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佳大学生 | 苏泽锐:青春最大的意义在于探索未知

认真学习的 成都理工大学本科招生 2021-06-22


人物名片


苏泽锐,2016级管理科学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2018年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特等奖,2019年获感恩中国近现代科学家奖学金,2020年被评为校优秀毕业生,曾参与省级科技立项两项。发表SCI 论文1篇(JCR一区),英文会议论文3篇,中文期刊1篇。现已保送至四川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大学四年的时钟反而比高中三年走得更快,曾毫无方向,也曾跌跌撞撞,就像是在茫茫大海中找寻一束亮光,并坚定地前往,完成也许是人生中最为奇幻的一段旅程。我的大学生活里,每一个平凡的人和每一件平凡的小事都是人生中的宝藏,平凡的大学生活因为热爱的事物而变得生机盎然。


“万金油”专业的无限可能


每当与别人提起自己的大学专业,都会收获一波诧异的眼光。而在第一次专业导论课上,庞大的课程体系看上去宛如天书,周围也议论纷纷:“不是吧,管理学、计算机全是核心课程?”,“天呐,还要学会计和经济学!”……冲着“大数据分析”来到这里的我,瞬间感觉专业的属性成了一个谜。在接下来的一年中,“万金油”这三个字不断地冲击着我。因为我们不仅有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还有实验课、实习课,课程设计囊括了管理学、计算机两大核心,以及不可或缺的数学、经济学、统计学等等。作为一个设置在管理学院的计算机类专业,上知管理、下解数学、左敲代码、右写账本,十八般武艺样样都得行。好像什么都得会,又好像什么都不精通 。


学院表彰大会发言


转变发生在大二上学期,那是我第一次正式接触到向往已久的“大数据”。什么是大数据呢?从学术专业角度,大数据被定义为“代表着人类认知过程的进步,且无法在有限时间内用目前的技术、方法和理论去获取、管理、处理的数据”。通俗来说,大数据就是“总量巨大、种类繁多的数据储备”。随着信息时代来临,数据的衡量单位逐渐从大家熟知的KB、MB、GB进化为现如今的TB、PB等等,每一个“×1024”都彰显着时代的进步。但大家也被随之而来的难题也打了个措手不及,原本依赖于纸质归档的办公部门工作量剧增,网店卖家每天都要与成百上千个顾客洽谈却难悟商机……。因此,怎样把海量数据转化为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信息,乃至知识,也就是“大数据分析”所做的工作。看到这里,相信你们已经隐约感觉到这个“万金油”专业所暗藏的洪荒之力了。


没错,管理学让我们了解到商业运作模式,计算机给予我们探索大数据的工具,而数学、经济、统计等一系列专业课程为各种分析模型、方法奠定了基础。如今,人工智能、地灾防控等多个高精尖领域,以及商业、医疗等等刚需领域,都迫切需要大数据管理、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支持,这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深造与发展空间。此外,为响应国家大数据人才培养计划,“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现已升级为“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配方升级,静候诸君。


因热爱而闪光的科研与竞赛


在很多情形下,“执念”都是探索未知和不断前进的动力。于大学四年的我而言,这份执念主要来自两方面:科研和竞赛。


科研是上大学前从没有想过的事,却戏剧性地成为了我的坚守。现在的你们也许还会有疑问,本科生和科研有啥关系呢?学管理也能做科研吗?是的,曾经的我也以为科研离不开实验室,并且本科生没有能力去做科研。直到2017年,成都理工大学成功入选双一流高校建设计划,课程考核体系更加严格,形式更加多样化。机缘巧合之下,我有幸参加了本专业老师的一个科研项目,逐渐开始接触科研这个未知领域。


学术会议留影(右一)


对于我来说,科研就是发现问题、找到解决方法、得出结论的过程。在科研起步过程中,成都理工大学的专业老师为本科生提供了发现问题的渠道和具体的解决方法,我们需要做的只是串联起问题、方法和结论,就像取经路上已经备好了充分的装备与攻略,只待踏上路途,求取真经。随着科研基础慢慢变扎实,自由升级打怪的旅程才真正开始,这时我才发现管理学其实和科研很配。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是管理问题,小到上班的路径安排,大到城市的交通问题,都离不开管理决策的支持,尤其在大数据背景下。科研于我而言就像是充满惊喜的盒子,漫漫长路上难免怠惰,但无穷的未知始终能够给予我前往探索的动力,以及和科研相伴到老的勇气。


在竞赛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我与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的缘分。英语一直是我心中的一大执念,以至于从高中开始连续参加了5年的英语竞赛,也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对英语的热爱让我的大学生活多了许多乐趣。还记得大一在准备大学生英语竞赛时,前期并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去训练题型,所以止步于二等奖。到了大二时,赛前一个月就开始不断地强化自己的读写能力,训练听力的敏觉度,因此取得了特等奖,为英语竞赛的五年之旅划上了圆满句号


青春就该去大胆探索,不计得失

毕业留影(左一)


短短四年,却感觉已是小半人生。在成都理工大学,我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在学生会中担任部长,在国际学术会议中担任志愿者,双学位寒假补课期间见证大学中的第一次大雪,曾在辩论赛上经历团队协作,也曾与科研团队中的同门探讨令人头大的研究方案……许多烦恼又充满惊喜的瞬间一晃而过,却给我的人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曾经让我觉得茫然的“万金油”专业,现如今已经成了我接下来研究生阶段甚至未来生涯努力的方向。曾经觉得万分艰难的科研,将在人生中的很长一段时间,成为陪伴我的忠实伙伴。竞赛、学生工作、志愿活动,这些或许都不在我的计划内。大步往前,少点纠结,这是大学教会我的第一课。


于我而言,青春最大的意义在于探索未知。与其在机会面前低头思索“性价比”,不如勇敢尝试,大学给予了我们充分的时间去“浪费”。在进行一项挑战之前,不必去想结果如何,或者可能面临的困难,成功与否,不过多纠结。我想,大学中的机会很多,但大多稍纵即逝,不如在它出现的时候就牢牢把握,哪怕没成功又如何?至少会有不断的收获,而收获也就意味着成长。


作为一名毕业离校的“过来人”,有几句话想留给可爱的你们:


少年忌好高骛远,宜步步躬行。

天才总是凤毛麟角,多的是低头赶路的普通人。要相信,大多数不凡都是由平凡铸就的,而大多数的平凡都有着点点滴滴的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让生活变得充实而有趣。


少年忌消磨度日,宜奋发向上。

大学舒适而自由的环境,总是会给人“不努力也没关系”的假象,甚至会有“过来人”自信地传授着“不挂科,不大学”的“歪门邪道”。请始终记得,自己为什么要来到大学。积极逐梦,把握当下,越努力越幸运。


少年忌犹豫不决,宜勇敢前行。

每个人都是贪心的,都想在众多选择里挑中后悔值最小的那一个。但对于即将进入大学的你们来说,花费大量时间在犹豫之中,不如发挥“试错”精神,经验也就是在一次次试错中积累起来的。






感恩相遇和相伴,成都理工大学教会我“穷究于理,成就于工”这一人生信条,在未来也将指引我坚定走在科研的道路上,不忘初心。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学弟学妹都能在大学中圆梦,期待成都理工大学能有你们的加盟。


图文来自“十佳大学生”苏泽锐

统筹|罗钧予

文字整理|罗钧予

编辑|罗钧予

责任编辑|胡慧碧

成小理全媒体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