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位写下《老师,我总是想起你》的教授走了……

民歌君 民歌中国 2022-12-28

信息,从这里触达民歌圈


他自幼在民族音乐的熏陶下成长,写下《老师,我总是想起你》《千年的铁树开了花》《火把节的欢乐》《七月的草原》《大漠之夜》等广为传唱的经典之作;


他被誉为“中国花腔艺术的开拓者”,曾获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金奖、“中国合唱终身贡献奖”等诸多荣誉;


他热爱生活、感恩故土,放弃优越的条件和待遇,于花甲之年重返大西北,只为培养出更多的人才,用自己的余生多做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


他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教育家——尚德义!


2020年10月14日凌晨2时,尚德义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吉林长春逝世,享年89岁

 ↑点击可观看视频↑


中国花腔艺术的开拓者


一首献给人民教师的艺术歌曲《老师,我总是想起你》,曾令无数听众感动落泪;一首为反映大西北而写的合唱曲《大漠之夜》,荣获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第一名;一首风靡全国的“花腔歌曲”《千年的铁树开了花》,奠定了花腔艺术在中国的地位……尚德义的创作,主要致力于艺术歌曲、花腔歌曲、合唱歌曲等领域。其中取得社会影响最为广泛的,还是他在花腔声乐艺术上的探索和贡献,他也因此被誉为“中国花腔艺术的开拓者”。花腔,一种当时在国外相当辉煌,国内却基本无人问津的演唱技巧。尚德义敏锐地发现了它在国内的空白,将其纳入到自己的创作方向之中。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尚德义就开始了在花腔领域的研究和探索。60年代初,他为东北三省主办的“沈阳音乐周”写下了自己的花腔处女作《飞翔吧,祖国的雄鹰》,可惜因特殊的历史条件而夭折。直到1971年的《千年的铁树开了花》轰动全国,才让尚德义的花腔歌曲创作开始迈开步伐。改革开放后,国内艺术氛围日渐宽松,思如泉涌的尚德义又成功创作了《科学的春天来到了》《春风圆舞曲》《火把节的欢乐》《七月的草原》《冰上女神》等多首不同地域/风格的花腔歌曲,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民族音乐的熏陶


尚德义创作的作品带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这与他自幼成长的环境息息相关。1932年,尚德义出生于沈阳,后因战乱转移到了北京。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他随家人迁移到了甘肃兰州,在大西北这片民歌的海洋中度过了自己孩童、少年时光。从小生活在多民族聚集地,尚德义耳濡目染地接受着民族音乐的熏陶。年少的他常在黄河边玩耍,哼着王洛宾的歌,听着四处飘来各少数民族的动人民歌。这段美好的日子,深深地烙印在了尚德义的心中,让后来的他始终念念不忘,也为他重返这方土地埋下了伏笔。


出于对音乐的喜爱,尚德义在1950年考上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后,又转到了音乐系,师从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张肖虎,学习作曲和钢琴,为日后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学毕业后,尚德义回到了老家东北,任教于吉林艺术学院,一边研究西方音乐,一边汲取黑土地的文化滋养。与甘肃兰州一样,东北三省也是一块多民族杂居的宝地,民族民间音乐极为丰富。民歌、小调、二人转、大鼓、评剧……多种多样的艺术类型让尚德义如获至宝。不断地学习、分析和研究,也对他日后的创作风格产生了巨大影响
↓视频:王莹《七月的草原》↓


老师,我总是想起你


“小花儿吐出芬芳,怎能忘记园丁的培育,啊!亲爱的老师,我怎能忘记你……”这首令无数听众潸然泪下的《老师,我总是想起你》,是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的保留曲目,也是曲作者尚德义的代表作品之一。在创作之初,他就曾预估这首歌能得到歌唱家和听众的喜爱,事实果真如此。
视频:廖昌永《老师,我总是想起你》
早在求学阶段,尚德义就从自己的老师身上感受到了人民教师的伟大。等到他自己也成为了校园的一名园丁,更是亲身体会到教师这一职业肩负的重任。所以在为《老师,我总是想起你》谱曲时,他完全是由“情”而发,传递自己的心声。也正是这份感同身受,才令歌曲越发真挚感人。


上世纪90年代,已步入花甲之年的尚德义,决定放弃当时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待遇,和妻子元柏萱回到兰州教学。不过,这一决定起初并不能得到身边人的认可。领导、同事、朋友、学生、甚至他们的儿女,都劝说——他们年事已高,何必还要如此劳累和奔波。然而,尚德义还是回到了大西北。理由很简单,他眷恋着这个有着无数童年回忆的故乡,同时也有感这里经济发展滞后、人才外流严重,需要有人来为西北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自己愿意用自己的余生多做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
那时,他总是说:“我的使命还没完成,要把余辉放在故乡最需要的地方。”

策划/撰稿/编辑:民歌君  交流与合作加微信:leminge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