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作曲博士",《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蓝色的蒙古高原》等作品红遍大江南北……
点击上方“民歌中国”可以订阅哦
他总是把自己最深的情感赋予到旋律里,所创作的《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蓝色蒙古高原》等作品传遍大江南北;十年间,他四度赴北京求学,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一个作曲专业的博士;他始终惦记着草原的一切,成名后醉心于家乡的公益事业。他,就是著名作曲家斯琴朝克图。
从小牧民到作曲家
1969年12月,斯琴朝克图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他是家中七兄妹里最小的一个。当时,斯琴朝克图家周围是一片一人多高的青草地,风一吹过,便会显出一条小径,那是他每天上学要步行十几公里的路。每天放学途中,为了解闷也为了壮胆,斯琴朝克图就不停地唱歌。那时,他哼唱的多半是民歌,偶尔还能唱上一两首蒙古长调。日子久了,邻里们都熟悉了斯琴朝克图的歌声,而他自己也越来越享受歌声所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渐渐地,斯琴朝克图不仅爱上了唱歌,还迷恋上了作曲。
斯琴朝克图一边放牧一边学习,艰苦的生活环境并没有消磨他的意志,反而使他更加坚强。他说:“我是牧民家的孩子,上学晚。都说笨鸟先飞,我这只笨鸟起飞晚了,所以必须多拍打翅膀,才能飞得更高。”刻苦好学的斯琴朝克图在19岁时如愿考上了内蒙古师范大学。那时,他几乎一句汉语都不会讲。直到22岁时,有了汉语环境,斯琴朝克图才真正开始学习汉语。
大学毕业那年,斯琴朝克图写了一首毕业歌曲——《23岁的站台》,这首歌把即将毕业的学子们的不舍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融为一体,引起了大学生们的共鸣,很快在内蒙古各大学传开并在社会上广为流行。斯琴朝克图说,难舍难分的毕业情节,如今回想起来都让人倍感亲切。也是正是那片诚挚的留恋,以及那种难以重现的单纯和真情化作了动力,让他有了创作灵感。
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作曲专业”博士
1992年大学毕业后,由于成绩突出,斯琴朝克图被内蒙古师范大学留任任教。但他并没有因为工作的稳定而知足,而是一边教学一边创作。为了在音乐路上走得更远,毕业后10年里,斯琴朝克图先后4次赴北京学习。第一、二次是在中国音乐学院进修作曲专业课程;第三次是攻读中央民族大学作曲专业硕士;第四次是攻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专业博士。
斯琴朝克图回忆道:“一次次离开宽敞舒适的家,住进狭窄的学生宿舍;一次次离开爱妻和孩子,独自面对寒窗苦读,以至于每当我暂时不去想音乐,冷静地注视着月色,回想个中意味时,心里充满了愧疚,一种对家人,对孩子,对妻子的深深愧疚。于是,在我那些快乐的旋律中,也默默地隐藏了淡淡的惆怅,那种只有我的内心才能听辨出的惆怅。”
2006年,斯琴朝克图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攻读作曲专业博士学位,师从著名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唐建平博士。2010年7月,斯琴朝克图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作曲专业第一个博士。
不得不提的《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2001年秋天,斯琴朝克图接到一封来自辽宁的信,里面装着一沓歌词,寄信人是著名词作家杨艳蕾。斯琴朝克图翻阅歌词时,突然见到“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这几个字,顿时眼前一亮。他觉得,这几个字恰如其分地反映了热爱草原的蒙古族和各族同胞的共同心声,表达了人们对蒙古草原的向往和热恋。
当时,恰巧有一位朋友建议斯琴朝克图写一首比较上口的三拍子歌曲。于是,他当即为这首歌谱曲,一气呵成。后来,《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被著名歌唱家齐峰、德德玛等演唱,传播到祖国大江南北,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36756mnyd&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齐峰《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山是山,水是水,那样的纯,那样的净。这些美好的句子让我至今还在寻找真正与之匹配的音符。牧场上,羊群、牛群、马群吃着草,间隙里还有起起落落的白鹤,像幻境,更像清晰可辨的旋律,让我非常向往。”斯琴朝克图这样形容自己的灵感。
醉心公益,回报家乡
2005年5月16日,斯琴朝克图声乐与室内乐作品音乐会在中华世纪坛央视演播厅举行。“那是我第一次开音乐会,也算是一次汇报演出吧。草原母亲是我音乐中永恒的主题。走过万水千山,我走不出心中的草原。”据斯琴朝克图介绍,音乐会现场座无虚席,工作人员甚至把后来的观众都安排在临时添加的座位上。
成名后的斯琴朝克图依然平易近人。他始终没有忘记家乡、亲人,没有忘记童年艰苦的生活和一路走来的不容易。创作和教学之余,他醉心于公益事业。2005年,斯琴朝克图将自己所有的奖金捐赠给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还在朋友中间奔走,筹集到一笔可观的费用用于母校的人才培养。在斯琴朝克图的资助下,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不负众望,一举获得第四届奥林匹克国际合唱大赛金银双奖。
从家乡走出来多年,斯琴朝克图依然记得儿时到镇里上学途经的那条小路,那也是镇里的牧民购买生活用品和买卖牲畜的必经之路。那条路崎岖难行,下过雨雪后更是无法行走,遇到大雪的时候,牧民们经常一个月都走不出去。儿时的斯琴朝克图就暗暗在心里想,长大以后一定要修一条柏油马路,让家乡的父老乡亲出行不再困难。2006年,他奔波了将近一年,终于筹到了修路的经费。次年,家乡那条泥泞的路已经被崭新的柏油路替代了。牧民们欢喜不已,不少人要送羊给斯琴朝克图,他都婉言谢绝了,只是淡淡地说:“那是我和家乡的一个约定。”
策划/撰写/编辑:民歌君
来源:微信@民歌中国(mingechina)
传承民歌文化,分享民歌作品。民歌中国是千万级流量民歌信息分享平台,覆盖度最广的民歌自媒体社群,入选中国微信500强,你身边的人都在关注哦~ | 长按·识别·关注 |
(交流与合作联系微信:lemin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