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百年华章 | 铁路之城的新时代
100年
我们在“见证历史”中瞻望云帆起落
感受世事变迁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哈尔滨日报社、哈尔滨学院
联合策划
推出大型手绘连环画长卷
《哈尔滨·百年华章》
铁路之城的新时代
哈尔滨是一座因铁路而生的城市,这座城市一直和铁路密不可分。2012年12月1日,哈尔滨铁路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世界上第一条穿越高寒地区的高速铁路——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哈大高铁北起哈尔滨,南至辽宁省大连市,运营里程921公里。于2007年8月23日动工,2010年12月28日全线完成铺轨。这条高铁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高寒地带,纵贯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是中国最为寒冷、也是温差最大的地区之一,进入冬季风雪天气增多,给铁路建设和高铁行车都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车后,从哈尔滨出发乘坐高铁只需要4小时就可以抵达海边,完成了很多哈尔滨人周末去看海,当天就能回家的梦想。以这条高铁为基础,形成了以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四大城市为中心的一小时交通圈,让东北三省的连接更加紧密。
就在哈大高铁通车的同一天,黑龙江省内第一座高铁站——哈尔滨西站也正式投入运营。哈西站于2009年7月5日开工建设,2011年8月29日正式落成,是世界高寒铁路温差最大高铁站。这座车站站房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东西横距888米,南北纵距540米。哈尔滨西站设有高速、普速两个站场和1个动车所,站房综合楼分上下5层,由18座站台、22条铁路到发线、高架候车室,以及公交枢纽站、地铁车站、出租车站等组成,是集铁路客运专线、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等设施于一体的特大型立体综合交通枢纽,一列列高铁在这里停靠,无数人在这里抵达哈尔滨或者去往远方,如今每年有上千万人次在这里乘坐高铁。
2012年12月1日,哈尔滨西站正式投入运营。哈尔滨西站是黑龙江省境内第一座高铁站,是世界高寒铁路温差最大高铁站,还是集铁路客运专线、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等设施于一体的特大型、立体综合交通枢纽,承担着入关各主要干线旅客运输任务,年发送旅客1000余万人次。
继高铁通车之后,哈尔滨再一次迎来新的铁路“小兄弟”,2013年9月26日,地铁1号线开通试运营。哈尔滨市民期盼多年“乘坐地铁出行”的梦想终于实现。哈尔滨人的地铁梦想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7381工程,而地铁1号线就是利用这个工程建设改建而来,作为中国最北方的地铁,1号线是中国首条耐高寒地铁,建设过程中克服了许多未知的困难。1号线东起道外区化工路,经哈尔滨东站、太平桥、东大直街、西大直街、学府路、哈尔滨南站至平房区新疆大街站,采用6节编组B2型列车;线路全长27.3公里,设23座车站。截至2021年5月26日,哈尔滨地铁已经安全运营2800天,线网累计安全运行1658.76万列公里,开通至今,1、3号线线网累计载客量达56163.52万乘次。如今地铁出行已经成为哈尔滨市民的日常交通方式,地铁2号线、3号线也即将投入使用,地铁让哈尔滨市民的交通更快捷、生活更舒畅。
黑土种出黄金山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进程,这片黑土地在新时代进一步展现出了它的巨大价值:截至2020年秋,黑龙江省连续十七年实现农业大丰收。2020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7541万吨,比2019年增加近40万吨,连续十年领跑全国,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而黑龙江的粮食,有五分之一产自哈尔滨。“五常大米”“方正富硒米”等农业品牌早已享誉全国。在这片富饶的黑土地上,勤劳的哈尔滨人打造出了一座粮食“黄金山”。
哈尔滨日报社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