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王洛宾因一首《达坂城的姑娘》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将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被誉为“西北民歌之父”、“西部歌王”。1996年3月14日,这位中国民族音乐家离开了我们。但时至今日,他创作、整编的一首首经典作品仍在被不断传唱,打动着每一位听众。
今天,民歌君和大家分享一张精品专辑——《王洛宾歌曲精选集(演唱篇)》。该专辑收录了王洛宾不同时期创作的14首作品,其中既有《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半个月亮爬上来》等不朽的经典名曲,亦有《沙里洪巴》、《高高的白杨》、《牡丹汗》等相对“冷门”的创作歌曲。
这张专辑里面的大部分作品,民歌君都曾单独分享过,有的是介绍它的创作故事,有的则是推荐多个不同的版本,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点击每段文字开头的歌曲名进入了解。让我们在歌声中感受“西部歌王”的魅力。
《掀起你的盖头来》是王洛宾根据在甘肃河西走廊采集的维吾尔族民歌《亚里亚》(又一说为乌兹别克族民歌《卡拉卡西乌开姆》)改编而成的歌曲。无论是在歌词的口语化,还是在旋律上都显得更加专业,更加艺术化,更加便于传唱。
《青春舞曲》是一首短小精悍的新疆歌曲,深受中外人民的喜爱。王洛宾在整理西部音乐时,将这首搜集到的新疆民歌整编为便于传唱的汉语版本,让音调更加甜美,且符合民族格调。此后更是远播海外,久唱不衰。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西部歌王”王洛宾创作的歌曲中艺术评价最高的歌曲,也是王洛宾最为珍视的歌,被赞为“艺术里的珍品,皇冠上的明珠”。该作品被传唱了七十多年,享誉海内外,时至今日,人们仍然为它优美的旋律和朗朗上口的歌词所倾倒。
《阿拉木汗》又译《阿拉木罕》或《阿拉木汉》,是一首流传在新疆吐鲁番地区的维吾尔族双人歌舞曲。上世纪40年代初,王洛宾在青海收集并改编了这首歌曲,让这首维吾尔族民歌传遍了大江南北。
《牡丹汗》是一首流传于新疆伊犁地区的维吾尔族民歌,歌曲描写了一个美丽的维吾尔族姑娘与一个流浪艺人之间的凄美爱情故事,被誉为维吾尔族版的“梁祝”。后经王洛宾改编,歌曲如同插上了翅膀一般流传开来。
《黑眉毛》的曲调源于乌孜别克族民歌,后经由王洛宾重新编曲,越发朗朗上口,便于传唱。该作品民族韵味浓厚,动感的小节拍,表达了男女之间的美好情感。
《半个月亮爬上来》是王洛宾根据西北地区民间音调创作的一首民歌。既保留了新疆维吾尔族民歌的质朴无华,又显现了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段,因其曲调优美、意境深远、易于学唱而流传全国。
《哪里来的骆驼队》(又叫《沙里洪巴》)是王洛宾整编的一首哈密维吾尔族民歌,该作品赞颂了新中国年轻的勘探队员们坚定、勇敢的革命情怀和敬业精神。微信关注@民歌中国
《达坂城的姑娘》是一首脍炙人口、广为传唱的经典民歌,也是王洛宾在兰州整理编曲的第一首维吾尔族民歌。该作品在半个多世纪之前就唱响国内外,成为世界各地人民都喜爱的歌曲。
《在银色的月光下》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新疆民歌,其实它源自俄罗斯民歌,是王洛宾当年在新疆采录改编而成的,另也有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黎英海教授改编的版本。该作品抒情优美,意境深远,着重表现了年轻小伙子对爱情的纯洁向往和无限怅惘。
《黄昏里的炊烟》是王洛宾深入甘肃哈萨克族部落采风时的作品之一,也是王洛宾改编的第一首哈萨克族民歌,该作品歌曲优美、舒展,富有民族风味,深受群众喜爱。
《都达尔和玛丽亚》(又名《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是流传在中亚草原上的一支哈萨克民歌。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首歌曲就流传到了中国新疆地区。直到1939年,王洛宾接触到了这首哈萨克族民歌,才开始收集加以润色改编。
《小白鹿》是王洛宾在新疆采风时,从一位哈萨克姑娘歌声中得到灵感而诞生的一首音乐作品。歌曲抒发了他对新疆草原的眷恋与热爱,是地地道道的哈萨克族民歌。
《高高的白杨》是王洛宾在新疆监狱里服刑时,被一个遭人诬陷入狱的维吾尔族青年与妻子的悲情故事所触动而编写的一首歌曲,也是王洛宾写给自己的“囚徒之歌”。至今,这首歌曲已经在民间传唱了几十年。
策划/撰稿/编辑:民歌君 交流与合作加微信:leminge001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