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创作《我的祖国》《英雄赞歌》,毛主席周总理对他赞誉有加,美国记者夸他是“少年天才”……
信息,从这里触达民歌圈
1963年,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在访华期间,被一首由中央乐团演奏的富有柬埔寨韵味的《阿布阿萨德》深深吸引,摇首击节,笑眉频展。当听完《祖国颂》时,西哈努克亲王更是对歌曲夸赞连连,赶忙问周总理,创作者是否在北京?
资料图:正看报的刘炽
周总理笑了,指了指坐在身后那位朝气蓬勃的青年人:“这首歌和《阿布阿萨德》的作者就在我们后面,他是延安长大的孩子,现在是我们的作曲家。”西哈努克转过身,向他点点头,双手合十了许久。
这个“青年人”,就是我国著名作曲家、著名电影音乐人——刘炽。在77年的人生中,他创作了大量的歌曲,如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电影《英雄儿女》插曲《英雄赞歌》、校园儿童故事片《祖国的花朵》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等,都是传唱不衰的经典之作。
叫啥刘德荫,就叫刘炽吧
据说,刘炽从小就随民间艺人学习鼓乐。九岁时,因父亲失去了银行职员的工作,家庭生活变得十分艰难。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到西安三仙庙打扫佛堂,以此解决温饱。而恰好庙里有一只古乐队,刘炽便借此开启了唐代古乐的学习之旅。
在三仙庙,刘炽不仅向古乐界大师富振中学习了箫、云锣等乐器和佛曲领唱,还向作为古乐界笛子权威的王六爷大师学习笛子技巧。这促使了刘炽成为古乐队中的“全才”,云锣、笙、笛、记工尺谱的演奏不在话下,为后来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维生,12岁的他考入了西京印书馆,在铸字车间当童工。不料,西安事变突发,整个西安动荡起来。刘炽有感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大义,听说西安云阳镇有一支红军队伍,便偷偷从家里跑出来,步行90里参加了伍修权将军带队的工农红军。
资料图:刘炽在寻找创作灵感
伍修权将军见他气质不凡,生气勃勃,高兴地亲自为刘炽戴上了红军帽,并发了红军装,还把他送进红军大学当学员,而后又将其转到“红军剧社”当小演员。从一个铸字的童工到中国工农红军的一名小战士,刘炽倍感骄傲,欣喜不已。
在北上延安的途中,刘炽难掩兴奋,一路上又跳又唱。一位东北军的军官说:“这娃像颗小火苗,一张能唱歌的嘴,两撇又粗又重的眉毛,活像个炽热的炽字组成的人,叫啥刘德荫么,就叫刘炽吧!”到延安后,刘德荫的名字就渐渐被人们遗忘了,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刘炽。
视频: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
好,很好,非常好!
很快,刘炽就开始了第一学期的乐理学习。然而,对于音乐概论、音乐运动、普通乐学、视唱、练耳、作词法、指挥、自由作曲、作曲法、合唱、器乐等讲义的学习,他感到枯燥无味,并时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意外的是,在第二学期分组研究时,刘炽突然迷上了作曲。枯燥的音阶在他的组合下变得浪漫异常,简单的音符在他的编织下产生出许多陌生又迷人的音响,一种新的语言从他心里如小溪般流淌出来。
资料图:刘炽珍贵合影
当时,冼星海要求学作曲的学员每周交一首习作。刘炽的第一篇习作是刘御作词的《陕北情歌》,冼星海在他的作业本上批:好;第二篇交的是一首儿童歌曲《叮叮当》,冼星海批:很好;第三篇刘炽交了一首混声二部合唱《打场歌》,冼星海为这孩子的灵气激动了,兴奋地在曲谱旁批道:“非常好,我希望它能在全国传唱!”
冼星海的青睐,激起了刘炽更大的热情。为了让刘炽在创作道路上走得更远,作为老师的冼星海时常教导刘炽:小刘,搞作曲,既要以民族音乐为创作主体,也要向欧洲的歌剧、交响乐学习,还要兼收并蓄,从文学与其他艺术中吸取养料……
在冼星海的引导下,刘炽开始接触巴赫、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开始拜读《安娜·卡列尼娜》《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罗米欧与朱丽叶》等名作。
1940年5月,冼星海启程前往苏联。面对恩师的离去,刘炽万分恋恋不舍。他一路跟随,将老师送到汽车上,并捧上手中的《联共(布)党史》请老师题字。冼星海落笔疾书——“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我们中华民族的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这珍贵的题词,刘炽一直铭刻在心,化作他音乐创作的灵魂。
放心,明早准给你稿子
1950年,周总理访印,受到了印度人民盛大而隆重的欢迎。印度作曲家为迎接周总理还写了首优美的曲子。后来,为了欢迎印度总理尼赫鲁回访我国,周恩来总理交给中央戏剧学院一项任务,为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创作一个新舞蹈。
当时,已经调任中央戏剧学院作曲、艺院委员会委员的刘炽被指名担任作曲,并由胡沙、吴坚协助刘炽担任编舞。对于以“荷花”作为创作主题,他们在思想上达到了契合。荷花完全称得上是中印友好的象征。在中国,荷花出污泥而不染,一直是无比圣洁的象征;而印度信奉佛教,释迦摩尼同样禅坐在荷花上。很快,《荷花舞》就应运而生了。
此时《荷花颂》的歌词也已定稿,但曲谱却还没有确定。而刘炽似乎不慌不忙,每天吃饭后照例打几小时的乒乓球。这时他迷上了小小的塑料球,正学拉弧圈,剧务黄山催他:“快拿曲子啊,等你的音乐排练呢!”刘炽边发弧圈球,边回答道:“放心,明早准给你稿子!”
一直到夜晚十多点钟,刘炽才放下球拍坐下来谱曲。可不到一小时,舞曲就完成了。原来,刘炽几日以来都在琢磨舞蹈的音乐,他从民歌《扬燕麦》中找到灵感,一直在默默哼唱着《荷花颂》。等到伏案工作时已是水到渠成了。午夜一点,他将全部曲谱抄清,次日凌晨交付排练。一周后,《荷花舞》就在怀仁堂舞台上向中央领导献演了。
荷花仙女们舞姿翩翩,《荷花颂》音乐悠扬婉转。坐在观众席上的毛泽东主席高兴地鼓掌:“好,这个舞编得好!” 当尼赫鲁总理率印度政府代表团访华观赏这个舞蹈时,面对象征祥瑞的荷花,欣赏仙姿仙态的艺术,全团的人双手久久“合十”。后来,中国青年代表团的艺术家把这个舞蹈带到了第二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为中国争得了舞蹈与音乐两项金奖。
视频:电影《祖国的花朵》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当《祖国颂》红透全国
1949年,刘炽在开国大典的观礼台上,立下了为祖国创作一支颂歌的目标。1957年,实现目标的契机出现了: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大型彩色宽银幕文艺纪录片《1957年国庆》,并邀请刘炽谱写电影音乐。
当拿到乔羽所作的《祖国颂》时,刘炽若有所思,同时兴奋不已。他想起了1948年,在哈尔滨为迎接全国工人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赶写《工人大合唱》的情景。
当年,为了讴歌工人阶级为解放全中国日夜奋战的丰功伟绩,他与胥树人深入到车轮厂、纺织厂、冶炼厂……在轰鸣的马达声中,他写完了《工人大合唱》。
如今,他终于有机会得以完成自己又一人生目标了。回想祖国这些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刘炽油然生起对祖国的热爱与自豪,大笔一挥,一首后来广为传唱的《祖国颂》就此诞生了!
1958年元旦,电影《1957年国庆》更名为《祖国颂》在全国献映,由刘炽创作的同名主题曲更是强烈地扣动了亿万人民的心扉。从喀拉昆仑哨所到东海之滨,从乌苏里江畔到“天涯海角”,到处回旋着《祖国颂》这雄伟辽阔、优美动人的歌声。至今,这首依然是国家重大节庆活动的必选曲目之一。
刘炽的一生精彩而传奇,国家领导人对他赞誉有加。毛主席评价他的作品“很有中国气派”;周总理也夸他的《祖国颂》“有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美国著名女记者海伦·斯诺还称赞他是“少年天才”,是“最受欢迎的童星”。
刘炽曾说:“歌颂祖国,歌颂人民,歌颂中华民族,是我一生永久的主题。”《我的祖国》《英雄赞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历经漫长岁月,依旧耳熟能详;他对音乐充满好奇,其不断探究的精神更让人由衷佩服;他的人生故事和众多的经典作品,是留给后人的一份弥足珍贵的巨大财富!
策划/撰稿/编辑:民歌君 交流与合作加微信:leminge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