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国歌坛上的“常青树”,歌声优美流畅、浑厚结实、感情真挚,有着强烈的感染力,被誉为“国喉”。他曾立志要成为一位画家,却在机缘巧合下走上了“自学成才”的音乐之路。在这条路上,他找到了愿意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并结识了与自己相伴一生的爱人,还为中国的歌坛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他就是我国著名歌唱家蒋大为。
他自学成才,是歌坛“常青树”,非科班出身却成声乐大家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许多人的天赋,在童年生活中便展露无遗,蒋大为也是如此。只不过,他小时候展现出来的天赋是绘画,而不是歌唱。
受家人的影响,蒋大为对绘画特别喜爱,为此,他曾学习了8年的西洋画。初中毕业时,蒋大为报考中央美院附中,结果却名落孙山。高中毕业时,他又报考中央工艺美院,结果刚刚考完,“文革”便开始了,蒋大为的“绘画之梦”也彻底碎了。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与绘画失之交臂的蒋大为,却意外地走上了音乐之路。
图片资料:青年时期的蒋大为
将唱歌视为“第二梦想”的蒋大为,在得知自己的邻居喜欢拉手风琴后,便与他组成了一个“小乐团”。二人一拉一唱,在天津的各种小联欢会中到处表演,慢慢便积累了一些名气。时值“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纷纷成立,天津市的河滨区文化馆的小队也开始招人,蒋大为便决定便前去报名。谁能想到,这次考试,不仅带给了他一份稳定的工作,也带给了他一份幸福的爱情。
时任主考官的张佩君,不仅成为了蒋大为在音乐道路上的“伯乐”,也成为了他的妻子,更成为了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他的那个人。然而,二人刚刚开始“热恋”,张佩君便被选入到“上山下乡”的队伍中。而在天津小有名气的蒋大为,则被天津歌舞团“相中”。这对于他们来说,会是一场离别吗?
为了蒋大为的前途,知道了他要去天津歌舞团“镀金”的消息后,张佩君并没有告诉他关于“上山下乡”的事。当蒋大为得知此事时,“上山下乡”的名单已经快要宣布了。于是,他立即跑到学校,用毛笔在名单最后加上了“蒋大为”三个字,“名正言顺”地跟自己的爱人一起,走到了农村中。
1970年,森林警察文工团到蒋大为插队的地方演出,在听到了蒋大为的歌声后,便将这个声音优美的小伙子调到了部队中,他也因此成为了一名骑兵。5年后,蒋大为被调入了中央民族歌舞团,这个没有接受过系统性声乐学习的年轻人,就这样正式走上了音乐道路。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183ml41su&width=500&height=375&auto=0视频:蒋大为《骏马奔驰保边疆》
对于蒋大为来说,1980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年份。正是在这一年,他演唱了一首经典名曲,那就是电影《红牡丹》的主题曲《牡丹之歌》。
1978年年底,著名作曲家吕远、唐诃邀请蒋大为演唱《甜蜜的事业》的主题曲,可是蒋大为却因为随东方歌舞团出国演出,没有赶上这首歌的录制。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3977ivimf&width=500&height=375&auto=0视频:蒋大为《牡丹之歌》
倍觉遗憾的吕远,决定将下一部电影的主题曲《牡丹之歌》交给蒋大为演唱。该歌曲一经唱响,便火遍了全国。多年后,回忆起这段往事,蒋大为表示,让自己真正走上音乐的大舞台的,正是《牡丹之歌》。
而令蒋大为没有想到的是,6年后,另一首经典歌曲又让他进入了全国观众的视线。1986年,蒋大为为央视春晚献上了一首《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令无数观众深深陶醉。第二天,全国各地随即下起了一阵“桃花雨”。而实际上,春晚的这次表演,并不是蒋大为的“首唱”。
资料图片:蒋大为与《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作者铁源、邬大为再聚桃花林
早在1981年,一位叫陆梦兰的音乐人,就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推荐给了蒋大为。蒋大为试唱过后,非常喜欢,正巧赶上辽宁电视台邀请他参加在东三省举办的春晚。于是,蒋大为就在这次春晚中演绎了这首经典歌曲,得到了观众们如潮水般的掌声。
当然,若要说起蒋大为演唱的经典歌曲,又怎么能少了那首《敢问路在何方》呢?这首《西游记》的主题曲,真正让“蒋大为”这三个字走入了千家万户,更挽救了《西游记》。那时,《西游记》刚试播了11集,有些领导觉得四大名著电视剧中,应当多用民乐,少用一些电声乐器,因此决定将《西游记》停播调整。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5182f4eeb&width=500&height=375&auto=0视频:蒋大为《敢问路在何方》
无奈之下,《西游记》导演杨洁只能从主题歌演唱重新着手,恰好蒋大为正在中央台为电视剧《林海雪原》录制主题曲。刚录完,音乐编辑王文华就找到了他,请他试唱一下《敢问路在何方》。试唱过后,杨洁和《西游记》的作曲家许镜清一致决定,采用蒋大为的版本。
他们第二天便将蒋大为演唱的版本送去审查,没过多久就通过了,这也让杨洁感慨颇深。她认真地说,正是因为蒋大为的《敢问路在何方》通过了,《西游记》中所有的音乐都得到了保留。可以说,正是蒋大为的这首歌,“拯救”了《西游记》。
现在,蒋大为老师虽已年过古稀,可是他的歌声却仍然“年轻”。谈及此事,蒋大为提到了自己的“独门秘方”,他将这数十年的歌唱经验总结为一种歌唱方法,并将其定义为“中国唱法”。
蒋大为常常说,自己采取的唱法,并不是民族唱法,而是在原生态唱法上经过发展、磨合、推敲、总结后的一种科学的民族声乐唱法,也可以称为当代的中国艺术歌剧唱法。他认为当代许多歌唱家的演唱,都是将中国的戏曲、曲艺等糅合到了一起,又吸收了一些西洋的科学发声的理论。在这个基础上的唱法已经是一种丰富、发展后的民族唱法了。
为此,蒋大为还提出了一个概念,那就是:“唱歌就是在音符上说话,说出高低长短,强弱快慢,以及各种情感的符号。”他认为最科学的歌唱方法,就是中国古代所倡导的“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这是最基础的理论,也是最高的境界。将一句话说得“字正腔圆”以后,在某些字上延长或缩短发声,就是朗诵。而在朗诵时,为某些字加上声调与起伏,就是唱歌。
时至今日,蒋大为老师仍旧穿着那一身老式西装,戴着那副金丝眼镜,唱着那些我们早已耳熟能详的歌曲。虽已人到老年,却仍青春依旧,他在音乐这条路上,从未停息,走出了一片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