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关注】世界银行揭"亚洲奇迹"短板:穷人吃饱、富人赚翻,拼到中产没有房……

2017-12-06 来米 欧洲时报内参

       

不少人认为,亚洲经济的巨大发展减少了贫困现象。但实际上,与“亚洲奇迹”相伴而行的是社会不平等的迅速加剧。


根据世界银行(BM)本周一发布的报告,亚洲地区的收入和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与此同时,一个令人关注的现象是:中国贫富差距自2008年以来逐渐缩小,但仍落后于西方。


法国《世界报》12月5日报道,得益于过去20年中经济迅速增长,亚太地区5亿人口从“极端贫困”状态脱身。中产阶级出现。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该地区60%的居民衣食无忧,而在2002年这个比例只有20%。


           

泰国经济依赖出口,其中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二。                


穷人吃饱,富人赚翻


但亚洲人自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并不是无懈可击——富人的财富增长速度和数量远远超过穷人。比如说,在1988到2012年间,最富裕的5%人口人均消费支出每年增加400美元,对比最穷的20%人口人均年消费增加30美元,中产者(总人口的一半比其收入高,一半比其收入低)人均年消费增长60美元。


           

根据《2017胡润全球富豪榜》,王卫凭借坐拥64%顺丰控股股权,一跃成为拥有1,860亿人民币身家的富豪,其财富在华人地区及全球分别排第3及25位,超越“资深富豪”李嘉诚。         


亚太地区是亿万富翁人数增长最快的地区。根据美国《福布斯》杂志,从2002年到2014年,亚太地区的亿万富翁每年增加30%。泰国10%的国内生产总值掌握在这些超级富豪手中。对比超级富翁,普通人的感觉往往是苦难和对阶层沦落的恐惧。在印度尼西亚,近90%的人认为亟需解决不平等问题。90%的中国人和半数以上的菲律宾人认为收入差距太大。


“伪中产”和“未富先老”


尽管亚洲经济繁荣兴旺,但许多中产阶级在住房、饮水、垃圾回收方面缺乏资源和手段;而在世界其他地区,经济达到同样发展水平时,上述服务已经普遍存在。


更糟糕的是,亚太地区1/4人口面临“极高的重新陷入贫困的可能性”,报告作者发出如此警告。有几个因素可能加速这一现象。年龄金字塔是其中之一,亚太许多国家和地区有“未富先老”的危险。这些经济体长期受益于人口红利,青壮年人口比例高并增长多年,相对来说需要赡养的人群比重小。这种情况正在扭转,2025年开始,亚洲就业年龄人口开始下降。



“亚洲奇迹”面临的另一大危机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消失。亚太地区经济起飞源于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中贸易爆炸式增长,以及世界各地生产链分工。然而现在贸易增长速度减缓,机器对人工的取代能力日益增长。


中国贫富差距缩小,但落后西方


英国《金融时报》亦引述世界银行报告称,中国收入不平等现象缓解。世界银行Martin Ravallion研究显示,随着中国开始工业化,其基尼系数从1981年的31升至了2001年的44.7。


自2003年以来,中国国家统计局每年发布基尼系数。其数据显示,中国不平等程度持续上升,直至2008年达到49.1的峰值,自那以后基尼系数进入下降趋势,在2016年降至46.5。


           

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学者科拉多·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年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以0-100衡量,基尼系数为0代表完美平等,而100代表最大的不平等。                


世界银行将基尼系数达到40以上视为“严重收入不平等”。发达国家组成的经合组织(OECD)成员2014年的平均基尼系数为32,与此相比,中国的基尼系数仍然很高。


就全球来说,从1820年到1990年代,不平等程度持续上升,但从那之后开始下降,原因是新兴市场崛起让穷国薪资增速超过西方富裕国家。


中国“更平等”原因:反腐、社保、户口灵活……


荷兰资产管理公司NN投资伙伴(NN Investment Partners)策略师Maarten-Jan Bakkum表示,中国不平等程度下降的部分原因是政府发起的反腐运动。他指出,对教育和医疗的大规模投资以及针对较贫穷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巨额补贴项目”也是平等改善的一大原因。


世界银行高级顾问Francisco Ferreira指出,中国沿海地区部分制造业转移到内陆,带动当地薪资水平,缩小了贫富差距。



《金融时报》指出,政府政策也发挥了作用。这十年来,中国各地的最低工资水平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同时有大量资金投入到教育、医疗、环境等社会保障体系上。此外,更灵活的户口政策——让农村打工者可以享受城市医保、教育也改善了平等状况。


报道认为,平等状况改善有利于加强投资者的信心。与经济平等并行的是社会稳定,对长期投资者来说这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欧洲时报/ 来米 编译报道)


编辑:Rui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