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方红”特辑之一:陈老总盛情难推辞,周恩来设想初成形

传歌人民歌君 民歌中国 2022-05-16
民歌中国传承民歌文化·分享民歌作品

《东方红》是我国第一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诞生于1964年,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5周年而献上的一份“生日礼物”。该作品凝聚了七十多个单位、三千余位文艺工作者的心血,由《东方红》、《农友歌》、《松花江上》、《南泥湾》、《游击队歌》、《保卫黄河》、《歌唱祖国》等35组歌舞表演组成,囊括了四十余年的岁月,完整地展现出了中国共产党数十年的奋斗历程。


其实,《东方红》的创作过程同样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那么,这部仅用了60天就“赶制”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究竟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公务繁忙的周总理为何突然决定观看歌舞剧?《东方红》的原定预案为什么引起了周总理的“震怒”?民歌中国·东方红特辑·第一期将为你解答。


缘起


视频: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1964年10月2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内灯火通明,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公演开始了。演出结束后,台上台下的所有人,都陷入到了掌声与欢呼声所组成的浪潮中,担任《东方红》总导演的周恩来总理,也长舒了一口气,紧缩的眉头渐渐展开,露出了笑容。他心中那块悬了两个多月的石头,终于放下了……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1964年的夏天,那时,中国的四周并不太平。北面,中苏关系渐渐恶化;西面,西藏地区的不法分子跃跃欲试;隔海,盘踞台湾的蒋介石集团不断袭扰大陆;南面,美国出兵南越,对中国虎视眈眈。为了稳定东南局势,周总理连续访问了中国周边的数个国家,向敌对势力表明了中国的强硬态度。


7月,在结束了对缅甸的访问后,周总理登上了回国的飞机。不过,为了稳固沿海局势,他决定在上海稍作停留。这时,时任上海市文化局局长的孟波,接到了陈毅副总理的一个电话。原来,“陈老总”想邀请周总理看看上海的大歌舞。于是,原本打算返程北京的周总理,前去观看了一场特别的歌舞演出——《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



在忙碌而紧凑的行程中,周总理之所以前去观看这场歌舞表演,并不是为了“解乏”,而是想为新中国成立15周年的晚会寻找思路。在他的眼中,这次的国庆,应当有一场规模盛大的演出,来鼓舞全国人民的人心士气,同时也向全世界展示中华儿女的决心与力量。


舞台的大幕缓缓拉起,随着令人振奋的歌舞表演,全场观众都沸腾了。看到舞台上一幕幕曾经经历过的场景,周总理思绪难平。当天的午夜,他“失眠”了,演出的场景不断地浮现在他的脑海中,一个宏大歌舞节目的创作设想,在他的心中渐渐成型。



回到北京,周总理立即召集了相关部门的同志进行探讨研究,他说:“我想用歌舞的形式,来表现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新中国的历史进程。”离国庆节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了,领下“军令状”的相关部门也立即着手拟定方案。可是,几天后,文化部送上来的演出大纲,却引发了周总理的“雷霆之怒”……


那么,这份神秘的“制作方案”为什么让一向沉稳的周恩来拍案而起?“东方红”的名字缘何而来?60天的时限、并不丰裕的物质条件,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制作组又能否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呢?敬请关注明天民歌中国发布的“东方红”特辑·第二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