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绵城市系列报道(一)】海绵路网:“润”城细无声 雨水“听指挥”

西昌发布
2024-09-02

每到汛期,降雨过后

内涝就成为大家“吐槽”的话题

如何避免“雨季看海”“坐城观海”

同时,又怎样利用宝贵的水资源呢?

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


会“呼吸”的城市

自2016年我市被列入四川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以来,始终把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抓紧抓实,围绕“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等目标任务,以新型路面、绿地和水系为主体,打造会“呼吸”的城市。



走在西昌街头巷尾,处处都有“海绵”的身影,透水路面就是其中之一。透水路面铺设的材料名叫透水砼,是由碎石、水泥、颜料和水拌制而成的多孔轻质混凝土,其内部的蜂窝状结构,具有透气、透水、重量轻等特点,能实现对雨水的“渗、蓄、滞、净”,降低雨水径流系数,减少城市内涝。



市民陈女士:“通过大力打造,西昌海绵城市建设效果非常明显,道路景观变美了,雨天出行路面不积水,行人不湿鞋。”


曾经,城区部分道路由于雨污管网排水系统不畅,一到雨季,“西昌城里看海”的情况时有发生。


市公安局交警队辅警余明月说道:“我主要是负责火把广场这边的交通秩序,以前一到雨季路面积水非常严重,积水淹没膝盖以上,行人无法通行,交通也比较拥堵。近几年,通过大力打造海绵城市,下雨天路面积水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积水减少了,交通也畅通了。”


往年城区道路积水图片


城市


自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先后完成胜利路、西门坡街、航天大道透水混凝土路面改造,解决了路面积水问题,降低了城市道路的排水压力。2017年至今,还分步实施改建完成数十条生态文明示范街,规范科学布设雨污管道,有效提升城市排水能力。在新建道路中,以西昌西站周边为例,为改变雨水快排、直排的传统做法,我市增强了道路绿化带对雨水的消纳功能,新建绿化带应因地制宜地采用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等,减缓雨水径流。



西昌市海绵办技术员朱春碧表示:“目前新建、改建的道路,人行道全部采用透水路面,有绿化带的地方还可以存储部分雨水,在人行道透水路面饱和后,雨水可以通过绿化带进行第二步下渗、净化、滞留。”



道路不积水,化身“大海绵”,变化的背后凝聚着市委市政府为优化人居环境作出的不懈努力。建设“海绵城市”,不仅是净化、美化城市的“面子”工程,更是改善城市品质、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里子”工程。“十四五”期间,我市还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加大海绵城市实施范围,让更多市民享受到海绵城市带来的福利。



西昌市海绵办技术员朱春碧说:“透水路面只是一个源头减排措施,下一步我们除了建设透水路面,还将实施多层次控制措施,包括整体路网改造建设、新建调水设施等优化排水系统,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城市排水防涝标准。”



目前67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期待你是下一个!

       

       


融媒体中心记者:孙宁 陈曦 罗荣泰

编辑:龙菲

责编:乔华宇 彭磊 洪小晶 

主编:文雅

审核:孔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西昌发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