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年,北方的“西北风”来势汹汹,南方却升起了《弯弯的月亮》……

传歌人民歌君 民歌中国 2022-05-16
民歌中国传承民歌文化·分享民歌作品

上世纪80年代,一阵“西北风”席卷了中国乐坛,港台流行音乐与民歌的结合创作成为了当时的主流,《我热恋的故乡》、《黄土高坡》、《信天游》、《走西口》等歌曲,更是成为了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可是,正当北方“黄沙遍野”时,南方的夜空上,却悄然升起了一轮《弯弯的月亮》……


1988年,正当第三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著名歌手杭天琪凭借《黄土高坡》与《我热恋的故乡》两首歌曲,一举夺得业余组通俗唱法的银奖。这次大奖赛,也常常被后人调侃为“西北风”专场,许多得奖选手都陆陆续续地演唱了这首《黄土高坡》。几乎所有观众都感觉到,一股热烈奔放的“西北风”,吹向了祖国大陆沉寂已久的歌坛。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534i300yo&width=500&height=375&auto=0视频:杭天琪《黄土高坡》


只不过,掀起这阵“西北风”的歌曲并不是《黄土高坡》,而是那首在陕北民歌基础上创作出的《信天游》。当时,由于市场上的音乐曲风十分单一,“套路化”严重,华语乐坛成了“柔靡”歌曲的舞台。《信天游》的词作者刘志文与作曲者解承强畅谈许久,希望能在歌曲创作上有一些突破。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524v9utaj&width=500&height=375&auto=0视频:程琳《信天游》(《思念到永远》)


刘志文在采风中突然感觉到,美国的一些流行摇滚音乐,与我国西部的民歌有着共同的情感内蕴。于是,一首汲取了中外元素,糅合了多种风格的《信天游》就诞生了。

可是,被誉为“西北风的开山之作”的《信天游》,在发行之时却引发了较大的争议。许多人接受不了这种摇滚风格的歌曲,向刘志文等人直言:“把中国民歌搞成这样,是在糟蹋中国的文化!”无奈之下,《信天游》的创作者们只得将歌曲一改再改,让歌曲“柔软”了许多。折腾了好久之后,终于把这首歌送上了1988年春晚的舞台,霎时,好评如潮。



在《信天游》传唱开来后,最高兴的,可能就是中国大陆的原创音乐人了。上世纪80年代,面对着港台音乐的“入侵”,大陆的音乐创作者们或多或少有些“有心无力”。他们试图“抵抗”港台音乐,但是又看不清楚前行的道路。


这时,《信天游》正如一盏明灯一般,向这些音乐人们指明了方向。一时间,狂野奔放、质朴自然的歌曲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诞生,一阵来势汹汹的“西北风”席卷了中国的乐坛。



然而,当时的“西北风”音乐,却没能赢得流行音乐最重要的支持者——青年学生的喜爱。“西北风”音乐也像是一颗绚烂的流星一般,在寂静的夜中划破夜空,却又悄然而逝去。这时,一轮《弯弯的月亮》悄然升起,再次照亮了华语乐坛的夜空。

1988年,时值“改革开放”10周年,著名词曲作家李海鹰从广州来到了北京,担任1989年春节联欢晚会的音乐指导,筹划晚会事宜。南北文化的差异,触动到了李海鹰的思绪,一个优美的画面渐渐浮现在他的脑海。


春晚刚刚结束,李海鹰就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广州,想将他脑海中的画面展现出来。这个画面中,有一座小桥、一条小船、一个美丽的女孩,还有一抹弯弯的月亮。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7691azu87&width=500&height=375&auto=0视频:刘欢《弯弯的月亮》


文思如泉涌的李海鹰仅用了半个小时,就完成了歌曲的创作。但是,如此富有意境的画面,究竟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诠释,就成为了一个令他“头疼”的问题。如今,我们早已知道,这首歌经由刘欢的演绎而红遍大江南北。可是,每每提及此事,李海鹰却不禁莞尔。

“实际上,刘欢唱出来的这个样子,不是我原来想象的样子……我希望是有点冷冷的、涩涩的感觉,但刘欢唱出来却是非常圆润,就真是小桥流水那样的……(刘欢的演唱)也跟刘欢当时的唱歌方式不太一样。”

可是,在当时那个“西北风”盛行的年代,充满了感伤气质的《弯弯的月亮》显得有些“特立独行”,与当时的乐坛格格不入,甚至成为了不少业内人士“嗤笑”的对象。不过,这首被人“看不起”的歌曲,却渐渐把“西北风”的势头压了下去。



1989年的夏天,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了内地首部大型音乐艺术片——《大地情语》。在这部由11首歌曲的MV组成的艺术片中,《弯弯的月亮》赫然在列,并随着地方电视台的迅速转播,传入到了千家万户。当时的国人,还没有看明白这轮“明月”是如何升起的,猛一抬头,这轮《弯弯的月亮》就已挂在天空上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