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9岁写出“世界级民歌”,是歌剧《江姐》背后的功臣,名噪一时却又沉寂半生……
点击上方“民歌中国”可以订阅哦
他生活贫困,求学之路异常艰苦,在19岁便写出了“世界级民歌”;他是歌剧《江姐》背后不可或缺的功臣,历经淬炼达到创作巅峰;他名噪一时却又沉寂半生,虽无出版专辑,也没有专著,但其创作的旋律却经久不衰。他就是著名作曲家——金砂。
19岁写出“世界级民歌”
金砂,本名刘瑞明,是四川省铜梁县(今重庆市铜梁区)巴川镇人。由于生活贫困,金砂只能借给学校刻钢板、参加民歌伴奏、深宵不眠写曲等方式来挣钱,其求学之路可谓是异常艰苦。他身材瘦弱,一年四季都穿着一件灰布大褂,还曾因病重不得不回家养病。
在养好身体之后,不服输的金砂奋发图强,最终考入了民国四川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艺教系学作曲。后又随着学院的迁移而远离家乡,他的努力也奠定了自身坚实的音乐知识基础。
19岁那年,他为著名诗人邹荻帆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牧羊姑娘》一词谱了曲。该作品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机对武汉、重庆大轰炸背景下,以牧羊女奇特的命运和爱情悲剧为主干情节演绎出的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歌曲的曲调如泣如诉地倾诉了对生活与知音的爱恋。
后来,歌曲经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喻宣萱率先一唱,倾倒无数歌迷,随即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了风靡全国、流传世界各地的名曲,更被誉为“世界级民歌”。此外,这首歌曲还被前苏联、捷克、罗马尼亚等国的音乐演唱团争相演唱,在日本灌制的唱片中此曲则被翻译为《养花姑娘》。
上世纪五十年代,金砂与张士燮联手创作的《毛主席来到咱农庄》,因表现了建国初期中国农村欢快、愉悦的新生活,抒发了人民豪迈、赞叹和喜庆的心声,一时间唱遍大江南北,千家万户。不久,这首歌在全国第二届文艺会演中捧回歌曲创作一等奖桂冠,并荣获全国群众歌曲创作一等奖。
↓视频:邓玉华《毛主席来到咱农庄》↓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3896wsyam&width=500&height=375&auto=0
歌剧《江姐》背后的功臣
提起歌剧《江姐》,那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此剧由著名词作家阎肃编剧,著名作曲家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是中国歌剧史上的一座丰碑。然而,相比其他几位,金砂的名字对很多人来说,可能较为陌生,但他却是《江姐》成功背后不可或缺的一位功臣。
《江姐》全剧以四川民歌为蓝本,并吸取了川剧、婺剧、越剧、杭滩、四川清音、京剧等音乐素材进行创作,既有强烈的戏剧性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又有优美流畅的歌唱性段落,深刻刻画了英雄人物的音乐形象。而作曲的三人中唯有金砂是四川人,其在创作中的举足轻重不言而喻。
为了寻找灵感,金砂等人专门到过江姐的故乡采风,借鉴了丰富多彩的四川地方戏曲形式,如四川的高腔、扬琴、金钱板等等,完成了川味极其浓郁的第一版《江姐》。然而却遭到了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否定,直言一个音符也不能留,这让他们大受打击。
后经过反思,他们发现川剧离开了川话便丧失了它的独特性,加上这部剧必须雅俗共赏,要全国人们都能懂得。于是,创作团队有了“南北嫁接”的想法,他们到中国南北各地大采风,系统学习了如婺剧、越剧、沪剧等各地的曲艺后,再结合江姐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和从容不迫、外柔内刚的个性特点,终于找到了塑造江姐的音乐之魂。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334kaadqk&width=500&height=375&auto=0视频:《江姐》选段《红梅赞》
歌剧选段《红梅赞》中的主旋律非常经典,它的诞生,是金砂从羊鸣写出的“红岩上红梅开”雏形旋律中获得的灵感。金砂在其基础上加上了甩腔唱法,大幅度拉开、压缩、加花、扩充,并融进一些江南滩簧音调,与四川的扬琴音乐相互渗透,刚柔并济,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红梅赞》主题曲。
而《绣红旗》可以说是金砂一生中创作的最动情作品。他结合江姐的个性仔细设想了她在这一剧情中的内心感受,用细腻深沉的笔调,结合民歌特点以戏曲中“一浪高一浪”的手法发展,唱来如同掏自肺腑的内心独白,充满激情与想象力。
经过近两年锤炼,歌剧《江姐》横空出世,在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好评如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均观看并大为赞赏。
↓视频:《江姐》选段《绣红旗》↓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3090jjvlj&width=500&height=375&auto=0
名噪一时又沉寂半生
歌剧《江姐》的成功,让金砂名噪一时,但随即在1965年,他又步入了坎坷的人生道路——被迫复员和下放劳动,离开北京空政回到铜梁,在南郭鱼溅村务农。每日早出晚归,生活清苦,但金砂却仍是泰然自若。每天唱唱歌,听听故事,把村里的奇事民俗变成自己写作的题材。
1977年,金砂恢复名誉和公职,回到苏州与妻儿团聚,并在那度过了自己人生的最后20年。年届古稀的金砂仍痴恋音乐,他进入了江苏省苏昆剧团工作并担任苏州市音协主席,先后为苏剧《五姑娘》、锡剧电视连续剧《青蛇传》、歌剧《椰岛之恋》、《木棉花开了》等一系列地方戏剧和歌剧谱曲,为苏州市的音乐戏曲事业作出了贡献。
那时,金砂只要跟当地人聊起《江姐》,总是显得如痴如醉,因为那是他的创作巅峰。1996年,金砂离世。他可谓是名噪一时却又沉寂半生,虽没有出版过专辑,也没有专著,但那些不朽的旋律,却代替着他的名字,回荡在几代人的记忆里,犹如中国音乐艺术历史长河中的一粒“金砂”,弥足珍贵而璀璨夺目。
策划/撰稿/编辑:民歌君
来源:微信@民歌中国(minge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