雄的大别山中,系由大别山民歌改编而成。

 


记者:桂娟 顾立林

资料来源:新华网、QQ音乐




交流与合作联系微信:leming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