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无师自通,被誉为“湖南民歌之父”,《洞庭鱼米乡》、《挑担茶叶上北京》、《小背篓》等广为流传
点击上方“民歌中国”可以订阅哦
他无师自通学会了拉京胡、二胡和小提琴等乐器,斯大林的一句话坚定了其从艺的决心;他跟随苏联音乐家学习,却在演出后彻夜难眠,忍不住去找院长提意见;他被誉为“湖南民歌之父”,一生创作千余首作品,其中《洞庭鱼米乡》、《挑担茶叶上北京》、《小背篓》等歌曲广为流传,被奉为经典。他就是我国著名作曲家——白诚仁。
文艺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1932年,白诚仁出生于四川成都。由于父亲过早去世,他的童年是在母亲和奶娘的怀抱里度过的。5岁那年,为了躲避日寇飞机的狂轰滥炸,白诚仁随家人从成都逃至乡下,呆了整整8年,直到抗战胜利前夕才搬回成都。
进入中学后,白诚仁无师自通学会了拉京胡、二胡和小提琴等乐器,很受同学们的赞赏,这也为他后来从事文艺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校的音乐老师特别喜欢白诚仁,上音乐课时,经常让他上讲台:“白诚仁,你来教!”这给了白诚仁的音乐爱好极大的支持。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396vifiwe&width=500&height=375&auto=0视频:宋祖英《小背篓》
当时,同学们经常到农村演戏,白诚仁由此看到了农民对文艺的渴求。但那时,人们认为唱唱跳跳搞文艺是没有多大出息的,家里人也不希望白诚仁走上音乐道路。大哥希望白诚仁学古典文学,但白诚仁认为古文太古了,与生活接不上茬。二哥认为,如果白诚仁不学文学,就学美术,因为搞音乐是闹着玩的,不是正规的职业。为此,白诚仁显得有些苦恼。
直到有一天,白诚仁在街头看到一幅标语:“文艺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这幅标语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成为了他设计自己音乐人生理想的“定海神针”。从此,白诚仁坚定了自己从事文艺工作的决心,认为这是一件光荣的事,值得骄傲的事。
在白诚仁的坚持下,他的大哥屈服了,但给出了一个条件:搞音乐可以,除非考上“东北鲁艺”。看到希望的白诚仁越发勤奋努力,并成功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东北鲁艺”,正式在声乐系学习。
↓资料视频:何纪光《挑担茶叶上北京》↓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130j9nq4a&width=500&height=375&auto=0
给院长提意见
白诚仁在鲁艺时,是跟着苏联音乐家学习的,先是沙叶平,后是马修柯夫。由于当时都是以苏联外籍教师为主,所以教材几乎全是外国歌曲。有一次,学院组织同学们去工矿区演出,大家演得热情洋溢,可台下的工人听众却反应平淡。因为只听唱“乌啦……嘟啦……”,都是俄文歌、英语歌,观众压根听不懂!
演出回来,白诚仁彻夜难眠。他想,我们这样是学用脱节呐,将来离开学校进入社会怎么能为人民大众服务呢?第二天,他就去找院长李劫夫谈了自己的感想。白诚仁说:“我们除了学习西洋音乐的长处,是否还应该继承我国民间音乐的传统,到民间音乐中去挖掘宝藏,学好唱好我国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歌曲呢?”
院长听完他的话,觉得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于是召集了声乐系师生开会。会后确定将建立民族声乐学派,白诚仁和同学们也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代民族声乐课学员。
自此,白诚仁埋头苦学民间音乐,包括“东北大鼓”、“东北二人转”、“山东琴书”、“河北梆子”等等,一个都不落下,还有各地的民歌民谣,他越学越有味。而在演唱民族歌曲时,白诚仁又适当巧用西洋美声法的发音,使演唱出的民族歌曲音域更广、更美。
鉴于当时全国对音乐人才需求的迫切,毕业后,白诚仁响应文化部的号召,积极来到毛主席家乡工作,他被分配在湖南省民族歌舞团担任歌唱演员。从到任那一天起,白诚仁既是演员又是教员,既指挥排练,又作曲配器。
↓资料视频:何纪光《洞庭鱼米乡》↓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0169hk0v0&width=500&height=375&auto=0
湖南民歌之父
从1955年10月到湖南工作时起,白诚仁就和湖南的民族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是1955至1961年间,他在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每年用2/3的时间深入到各少数民族地区,拜当地民歌手为师,学会了大量原汁原味的民间歌曲。
在充分吸收民间歌曲丰富养分的基础上,白诚仁运用自己的学识和才华,投入到艰辛而愉快的再创作。这6年也成为他的第一个创作丰收期,《洞庭鱼米乡》、《挑担茶叶上北京》等名曲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1965年10月,文化部从全国各地挑选一批文艺工作者赴抗美援越前线。白诚仁和未婚妻王长安二人响应号召,奔赴越南战场创作和演出,无论是思想还是生活,都经受了一次战斗的洗礼和考验。1966年底回国后,两人喜结良缘。
70年代,白诚仁创作的《湖南民歌联唱》、舞蹈《阿妹上大学》、器乐合奏《苗岭的早晨》等一批名作接连问世。1996年,白诚仁正式退休。但退休后的他又迎来了创作的又一个高峰期。如独唱曲《小背篓》、声乐曲《苗岭的早晨》、《山神》、《山鬼》、合唱套曲《三湘四季》等,都是他晚年心血的产物。
从艺半个多世纪,白诚仁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满腔热情,对人民音乐事业的无比忠诚,特别是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执着追求,全身心地投入音乐艺术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他一生写下的1000多首歌曲中,最有特色也最有价值的是那些有着浓郁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歌曲。这些名歌名曲不仅代表了湖南的形象,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的瑰宝。
难能可贵的是,白诚仁在退休后仍然对民族音乐事业孜孜以求,他站在继承和抢救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在人老多病、行动不便等诸多困难情况下,重返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各种民间音乐活动,力促“还歌于民”,让原生态民歌在千村万寨发扬光大。被誉为“湖南民歌之父”,白诚仁当之无愧!
策划/撰稿/编辑:民歌君
来源:微信@民歌中国(mingechina)
传承民歌文化,分享民歌作品。民歌中国是千万级流量民歌信息分享平台,覆盖度最广的民歌自媒体社群,入选中国微信500强,你身边的人都在关注哦~ | 长按·识别·关注 |
(交流与合作联系微信:lemin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