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曾被当作”封建迷信”删掉,《梁祝》中最经典的《化蝶》,险些就无法面世……
《梁祝》由何占豪、陈钢创作,自1959年在上海首演以来,深受观众喜爱并流传至今。时至今日,曲中那如泣如诉的《化蝶》,早已飞进千家万户,成为久传不衰的经典。
这段带有传说色彩的《化蝶》,紧接在悲壮凄婉的“投坟”主题后。由竖琴和长笛引入抒情的意境,随后装有弱音器的独奏提琴再现爱情主题,表达出人们对梁祝化蝶的美好遐想和祝愿。但正是这段堪称全曲点睛之笔的经典乐段,在创作时却曾被作者删掉,险些就无法面世。
资料图片:何占豪
1959年,年仅26岁的何占豪还在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进修。为了筹备学院献礼国庆十周年的曲目,何占豪和同学陈钢创作了这首《梁祝》。他们在创作时,结合民间”梁山伯和祝英台“的传说故事,为这首乐曲定了”草桥结拜“、“同窗三载”、“长亭惜别”、“逼嫁”、“楼台会”、“投坟”六个主题。
创作完成后,两人向领导汇报演出,当演奏到“投坟”主题时就结束了,音乐戛然而止。领导听完有些纳闷:“没有‘化蝶’么?”何占豪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们是革命青年,不相信人死后真会化蝶!”话音刚落,领导就忍不住笑道:“这不是迷信,是革命的浪漫主义,《梁祝》怎么能没有‘化蝶’呢?”
这下可难倒了何占豪,当时所有的素材都用完了,怎么再写《化蝶》呢?何占豪突然想起,他曾经看过苏州昆剧团《梁祝》的演出,当时《化蝶》的那段笛子独奏让他印象颇深。何占豪在这段昆曲的基础上,融入越剧中的曲调,再加上哭腔完成了这段《化蝶》。
1959年5月27日,《梁祝》在上海兰心大戏院成功首演并轰动全国,乐曲中的《化蝶》被改编成多种表演形式流传,成为久传不衰的经典乐段。现在看来,经典的诞生,除了依靠何占豪和陈钢的辛勤创作,还多亏了这位音乐视野高于常人的学院领导,才让这首《梁祝》没有留下遗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