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治理抓在源头 矛盾止于苗头 以“三源融合”治理助推“平安余杭”建设

杭州日报余杭分社 观余杭 2022-01-18

导言

社会既要充满生机活力又要保持安定有序,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至关重要。


今年以来,余杭区传承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将“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向社会治理领域延伸拓展,规范推进区、镇街、村社三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提升工作理念,整合资源力量,运用智慧技术手段,着力在完善机制、提升质效、优化服务上下功夫,全力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营商环境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扬汤止沸,不如去火抽薪。


余杭区面对流动人口多、民营企业多、建筑工地多,信访存量大、交通流量大、风险变量大这“三多三大”的客观形势,聚焦诉讼、信访、110报警三大矛盾纠纷聚集地,形成“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治理模式,深入推进诉源、访源、警源的“三源融合”治理,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解决在基层,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平安不出事”。




诉源治理诉前调解显温情 矛盾不用上法庭

“真没想到,这事儿不用上法庭就能得到解决。”日前,家住余杭区南苑街道经营一家服装店的小青在余杭区法院及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下,顺利收到一服饰公司拖欠的货款。


小青介绍,外地的一家服饰公司于2018年1月份在她的服装店订购了一批价值11万余元的真丝成衣,但对方只支付了5万元货款,剩余6万多元货款一直拖欠着。


“打电话催、上门讨要,我都试过了,他们就以资金紧张等理由一直拖。”小青说,自己多次催讨无果后,于今年11月,向区法院寻求帮助,并同意接受调解。该纠纷通过余杭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进行分流至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人员多次与双方联系,详细了解事件原委以及双方意愿,并开展调解工作。经过调解人员数日努力,最终双方达成协议,该服饰公司同意在10日内付清货款。调解成功后,为保证调解协议的效力,在人民调解员的指导下双方申请司法确认,经法官审查,当场即出具法律文书确认双方达成的调解协议有效。


余杭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


“不用上法庭不仅省了诉讼费,关键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少了许多糟心事”。诉前调解工作得到了小青的认可。


目前,余杭区建立了“纠纷调处—司法确认—诉讼引调—代理诉讼”服务机制,区法院对家事纠纷、相邻纠纷等适宜诉前调解的纠纷,在立案前引调至中心。同时,中心也可以依托“基层治理四平台”,落实下沉法官参与属地不稳定因素调处和矛盾纠纷化解,对相对复杂的矛盾纠纷提供上门服务或线上指导。区法院还搭建了委托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特邀调解、基层组织调解的“四大平台”,充分整合利用所有司法资源,组建特邀调解组织、专职人民调解员等多支调解队伍,提升社会力量化解纠纷的参与度,将司法触角延伸到社区、农村和基层一线,使纠纷止于未发、矛盾止于萌芽。


余杭区法院正在进行诉前调解


为了给群众办事提供更高效、便捷服务,区法院在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还设置了两个诉讼服务窗口以及自助诉讼服务台,设立速裁法庭(数字法庭)并配有调解室和法官工作室,可一站式提供诉前调解、诉调对接、诉讼立案、司法确认、调解速裁等相关服务。群众如有矛盾纠纷需要先行调解的,可分流至相关调解组织进行调解;调解成功需申请司法确认的,指导调解的法官在审查后可出具司法确认的裁定书;如未调解成功需提起诉讼的,该中心的立案人员将编立正式号,进入审判程序,并且可以在中心的速裁法庭进行开庭审理、速裁。


余杭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 金牌调解室


余杭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 仲裁庭


“我们还在全区推进‘微法庭’建设。”区法院副院长李如兴说,通过组建一个“微法庭”工作团队,搭建“移动微法院”“浙江ODR”和“庭审直播”3个智能平台,通过“总对点”联络机制实现及时就地化解纠纷、提供智能司法服务、助力农村普法宣传、协助法院送达执行等4大功能,“这样真正地把法院的诉讼服务和人民调解、行业调解资源延伸到基层、下沉到基层,让群众足不出村社就能完成法律咨询、网上自助立案、在线调解、在线开庭以及申请司法确认等事项,实实在在享受到治理成果。


余杭区法院正在进行网络在线调解


截至11月,余杭区法院一审民商事收案19948件,同比减少1347件,引调成功6547件,诉前化解率24%,诉源治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访源治理
驻点接访“接地气 ” 群众诉求“零距离”

“我们小区没有物业,公共设施坏了也没人修理。”

“我和邻居因为土地问题有纠纷,我应该怎么办?”

......

 

塘栖镇将每个月第一个星期三定为村社信访工作“固定接访日”,这一天辖区居民可以前往各村社办事大楼的接访点反映问题,寻求帮助。


“我们接访组采用驻点接访、现场办理形式,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表诉求,办事情。”塘栖镇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接访日的设立畅通了社情民意表达和反映渠道,形成“群众张嘴、干部跑腿”的良好氛围,帮助老百姓解决了一批问题,让矛盾纠纷在镇村得到化解。


比如,塘栖镇莫家桥25组村民向接访组反映,随着“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莫家桥村道通畅了,但“停车难、停车乱”这一顽疾却一直困扰着村民。接访组现场做了登记,并组织人员对村里闲置土地进行现场查看,统计梳理全村现有车辆信息,最后提出利用拆违后的空地和一些零散的边角地建设停车位的方案,获得了村民认可,“停车难”问题得到解决;塘栖镇广济路社区的居民反映,塘栖公园的路灯坏了,影响居民夜晚娱乐休闲。受理问题后接访组第一时间联系了相关单位,协商安排人员前往维修,当晚,塘栖公园的路灯又亮了起来。


“有地说事,有人解决问题,很好。”“固定接访日”活动得到了居民们一致好评。截至目前,塘栖“固定接访日”共接待来访群众168批次213人次,群众反映信访事项168件,现场解决答复91件,代办完成77件。


固定接访日——西小河社区接访点


固定接访日——塘北村接访点


除了“固定接访日”外,余杭还建立了“镇长主任公开电话”机制,目前已在瓶窑镇、运河街道、崇贤街道、仓前街道和塘栖镇等镇街陆续开通,以上5个镇街共受理群众来电1202件次,直接答复件783次,群众反映的一大批问题在镇街就得到了妥善解决,有效促进了矛盾纠纷的及时就地化解。


“以干部跑代替群众跑”,余杭还在区、镇、村三级大力推进信访代办机制,建立健全代办员队伍,结合网格信息采集,及时了解掌握群众困难和需求,开展信访代办代跑服务,降低群众办事成本,实现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反映诉求、解决问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警源治理邻里纠纷不要愁 多方合力解烦忧

在警源治理上,余杭也下了大功夫。


余杭区仓前街道采用的“网事警情”联动治理体系就是警源治理的举措之一。仓前街道创新了“一心治理、一呼百应、一网兜底”机制,将非警务类警情与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联动,发挥网格队伍人熟地熟优势,110处警现场涉及矛盾纠纷的,村社治保主任、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及时到场参与处置,现场无法调解解决的引导至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处理,实现矛盾纠纷跟踪调处,职能科室、下沉站所后续跟进,形成信息畅通、优势互补、高效协作的基层社会治理生态。


仓前街道采用的“网事警情”联动治理体系调解矛盾纠纷


辖区内吴山前村居民老潘和老林两家因10年前建房产生了道路土地纠纷,多年来相处多有磕碰。今年10月底,两家人再次发生争执,老潘一气之下拉了一车黄泥将老林家门口的路给堵了,老林的媳妇拨打110报了警。


接警后,派出所民警、网格员及村治保主任迅速赶到现场。


双方因矛盾陈年累积,现场两家人在言语上都互不相让。民警稳定住双方的情绪,治保主任对双方进行分开劝导,网格员维持现场秩序,大家通力合作,现场矛盾得到有效控制,在治保主任提议下,双方约定第二天再进行协商。后经调解人员努力,老潘认识到了自己此次做法的错误性,老林也向老潘支付了2008年建房期间产生的欠款,双方握手言和,10多年邻里纠纷圆满化解。


“像这样的邻里纠纷,如果民警将双方带回派出所调查处理,那样只会加深矛盾,让事态更加严重。”吴山前村治保主任郑建说,自从“网事警情”联动治理开展以来,他已经当“和事佬”配合派出所民警处警多次,“宠物狗伤人、劳资纠纷等等,我参与调解好多起了,矛盾说和了当事人顺心,我也开心。


仓前街道自“网事警情”联动治理体系启用以来,街道信访同比下降9%,劳资纠纷在楼宇、工地剧增的情况下同比下降6%。特别是出警过程中矛盾纠纷联动化解率达78%。截至目前已处置矛盾纠纷1400余件,大大提升了辖区居民幸福感、满意度,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创新矛盾纠纷化解理念、做法,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真正解决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余杭区委政法委副书记朱晓燕说,当前,我们正致力于建设三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真正让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监制:天涯
作者:一橙
图片:余杭区委政法委
编排:小Q



快点个“在看”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猜你喜欢

1.跨年去哪儿?余杭这场线下“双十一”等你一起“购购购”!

2.余杭绿色发展指数全省第一!

3.靓城行动 |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首个完工项目即将对外开放,就在这个地方!

4.“最美东湖”主题摄影大赛等你来参与!

5.余杭中泰为基层社会治理装上“智慧”大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