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大家|闽派书画研究拓荒者梁桂元:水墨人生 大爱无言
人物名片
梁桂元,福州人,1936年生于丹青世家。长期从事美术教育、美术创作与美术史研究,擅长中国画和水彩画。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福州市海内外书画家联谊会名誉会长、福州市政协书画院名誉院长、曾任福建省水彩画研究会副会长、福州市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等职。先后应邀赴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日本、美国、台湾、香港等地举办画展和讲学。
代表作品
出版有《梁桂元画集》、《梁桂元水彩画选》及画史专著《闽画史稿》、《中国近代古典人物画名家精品集》(主编)、《翰墨留韵——榕台历代名人书画选集》(主编)、《历代福建名人书画选集》(副主编)等。
初夏午后,榕城阳光沐浴。在幽静的福州总医院的病房,身着病服的梁桂元斜倚床头,戴着眼镜,正仔细翻阅一摞打印出来的文字资料;柜子边上也撩着一叠资料。见到我们,他作势要起,忙被身旁的学生拦住,“您就这么躺着说话吧,大家都能听清。”
他有些不好意思,对记者连说抱歉。“我这副身板不争气呐,要不然,手上这部书稿早就完成了。”梁桂元生性宽和、温善,但是,只要一提到正在赶着校阅的《八闽画人传》,他兴致就起来了,“要与时间赛跑。”这部倾注老人毕生心血的著作,又将是一部福建画坛的珍贵典籍。
梁桂元今年恰好80岁。经历艰难岁月,用水墨一笔一画书写人生,如一棵不老苍松,历尽风霜兀自挺立。他不仅懂画,擅画,艺术领域造诣极深,在书画理论与画史研究方面硕果累累,业内称之为“闽派书画研究的拓荒者”。
最值得称道的是,他长期从事美术教育,诠释着师者之道,在困难的岁月里,培养出当今画坛的诸多领军人物,用博爱胸怀孕育出芬芳桃李。
自幼习画
埋下研究闽派画作的种子
《汀江古渡》2011年作(编者注:汀江——客家母亲河)
梁桂元1936年出生于福州的书画人家,父亲和叔叔都是小有名气的民间画师。从小就耳濡目染的梁桂元,在5、6岁的时候就开始到处涂鸦,居然也有模有样。
梁桂元记得,那时因战乱举家迁入莆田,父亲就靠一支画笔养家。闲暇时,他把牛、羊、猪等家禽画在纸上,让其跟着临摹。“这就是我最早的教科书。”他说,抗战胜利才搬回福州,定居在闽江侧畔的上下杭街区。
历史就这么偶然。当时,这座位于中平路上的灰砖瓦房,是他父亲创立的闻名遐迩的“超群画社”,梁桂元就在这里濡染传统闽派画风,自然而然地走上绘画之路。
由于民间需求,梁父多画古典人物,也画神灵菩萨,像八仙、观音、关帝等。白天,梁桂元在课堂读书,晚上,就跟着父亲为画作涂色,逐渐习得父亲画功八九不离十。
而他注意到闽派画作,也与其父分不开。他小时经常帮助父亲所绘《麻姑献寿》、《东方朔偷桃》等图设色,完稿之际,其父常题“仿新罗山人笔意”或“摹瘿瓢子画本”等字句。“初看这名字,还以为父亲是在模仿朝鲜人或日本人。”父亲告知,这两人都是福建古代了不起的画家。
他很快记住了这两位清朝杰出的绘画大家,号“新罗山人”的华喦、号“瘿瓢子”的黄慎,并细心搜集了两人的代表画作及生平资料。
从此,他对闽派画人和画作产生浓厚兴趣,特别留心搜集,旧书摊、旧报摊常可看到他的身影,只要见到有参考价值的残缣断片,就掏钱买下,整理收藏,日久累积成册。
“那时候,废纸1斤1毛3,我买来,把其中的画和资料剪下来,再卖给人家1毛,你看,我搜集这些文史资料,每斤才花了3分钱,多么划算啊!”梁桂元如今忆及往事仍觉得欢乐无比。
“只可惜,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连同父亲仅存的二、三件遗作焚于一旦”,梁桂元至今仍感心疼,这是非常好的文史素材。
纵情山水
笔融中西成独特风格
1958年,从福州师范艺术科毕业后,他到福州七中任教,直到1973年,后来调到福州市展览馆担任创作组组长,常务副馆长。
梁桂元初次在画坛亮相是在1960年。作为采风团中仅有的两名中学美术教员之一,他跟随一批名家赴武夷山出游写生。回来以后精心创作了一幅水彩画《武夷天柱峰》,次年发表在《福建日报》上,顿时在八闽画坛引起轰动。时年仅23岁。
“那时,作品要想登上报纸版面,没有绝对的实力是很难的。”梁桂元说。
业内评价,梁桂元的山水画,既奉行唐代画家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经典理论,又兼有宋代郭熙提倡中国山水画“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衡量标准,此外在重视写生基础上,他更试图打破一般山水画的章法程式,使之充满生活情趣和时代气息。
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梁桂元探求融会中西绘画之所长,其作既富水彩画清新明快、活泼自如的特色,并具中国画洒脱苍劲、浑厚滋润的水墨韵味,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骨。
家乡福州以榕树著称于世,姿态万千、叶茂如盖的古榕经常成为他表达乡情的题材;渔影、云涛、山村、野居、流水、高山……在他的笔底处理得恬静悠然,内涵诗情。
著名工笔人物画家、美术评论家潘絜兹就称梁桂元的画“形神俱到,工写兼妙”。
梁桂元告诉记者,八闽的民俗风情和山水赋予他创作的灵感和最灵动的素材。
著名水彩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主任黄铁山,在14年前为梁桂元画集撰序。黄铁山盛赞梁桂元画作的特色,是在画中“透出一股中国文人的审美趣味”,点评佳作不吝赞扬,如《版纳风情》水色淋漓、诗意盎然;《丝路怀古》光色明丽、空间悠远;《鼓山驻锡亭》酣畅写意、生机勃勃;《客家老屋》是平凡中见真情。
他的作品里,繁忙的江边码头,秀美的郊野别墅,晨曦中的江景,夕照下的湖泊,晚归的旅人,泛舟的渔民……皆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令人向往不已。
师者之道
大爱无言孕育芬芳桃李
梁桂元当了15年的中学美术教员,他说,自己最认可、最看重的还是“老师”的称谓。
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说,“他是我走上艺术之途的启蒙老师。”在70年代初,就读中学的许江即将随父母迁往闽西北山区,临行前,梁桂元悄悄把他拉到小屋,并交给他一大把HB和2B的铅笔,“这是一条可以独立发展和谋生的生路”。
时至今日,许江回忆起梁桂元的临别赠言,“我深深地感到了这份教导中所包孕着的最朴素的爱心。他交给我的岂止是几支笔,那是人性的正直和善良,是我少年时代全部的希望和梦。” 后来,许江中学毕业,从山区寄宿到梁桂元的家里,学习素描和简单的色彩。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院长尉晓榕,与许江等人同时在梁桂元家中习画。“学画时,他总能根据施教的进程和我们的兴趣点,从里屋调出名家真迹,以资作品解析和临习”,尉晓榕评价,包括他在内的学生,都极大受惠于这种奢华的教学法。
当时,梁桂元的月工资是30多元,而按照行情,招收学生在家中培训,每人至少每月可收5元学费。梁桂元不仅没有收学费,还为困难的学生提供纸笔、颜料等绘画工具,家远的就留下与家人一起用餐。现在提及,梁桂元笑着说,“希望他们将来能有出息。”
直到现在,对于学生,梁桂元仍然竭尽全力满足他们的需求。
梁桂元的儿子梁章旋说,今年,父亲患上重病,身体状况大不如前,每逢学生提前打电话要来访,他便让家人搀扶着坐在书房,细心地根据学生特点寻找相关资料,分门别类归档,赠予学生以资研习。
“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名师者的光辉。”学生、女画家常平如是说。
沉心潜研
拓荒闽派书画研究
《长白飞瀑》 2011年作
梁桂元在书画理论与画史研究方面硕果累累。不仅主编了《中国近代古典人物画名家精品集》、《翰墨留韵——榕台历代名人书画选集》等具有开拓性意义的画集,发表了《近现代闽画发展之轨迹》、《历代闽画概论》等50多篇重要学术论文,更费时多年,于2001年出版福建画坛史诗级巨作《闽画史稿》,以近50万字的篇幅,详尽的史料和个例分析,填补了福建画史的空白。
这一切,跟他与著名画家陈子奋的交往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年,暮年中的陈子奋受到冲击,门庭冷落,年轻的梁桂元却避过耳目,时常来到陈子奋斗室求教,有幸获赠一本其先前编撰的小册子《福建画人传》(1958年油印本)。
正是此书,给梁桂元研究闽籍画人带来莫大的帮助。不过,由于当时客观条件的局限,该书尚有笔误或所引用的原文之错,因而以讹传讹;又由于地方文献记载的疏漏,有些闽人的作品水平并不低,却因史籍上找不到作者的名字而被人遗弃。
梁桂元认为,作为一名闽籍的美术工作者,有责任弥补史料的不足。为此,他征集了画作真迹和摘取各刊物有关的图片数以千计,从中遴选具有代表性的五百多件作为插图。2001年,他编撰的《闽画史稿》问世,还获得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启功大师题签,书中勾勒出的闽籍绘画发展的历史轮廓和脉络,无疑是福建画史的丰碑之作。
如今,距《闽画史稿》出版整整15个春秋后,梁桂元的又一学术力作《八闽画人传》也将面世,对于闽画研究,这又将是一份珍贵的文化资产。
采访结束,步出病房,梁桂元伏案病床整理史料的身影挥之不去。文史整理浩瀚繁杂,令人不禁想起在《闽画史稿》扉页中,著名画家陆俨少为其作的“闭户著书图”,还有陈子奋为其篆刻的“夜读斋”。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莫非如是吧。
许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梁桂元先生是我走上艺术之途的启蒙老师。我深知《闽画史稿》这本书中凝结着梁先生数十年的心血,我仿佛看到他在怎样的情形之下收集资料、伏案编写,并在繁杂的行政事务之中,在不懈的绘画追求的间隙,以独具的目光体察和评判繁复的史事。从他的人到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到的是一种岁月的演化在精神上留下的印痕和积淀,一种我们将来可以称之为"闽学"的基本的境域和品格。
尉晓榕(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福州画院院长):
梁老师其实是一位学者型画家。他不但勤力于画,更勤于文化艺术诸问题和地缘人文史学的捧读、思考和疏理。其相关闽浙台书画源流的著述及文献整理,内容充盈详实,条理错综而有序,显然具有开拓性先导性意义。蔡元培先生早已指出:学术在民间。感于当前学界和学院研究的种种不如意,梁老师的深潭龙吟便成天籁。
檀东铿(原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有些写景诗三言两语就勾画出一幅动人的画面,使你读之油然而生诸多联想,有些山水画,尺咫画面,着墨无多,却令人观之而萌生缕缕思情,梁桂元先生的画就是这样的作品。梁桂元先生的画路是宽广的,从工笔到写意,从严谨的山水皴擦点染、层层敷色到大胆泼墨,精意的收拾,都能运用自如,这使他的山水风情画丰富多彩、诗意盎然。梁桂元先生的艺术修养是多方面的,他中西兼长,对于速写人物和水彩画都下过深功夫。他的画构图精巧,运笔洗炼,点染天然,恰到好处表现对象的特色,那轻灵的笔调、清亮的墨韵又充分展示了他擅长水彩画的优势。
黄铁山(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主任):
一百多年来,几代水彩画家都在为这个舶来画种的中国化而奋斗,作出了各自可贵的贡献。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而且要努力把西洋水彩画“学到手”,掌握其基本规律和语言特色,同时又要把中国画“学到手”,深谙其气韵、意境和笔墨技法,这才可能融会贯通,进入创作的自由王国。当今掌握了这“两手”的水彩画家实在太少、而出身于丹青世家,兼学中西画的画家梁桂元的优势恰恰在这里,因此,他的水彩画既有水彩透明轻快、色彩明丽、明暗清晰的特色,又有中国画的水墨韵昧和骨法用笔,且透出一股中国文人的审美趣味,这就是梁桂元水彩的特色。
往期回顾
闽都大家|八旬漆画家郑益坤:醉心大漆之万千姿态 不遗余力薪传技艺
闽都大家|百岁诗书大家赵玉林:翰墨载道,期颐之年再攀艺术高峰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陈洪亮 邱陵
编辑:林少斌
福州日报社微信矩阵 | |||
昵称 | 微信号 | 昵称 | 微信号 |
福州日报 | fuzhouribao | 福州晚报 | fuzhouwb |
福州新闻网 | fzxww83762780 | 福州晚报东街口 | dongjiekou-FZWB |
福州日报教育新时空 | fzrbjiaoyu | 福晚招考通 | fzwbzkt |
福州日报HAPPY团 | fzrbhappy | 爱晚团 | fzwbaw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