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世界这么大,你得去看看:法国大学改革引入"间隔年"

2018-04-06 李婧詝 欧时大参



与欧洲其他国家不同,法国人认为休学、停课、间隔年、重修等不能一气呵成完成学业的行为都是“失败”。然而不少教育工作者发现,有过职业经验或年纪较大的学生比起经历单纯的年轻学生往往对学习更有热情、更勤奋。比照德国、英国的经验,法国开始反思这一现象。新学年开始,法国政府允许学生休学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去“体验人生”,但前提是要有完善的职业计划。


“我去外国旅行了一年,回到法国希望继续学业,但学校工作人员不知道我这种情况该如何‘归置’”,26岁的Eléonore Pascolini正在索邦大学法国文学系攻读硕士学位。确实,对于这种并非直线、紧凑型的读书方式,法国教育系统缺乏认知和应对方法。


             

在欧美不少国家,年轻人会选择在高中毕业、大学之前,用一年的时间到世界各地去旅行,度过“间隔年”(Gap year)。间隔年强调深入体验当地的文化以及途中与人的交流,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旅途本身。

                


间隔年、重新定向、复读……“在英国,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名词来定位这些。重新定向似乎是一种‘壮举’:这标志着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或者要改变生活”,波尔多大学社会学讲师、欧洲大学体系专家查尔斯(Nicolas Charles)介绍说。但如果以上事情在法国发生,这个学生会被贴上“不正常”的标签。


“复读意味着学业失败”


“法国人的说法是高考+3年,或高考+4年,专注于学习年限。但欧洲其他国家,比如德国关注的是毕业文凭。”巴黎狄德罗大学教授、Terra Nova智库教育专家导戴Laurent Daudet也关注同样的问题。


法国人对暂停学业的考量和判断往往是负面的。在欧洲其他国家,中学之后休息一段时间,在旅游、打工期间思考今后的方向是常见并且正常的现象。然而在法国,这种行为、尤其是复读与“学业失败”有着不言而喻的联系。


             

“间隔年”的概念最早是在1960年代的英国开始出现。那个年代理想主义和嬉皮文化盛行,西方社会正在经历巨大的变革,涌现出了各种思潮。在二战后长大一代人渴望去看更广阔的世界,去了解不同的文化,为自己的人生寻找不一样的意义。                


在大学入学、以及企业招聘员工时,曾经暂停学业或者复读过的学生往往受到歧视。比如2017年法国大学注册系统中,曾经中止学业的大学生与“新生”待遇相同,选择专业课的机会比同年级学生要少。


作为大学入学改革的一部分,在研讨新的注册平台Parcoursup时,有人提出应当关注这一问题,因为历来的做法是将新生与“重新定向”的学生分开管理,新生选专业有优先待遇。


“年龄警察管理着法国人的生活”


因为同样的原因,法国人和其他欧洲国家居民组织学习的方式非常不同。“在英国和瑞典,年轻人在他认为合适的时候去上学。高中毕业后可能先暂停一年,再上两年学,然后再工作一年,再回去上学”,查尔斯介绍说。


但是在法国,人们认为学习就要集中精力、全力以赴,边打工边读书是不会考试及格的。而在邻国,“工读生”意味着成功地处理了工作和学习的关系。


             

世界上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设置了面向18-30岁国外年轻人的打工度假签证(working holiday visa),鼓励年轻人通过在国外打工、体验当地的生活和文化。                


另外,在法国,即便如愿以偿地在“休整”后继续学业,还是要准备在今后为此付出代价:“法国社会受到‘年龄警察’的控制,人们认为多大年纪就该做什么事情”,查尔斯指出。比如在25、6岁,这是应当开始工作的年纪。如果这个年纪还在读书,年轻人会不自觉地进入“紧急状态”,害怕与社会脱节。


进入法国精英学校必须的联考(concours)是“年龄警察”的重要标志。这种典型的法式程序只考虑到青少年,不适合成年人。联考通常是通过学校,涉及考前准备和冲刺,而并没有考虑成人考生的独特品质。因此,年长的考生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以下数据反映了法国人希望尽早开始和完成学业的情况:根据欧委会统计,法国大学生的中位数年龄是欧洲国家中最低的(20岁,德国为23.4岁,芬兰是25岁。2012年数据)。法国也是18岁开始上大学的学生比例最高的(40%,英国21%,德国6.8%。2015年数据)。


“快速完成学业”其实没有意义


然而,当代学生状况的变化正在改变“年龄警察”的社会成见。随着教育普及,工人阶级的孩子在读大学时必须打工支持学业,并且逐渐减少了对年纪的担忧。实际上,1/4的法国大学生半工半读,其中44%的工作与本专业无关。


尽管法国人希望尽快完成学业,却鲜有人在预期时间内拿到文凭。原计划三年的大学课程,仅30%的学生可以如期合格毕业;原计划两年的硕士课程,仅52%可以如期获得文凭。


             

英国威廉王子,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女儿都曾经经历了半年以上的Gap year。通过间隔年,年轻人不仅可以拓展见识、建立更宽容的人生观,而且可以增强自理能力和理财意识。                


人们慢慢明白了“快速完成学业”其实没有意义。功课繁忙的高中阶段,学生没有时间思考未来。他们通常是有些“随意”地选择了自己的专业和职业。在大学执教的导戴发现,年长的学生往往有更清晰的想法。


正在进行教育改革中,为了对高中毕业生专业选择做出更好的指导,学校给学生加配一名导师,并开设两周“定向课程”。另一方面,开设“期望”项目,允许学生选择学校规定之外课程。


对“间隔年”的看法逐渐改善


今年3月初颁布的新教育法令一个亮点是:2018年秋季开始允许大学生度过半年到一年的“间隔年”。高考之后,学生们可以通过Parcoursup申请这项选择,大学同时为其保留名额。



在巴黎三大从事学生工作的 Sandrine Wachs认为,法国人如今越来越理解“间隔年”,正在慢慢将其理解为发展文化修养、丰富个人经历的选择。这种新思潮已经与之前“浪费时间”的成见形成对比。


然而,查尔斯认为,法国社会的古旧成见不容小觑,对习惯了“间隔年”的邻国来说,法国只是拾人牙慧。在实际操作中,法国学生必须有合适、完善的职业项目,才可以申请到“间隔年”。“我们不指望这一年可以发展什么新技能,只希望学 55 31305 55 17280 0 0 6286 0 0:00:04 0:00:02 0:00:02 6285可以在学校之外,学到些有用的东西。”。


(欧洲时报/ 李婧詝 编译报道)


编辑:来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