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 | 成理沉积院研究成果入选2021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

近日,中国古生物学会发布

2021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

我校沉积地质研究院郎咸国与甯濛两位研究员的研究成果《雪球地球冰期结束后全球古海洋环境的精细刻画》成功入选

这是郎咸国研究员继2018年入选该榜单之后

再次获此殊荣

距今6-7亿年前,地球经历了最严酷的全球冰室气候灾难,被冰封长达数千万年之久,称之为“雪球地球”。


火山的及时救援,释放了大量的CO2,造成强烈的温室效应,才终结了这亘古极寒。


雪球地球之后,地球生物圈迸发变革,单细胞统治的地球生态系统发生瓦解,复杂的多细胞生命占领地球。


然而,由于冰河时代的消融十分迅速,在遥远且漫长的前寒武纪,如白驹过隙,除了厚厚的冰川混杂堆积岩,并未留下其他印迹,导致重建当时的地球环境变得十分困难。

▲6.35亿年前雪球地球结束后复杂生命与动物快速出现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郎咸国与甯濛两位研究员,在珠峰科学研究计划的支持下,联合北京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单位,对我国雪球地球冰川融化记录开展了高精度的沉积学与地球化学分析。


Marinoan冰期盖帽碳酸盐岩之下的纹层状粉砂岩(贵州铜仁)


全球Marinoan冰期盖帽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数据统计分布图



研究发现,雪球地球结束时,全球海洋甲烷菌活跃、碳循环剧烈波动。


研究提出,海洋中CH4的大量生产和巨量碳埋藏是全球海洋碳循环波动的主要原因。该研究利用碳循环盒子模型,对该时期的碳埋藏量进行了估算。结果发现,在海洋微生物光合作用驱动下,大约1.56X10⁵ —5.64X10⁵ 亿吨的有机碳被埋藏到海底沉积物中。这一过程造成了约3.8%—13.4%PAL(现代大气浓度)的氧气升高,全球海洋也由大面积缺氧硫化向次氧化发生转变。


上述研究

精细刻画了6亿年前雪球地球结束时的地球环境剧变揭示了大气圈的增氧机制回答了雪球地球之后为何出现复杂生命与动物起源这一重要科学问题


上述研究为认识地球宜居性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相关成果已经于2021年发表在《自然通讯》《地球科学评论》《全球与行星变化》等高水平期刊。



    为优秀成理人点赞!

据悉,“中国古生物学年度十大进展”评选每年举行一次,旨在激发古生物学者的科研热情,展示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古生物学各个分支方向上所取得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创新研究成果,自2017年始,已成功举办六届,每次评选均受到学界、社会广泛关注。


本届十大进展的具体内容分别是:1.解锁东亚长时间尺度下古人群动态演变和适应性基因演化。2.化石证据揭示苔藓动物门起源于寒武纪早期。3.热河哺乳形动物的挖掘趋同演化与脊柱的演化发育意义。4.内蒙古早白垩世新化石揭示被子植物起源之谜。5.古生物脂类对不同古气候因子的重建和示踪。6.晚古生代化石宝库“植物庞贝城”系统研究。7.雪球地球冰期结束后全球古海洋环境的精细刻画。8.古-中生代之交大气CO2浓度升高与陆地生态系统扰动。9.中国发现晚更新世一个新人种:龙人及其独立第三演化支序。10.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典型埃迪卡拉化石的发现及其古地理意义。 

转自成都理工大学

编辑|刘家奇

封面|刘家奇责任编辑|张桂然成小理全媒体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