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60岁了!《三个和尚》《神笔》《猴子捞月》……儿时的动画,太经典了!

民歌君 民歌中国 2022-05-16

点击上方“民歌中国”可以订阅哦

动画“中国学派”的摇篮——上海电影集团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今年迎来了60岁生日。从《大闹天宫》到《哪吒闹海》,从《小蝌蚪找妈妈》到《山水情》,从《金猴降妖》到《宝莲灯》,还有《三个和尚》、《九色鹿》、《阿凡提》、《雪孩子》、《没头脑和不高兴》……走过一甲子,上海美影厂孕育出品了600多部动画作品,获得了动画界“中国学派”的美誉。让我们来看看曾经它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回忆吧!


单线平涂动画——《哪吒闹海》

《哪吒闹海》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一部动画电影。《哪吒闹海》迄今为止都是中国动画电影的高峰之一(另一座高峰是《大闹天宫》),这部作品塑造了一个如梦似幻的美丽童话世界,电影中的色彩运用堪称出神入化,人物塑造也是极富神采。


这是一部充满童真和童趣的电影,每一次观赏本片,就仿佛会将观众带回到那个年代。影片的配乐是由作曲家金复载所作,中国传统乐器在这部片子中运用的恰到好处,优美动听的配乐也是这部动画电影成功的关键。




单线平涂动画——《三个和尚》

《三个和尚》是根据中国民间谚语改编,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1年制作的动画短片。《三个和尚》人物设计造型别具一格,具有强烈的个性,寥寥几笔就完全表现出了三个人物的不同性格,既具有幽默感,又给人以朴拙、善良的美感。


《三个和尚》运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动画特点鲜明,制作精致,极具中国特色,也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水墨动画——《牧笛》

《牧笛》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63年摄制的水墨动画片,是继《小蝌蚪找妈妈》之后,世界上第二部水墨动画片。为了制作这部影片,画家特地画了十四幅“牧牛图”,给剧组作参考。影片用牧童的脚步为载体来展现小桥流水、绿柳成行、竹林幽深的江南小景,以及崇山峻岭、飞流千尺的宏大气象的情景,极具诗意。


在《小蝌蚪找妈妈》问世的三年后,《牧笛》出世了,如果说前作是对水墨动画的尝试,那么,《牧笛》就是中国水墨动画的一次升华:有山有水有云、有花有鸟有人,整部作品完整的诠释了中国水墨画的意象美。




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

1956年,美术片导演万古蟾受内地动画电影创作发展的感染,从香港返回上海进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工作,他要实现早就产生过的一个设想-拍摄剪纸动画片


这一想法与当时美影厂要大力发展民族风格动画片的想法不谋而合,立即得到时任美影厂厂长特伟的大力支持。1957年初,万古蟾带领剪纸片试验小组开始筹拍剪纸片。他们第一次试拍没有成功,拍出的人物动作很抖动。


1958年初,开始第二次试拍。从第一次试拍的开始,经过近一年多的艰苦奋战,《猪八戒吃西瓜》这部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终于在1958年9月试制成功。




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根据同名童话改编,取材于画家齐白石创作的鱼虾等形象,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60年制作的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的原型出自于白石老人的水墨名作《蛙声十里出山泉》。


影片创作源自徐景达先生提出的“齐白石的画可以印在脸盆上,看上去很逼真,能不能把它做成动画”的构想。陈毅副总理在参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并了解这个构想后支持了这个想法,不得不说,那时的人极具创造性思维,大胆而先进。


为了制作这部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当时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用大量精力在技术加以探索。虽然国画技法的特殊性在实现连贯的动态效果方面存在很大困难,但通过拍摄技术手段解决了这个难题,并且营造出了的单纯、质朴、简洁的童话世界。




木偶动画——《神笔》

《神笔》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55年制作的的木偶人动画片。影片以木偶戏的形式展现,画面优美,木偶造型精巧细致,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动画精品。


该片旨在培养和熏陶儿童善的秉性和美的追求,激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丑恶事物的痛恨。影片画面优美、活泼,木偶造型栩栩如生,富于人情味,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单线平涂动画——《没头脑和不高兴》

《没头脑和不高兴》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1962年拍摄的著名的国产动画片。这部动画既富有故事性,又饱含教育意义,如果能静下心来欣赏一通,必定会为影片的创意和用心所折服。



单线平涂动画——《大闹天宫》

《大闹天宫》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61年——1964年制作的一部彩色动画长片。整部影片色彩浓重,造型奇异,场面雄伟壮丽,形象特征鲜明,情节跌宕有致,具有独特的艺术色彩,这也是《大闹天宫》堪称中国动画片不朽之作的主要原由。作为中国动画片的经典影响了几代人,是中国动画史上的丰碑。


《大闹天宫》一问世,特别是孙悟空的经典形象一经诞生,就注定了其日后定会为美影厂、为中国动画带来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深远影响。这部影片让美国动画人颇感兴趣,因为它惟妙惟肖,有点像《幻想曲》,但比迪士尼的作品更精彩,美国绝不可能拍出这样的动画片。




皮影动画——《猴子捞月》

《猴子捞月》是198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动画美术片,根据民间童话"猴子捞月"改编而成。在《猴子捞月》中,导演周克勤针对儿童观赏的心理特点,采用“简单、明快、生动、有趣”的样式格调和具有中国民间水墨拉毛的猴子造型,这让该动画片在今天看来,也不失强烈的儿童情趣。


皮影剧是中国传统的文化之一。《会摇尾巴的狼》和《张飞审瓜》这两部作品代表了最原始的皮影片和皮影皮毛学得最到位的剪纸片。在此之后,根据民间童话"猴子捞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1981年创作的《猴子捞月》成为了最得皮影精髓的剪纸片。




木偶动画——《阿凡提的故事》


《阿凡提的故事》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80年发行的一部木偶动画电影。西域风格的情景,夸张的造型,幽默的对白,使这个山羊胡子的传奇人物一下子妇孺皆知。


阿凡提倒骑毛驴滑稽而幽默的形象和他使人忍俊不禁的笑话,不仅中国维吾尔族人民家喻户晓,而且中国各族人民也非常熟悉,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




也许曾经看着这些动画长大的你已经不再年轻,但60岁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并不年迈。《大耳朵图图》、《黑猫警长》、《羚羊飞渡》……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依然在创新,用新的形象陪伴着一代又一代小朋友。


策划/撰稿/编辑:民歌君

来源:微信@民歌中国(mingechina)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