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点分享 | 多地吹响“专精特新”培育号角,资本市场助力高质量发展

疆亘资本 2023-03-02

2022年伊始, “专精特新”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之一,更成为了产业热词、投资热词。

  全文共计:4512字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多位全国人大代表也提出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支持力度。


今年,“专精特新”一词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亮相。报告指出,要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以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工信部部长在今年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2年计划再培育3000家左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各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万家左右。


其实,早在今年1月地方两会召开期间,各地就已经掀起过一轮“专精特新”培育的话题热潮。多个重点省份还制定了自己的“专精特新”培育计划。


何为“专精特新”企业


所谓“专精特新”,是指鼓励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创新型”的道路。

“专精特新”这个概念由来已久,是工信部某专家2012年前最早提出的,当时叫“专精特新优”。关于“专精特新”的相关政策,过去的三四年里,一直在密集出台。而工信部评选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的活动,也一直在加速。

 

根据工信部在 2021 年 11 月公布的数据,目前,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62家,带动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多家,入库企业11.7万家。


01

“专精特新”企业画像


根据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鼓励专业化发展、鼓励精细化发展、支持特色化发展、支持新颖化发展”。“专精特新”定义为“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


专业化

主要特征是产品用途的专门性、生产工艺的专业性、技术的专有性和产品在细分市场中具有专业化发展优势。

精细化

主要特征是产品的精致性、工艺技术的精深性和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特色化

主要特征是产品或服务的特色化;

新颖化

主要特征是产品(技术)的创新性、先进性,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较高的附加值和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从目前的政策层面来看,“专精特新”企业有较为严格的梯次认定和标准。


梯度培育、精准扶持是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的关键举措。根据工信部“梯度培育”政策的指引,各地重点培育四类梯度的企业,第一个梯度是量大面广的创新型中小企业,第二个梯度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第三个梯度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第四个梯度是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通常各市级/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培育认定的为市级/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工信部培育认定的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各级专精特新”申报条件

(请最终以政府颁发文件为准)


“专精特新”企业规模虽小,但在产业链中不可替代;领域虽细,但在价值链上居于上游。


产业画像

“专精特新”企业主导产品应优先聚焦制造业短板弱项,符合《工业“四基”发展目录》所列重点领域,从事细分产品市场属于制造业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关键基础材料;或符合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产业领域;或属于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及关键领域“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产品;或围绕重点产业链开展关键基础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攻关;或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创新产品。


(点击查看大图)


它们呈现出“6789”的特点:超六成属于工业基础领域,超七成深耕行业10年以上,超八成居本省份细分市场首位,九成集中在制造业领域。

要素画像

“专精特新”企业是深刻理解用户需求的行业“专家”,有1/5在细分领域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配套“专家”;它们还是不断迭代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专家”。


“专精特新”企业“硬实力”专利很重要。从技术实力看,“专精特新”发明专利数量及专利申请总量增速从2019年开始已超越其他制造业上市企业,发明专利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三大产业,近三年高学历人才招聘需求逐年递增。


02

“专精特新”企业认定的好处


时至今日,“专精特新”企业展现出来的成果和表现令人耳目一新,“专精特新”企业认定申报政策进一步推动。专精特新企业申报认定的有多个好处。


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相关部门力推的认证确立细分市场地位;

利企政策重点导向

一系列“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新政策支持企业发展;

专项资金支持

市级/省级/国家级小巨人可获政府不同层面专项资金资助;

专属金融产品扶持

优先获得融资服务享受银行优惠利息;

资本市场青睐

北交所上市主力军,资本市场关注及重点投资对象。


为何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以及全球产业链加快重构,科技创新如今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关键技术成为产业发展的命脉,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等成为必解的命题。

我国中小企业量大面广、铺天盖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能办大事也能解决大问题。“专精特新”企业分布在各个产业链和领域,凭借“小而专”“专而尖”,率先实现关键零部件、关键技术的突破。它们是经济和就业韧性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关键主体。


1


“专精特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政府大力鼓励和支持的新国策。

2


“专精特新”符合“聚焦战略”(专精)和“差异化战略”(特新)。对于绝大部分的企业来说,做平台或者多元化,都是高难度的危险动作,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而“专精特新”才是一条高成功率的方向。

3

 

“专精特新”是一个宏大的梯度培育体系。它是在国务院中小企业促进发展领导小组亲自指挥下,由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大力建设的“百十万千”工程。它包括四个层次的企业:在2025年之前,培育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专精特新”企业、1万家工信部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和1000家单项冠军。


“专精特新”企业能够为补足产业基础能力贡献力量,有助于解决产业链“断点”“堵点”等问题,毫无疑问也就有助于最终解决“卡脖子”难题。

重视“专精特新”企业建设,一方面,可以推动中小企业差异化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可以对其他中小企业形成示范效应,提供发展方向与经验指引;同时,还可以形成完整的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产业链领航企业为代表的优质企业培育体系。


全国吹响“专精特新”培育号角


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显然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长期培育。《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就曾着重指出,“尤其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托举。” 近年来,关于扶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国家级政策频出,不断加码。


01

政策“组合拳”密集出台


尽管“专精特新”是在2012年开始提出,但是2021年无疑是其大发展时代的元年。从去年9月初成立北京证券交易所,到去年10月中旬国家强调“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一系列关于扶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政策喷涌而出。


2021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也几乎同时印发了《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若干措施》。三个文件还无一例外地都提到“专精特新”,强调深化“专精特新”发展理念,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政策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扶持由来已久。


早在2011年,工信部发布的《“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就提出,将“专精特新”发展方向作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引导中小企业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促进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形成一批“小而优”“小而强”的企业,推动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协调发展。


在此后的多年里,国家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中央政策层面有较多政策涉及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在政策的扶持下,一大批创业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和成长。



(点击查看大图)


02

地方助推加速跑


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将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作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为持续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全国各省市在国家明确的重点领域基础上,结合当地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提出了“专精特新”发展目标和重点。



(点击查看大图)


截至目前,从各地出台的培育“专精特新”政策来看,具体举措主要集中在融资、人才、产业链协同(补链强链)、孵化平台(产学研协同)、产业园区等方面。

其中,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一道坎。即便是其中的“优等生”—专精特新企业也不例外。各地在专项规划中或实事清单中都提到将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资金方面扶持主要集中在银行信贷(引导银行金融机构开发“专精特新贷”、“无还本续贷”等特色信贷产品)、企业债券、产业投资基金、股改挂牌,或上市融资、奖励补贴等方面。

去年年底,央行披露数据显示,2021年9月末,“专精特新”企业的获贷率是71.9%,户均贷款余额7582万元。同时,贷款余额稳定增长,成本持续下降。“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2%,高于全部贷款增速6.3个百分点,贷款合同平均利率是4.52%,分别比上年年末和上年同期低0.15个百分点和0.25个百分点。


03

资本市场拥抱“专精特新”


财税支持政策的变化和信贷资金的流动,意味着政府和市场对高质量企业、优质资产评估标准的实实在在的变化。总体来看,专精特新企业上市的意愿比较强烈,各地政府也在积极助力企业对接资本市场。

这一变化也影响到参与“专精特新”企业直接融资的一、二级市场。不少知名投资机构近期都设置专项基金,产业资本积极投资、培育“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定增频率上升了,部分定增的估值也会提高。

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持续完善,资本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实体经济发展的决心和耐心不断提升,受到支持的企业将逐渐形成正向示范效应。北交所的开市进一步拓宽了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北交所将加强与各区域性股权市场、私募股权份额转让平台的有效衔接,由此形成的长期资本机制,将会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融资发展起到长效的促进作用。


去年年底,央行披露数据显示,2021年9月末,“专精特新”企业的获贷率是71.9%,户均贷款余额7582万元。同时,贷款余额稳定增长,成本持续下降。“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2%,高于全部贷款增速6.3个百分点,贷款合同平均利率是4.52%,分别比上年年末和上年同期低0.15个百分点和0.25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专精特新企业作为补链强链中的重要力量,相信在专项政策支持下,“专精特新”企业将开启高质量快速发展新时代。


资料来源:中国工业报、中国经营报、中国信息化周报、中国报道、澎湃新闻、金蝶云星空智能制造、梧桐树下V、招商引资实战平台、直通北交所。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原创文章版权归疆亘资本所有,如需转发请联系后台;本公众号文章观点仅供内容分享,引用文章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与我们联系。本文内容并非全部收录,相关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

/

/

行业焦点 | 目标星辰大海,商业航天正在催生“独角兽”

热烈祝贺云从科技科创板IPO注册成功

热点分享 |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将是怎样的“一盘大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