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分钟!珠海又双叒叕惊艳央视了!完整视频来了...太自豪!

2018-02-06 珠海特区报 珠海特区报

就在昨晚!

咱们大珠海又双叒叕上央视了!



昨晚10点35分

CCTV1中央一台播出

《我有传家宝》江风海韵话珠海


(戳视频看完整节目)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我有传家宝》节目的珠海篇在昨晚22:35播出,50分钟的节目以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历史文化等为主题,多角度展现珠海风貌特色。



节目一开始,

就看到了咱们的珠海大剧院

真的太激动了!


而更让人激动的,

还有节目中每一个关于珠海的“宝贝”。


央视来到珠海,

究竟是了为了哪些“宝贝”呢?

↓↓↓

港珠澳大桥

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港珠澳大桥,一桥飞架三地,东接香港、西连珠海和澳门,全长55公里,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大桥的建设对三地产业互补,都将起到深远影响。



港珠澳大桥集“桥、岛、隧”于一体,其中钢结构桥梁22.9公里,海底沉管隧道6.7公里,这条海底隧道在海下40多米处,是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为实现桥隧转换,隧道两端还设置东、西两个海中人工岛。



在建设过程中港珠澳大桥创下了多项中国之最,乃至世界之最。如海底隧道共由33节长180米重8万吨钢筋混凝土沉管对接而成,先在工厂将这些沉管做好,然后浮运到海上,再沉放于海底铺好的地槽。要在40多米深的海底精准对接,误差以毫米计算,被称为全球顶尖的“超级工程”,其中的困难也是可想而知。



五位港珠澳大桥建设者代表,在昨晚的《我有传家宝》节目上讲述了在沉管安装以及桥墩、钢梁拼装等施工过程中的难忘经历。其中第一节沉管从海上浮运到安装用了120多个小时,建设者们连续5天4夜奋战海上,终于将第一节沉管成功安放。



2017年12月31日晚,港珠澳大桥主体全线亮灯。就在今天(2月6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交工验收。


中华白海豚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濒危野生动物



在珠江口分布着一种“高智商”动物,

就是有着“海上大熊猫”之称的

中华白海豚。

中华白海豚在1988年被列为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濒危野生动物。



两位来自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者,现场讲述救治搁浅的中华白海豚的难忘经历。同时也为珠江口适合白海豚自然生长的环境打CALL!



斗门装泥鱼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斗门有一项传统习俗“装泥鱼”,

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村民现场编织装泥鱼的鱼笼,

并在滩涂装泥鱼。



在昨晚的节目中,黄国富及其他传承人上台演示了编织泥鱼笼技巧,现场竹篾翻飞,一个个造型优美的笼子在传承人的手中迅速成型,赢得现场观众阵阵喝彩,大家纷纷掏出手机拍照。



央视摄制组还特意来到斗门乾务镇,

实地拍摄装泥鱼场景,

并对该项非遗的传承人进行了访谈。



河滩潮水逐渐褪去,滩涂开始显露出来,泥浆中一条条泥鱼爬动、跳跃。眼见时机来临,几位装泥鱼传承人腿上绑好蚝袜,扛起泥板,带着鱼笼、鱼篓等工具奔向滩涂,技艺高超的他们很快就收获颇丰。




这一技艺的传承人黄国富,

与家人带来了泥鱼板、鱼篓等传家宝,

讲述这项技艺的传承故事,

并现场烹制泥鱼。



装泥鱼这一地方传统手工技艺起源于清乾隆三十年间(1765年),2010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无人船

科技创新领航者



“领航者号”是一项用于水上的发明创造,

它就是可以自主航行的无人船。

通过现场的控制基站操作,

一艘无人船正在附近的海面行驶。



这种无人船可以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

按照事先设定的航行路线自主航行,

技术上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无人船也叫水面机器人

是人工智能技术与海洋装备的结合,

能够在水面上或者海上代替人来执行

各种各样的危险的枯燥的任务,

可用于水质监测、科考、

水上救援等多个领域。


据悉,

张云飞博士及其团队所研发的无人船

参与了举世瞩目的青藏高原大科考,

近期又前往南极

协助科学家们做南极建站锚地测量。

真是珠海科技创新的骄傲!



既有世界级的超级工程,

又有传承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还有超越外国的科技创新专利。

这些都是珠海与海的故事,

这也体现了珠海科技创新,

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的新步伐和新面貌,

相信未来的珠海将更加美好!

忍不住为珠海疯狂打call!



来源:央视新闻、CCTV微视、珠海发布、珠海新闻网、网络等

田海/编辑



更多珠海精彩资讯和服务

请下载珠海特报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