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闽都大家|军旅著名作曲家葛礼道: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

2016-06-28 福州新闻网
点击标题下「福州新闻网」可快速关注

人物名片


  1933年10月生于南京。中国音协会员,福建省音协顾问。解放初期考入华东军政大学,先后在军事学院文工团,防空军文工团,福州军区前锋歌舞团任演奏员、指挥、作曲、艺术指导。1959年赴中央音乐学院学习作曲理论, 后又从师于上海音乐学院陈铭志教授学习复调。50多年来,创作的音乐作品超过千件。


代表作品

  唢呐独奏曲《社庆》1965年在“为农村服务的音乐作品征稿”活动中获选由音乐出版社出版并收入《建国三十年器乐作品选》,琵琶独奏《畲族舞曲》,管弦乐合奏《台湾组曲》;歌曲《美丽的闽南》、《如今下雨队长笑》、《我穿上了新军装》等;舞蹈音乐《送盐》、《猎归》、《格斗》等。合唱《我家住在闽江边》被选为福州城市之歌,2010年被榕树合唱团带到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


    葛礼道近照。


  “我家住在闽江边哟,闽江两岸茉莉花鲜;山中有城,城中有山,还有一轮古老的月亮,挂在塔尖尖。”这是一首令福州人耳熟能详的歌曲,曲名叫做《我家住在闽江边》,16年前,高票当选为福州城市之歌,从此传唱在榕城大街小巷,可是许多人不知道,这首曲境甜美淡雅、旋律优美动听的歌曲,就出自一位久居福州50多年的军旅作曲家的笔下,他就是葛礼道。

  葛礼道今年84岁了,一落座,他亲手泡了两杯清香四溢的台湾高山茶,一杯给自己,另外一杯递给记者,“这茶水好,我一直都很喜欢,颜色翠绿鲜活,滋味甘醇甜美,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呢。”说着,葛礼道爽朗地笑起来,一个谦和有礼、平易近人的慈祥老者,令记者顿生亲切感。

  在葛礼道近60年的创作生涯里,他凭借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孜孜不倦、笔耕不辍,一大批脍炙人口、影响深远的音乐作品就像矿山里的宝藏被挖掘而出,呈现在世人面前。


抗战歌曲成音乐启蒙: “音乐也是一种武器,能鼓舞斗志”



年轻时候的葛礼道。

  1933年,葛礼道出生在南京城郊。虽然家里没有人从事文艺工作,可是,喜欢唱歌的母亲却让他早早地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

  那是在1937年,日军打响全面侵华的战争,不到4岁的葛礼道随着母亲、姑父一家南下躲避战乱。70多年过去了,葛礼道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日军的轰炸机盘旋在上空,机枪扫射无辜的群众,动辄向下投放炸弹,他时常为了躲避袭击趴在田埂边的斜坡下,战争的血腥残酷深埋在幼小的心田里。

  有一次,他和家人安身于一处难民所,突然,防空警报拉响了,日军的飞机由远而近,大家连忙朝最近的防空洞撤离。可是,母亲正好不在身边,他只好跟随大家一起跑,脚下一个趔趄,从楼梯上滴溜溜滚落下来,钻心地疼痛让他忘记了恐惧,站在那嚎啕大哭。幸好,一个好心人抱起了他,跑到防空洞,找到了他的母亲和家人。

  在外东躲西藏了大半年,他们还是选择回到南京。就是这段苦难的岁月,母亲哼唱了许多抗日歌曲,比如《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等,葛礼道听着,心里十分敬佩创作歌曲的人,“音乐也是一种武器,她能鼓舞斗志,增强抗战到底的信念。”

  葛礼道在南京龙潭小学读书时,经常在放学后悄悄来到琴房,在那架全校唯一的风琴上弹着,那一声声稚嫩而固执的琴声,似在诉说着对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的无限向往。

  军旅文工团里磨练技艺

  1949年底,16岁的葛礼道挥别家人,怀着满腔热血考入华东军政大学,这是一所为部队输送和培养人才的学校,从此步入军营。

  临近毕业,也许是看中他在音乐上的表现能力,组织上派人找他谈话,决定分配他到军事学院文工团。在这里,他不仅在钢琴、手风琴、打击乐等演奏技巧上更上一层楼,还客串起舞蹈演员,在《莫尔达维亚》、《白俄罗斯舞》、《乌克兰舞》等苏联民族民族舞表演里献艺,甚至在歌剧《白毛女》里饰演过苦大仇深的佃户杨白劳。

  在文工团里,葛礼道首次接触手风琴,由于此前有钢琴的弹奏基础,拉好手风琴自然不在话下。“别人弹出来的音像吃面条似的,呼噜呼噜的,拉得快了就全是糊的,没有颗粒性,而我拉的音很清晰,人家都大吃一惊。”

  当时,葛礼道还搞起编曲创作,一首旋律简单的军旅小调,被他引入变奏,“花样翻新后特别唬人,听起来就像是一首新曲目,再加上动作繁多,很有观赏性。”

  这样的一手好琴,在当时的确引起了众多手风琴演奏家的注意,可是,就在大家认为,这个年轻人即将在手风琴演奏上有更大成就的时候,他却为自己选择了另外一个方向——指挥。

  可是,那时候,还是小字辈的他,怎么让乐队听他的呢?葛礼道略带自豪地说,乐队里有十几把提琴,有一次,其中一个人提琴拉错了一个音,我当时就给他指出来,我说你刚才那个升号没有升啊,对方愣住半天,还说自己弹错了都听不出来,后来大家都服了,说我的听感好。


从感性表达趋向理性创作: “《社庆》是时代号角,成中国民乐经典之作”


  1959年,葛礼道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并合影留念。

  葛礼道说,1953年他调入北京华北防空军文工队,1955年转入军委防空军文工团,1957年随团调到福州军区前锋文工团,此后再未离开福州。

  1959年,对于葛礼道来说,是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年份,他参加了中央音乐学院进修班,之后又去上海音乐学院师从陈铭志教授学习复调。音乐对他来说,不再只是感性的表达,而趋向了理性的创作。

  唢呐名曲《社庆》就在这一年诞生。这首曲子堪称葛礼道最广为传颂的代表作之一,创作背景是人民公社的成立,选取闽南音乐作为素材,通过唢呐和乐队对奏,流畅跳跃的旋律既表现人们欢庆公社成立的热闹场面,也体现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的拼搏精神。

  《社庆》带给那个年代一种欢腾积极的气氛,它之所以成为中国民乐的经典之作,不仅是因为它受到群众的喜爱,更是由于它在唢呐演奏技巧上的全新尝试。

  1965年,在“为农村服务的音乐作品征稿”活动中,《社庆》最终获选并由音乐出版社出版,后来还收入《建国三十年器乐作品选》。同时,这首曲子也被作为各大音乐院校唢呐演奏的必备曲目,至今仍可在文艺晚会上听到。

  原福建省音协秘书长魏德泮说,2007年3月他组织作曲家代表团观摩香港中乐团音乐会,该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阎惠昌见到葛礼道时,说香港中乐团经常演奏《社庆》这首曲子,随即还能唱出其完整的旋律来,在场的汕头一位指挥家也同声哼唱,令人惊叹不已。


创作善从民间汲取营养: “足迹踏遍福建海岛前沿、深山哨所、战舰军港”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葛礼道与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常务副主席徐沛东在北京合影。

  50多年来,葛礼道的足迹几乎踏遍了福州军区的海岛前沿,深山哨所,战舰军港。他认为,继承传统不是墨守成规,发展传统又不能离开基础,要去淘取含金的砂石,经过冶炼,铸造出闪光的珍品。

  多少个春夏秋冬、寒来暑往,葛礼道以艺术家的赤城之心和军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去拥抱沸腾多姿的生活,去捕捉人民心灵的声音,去感受时代脉搏的律动,并把这些感受融入民族音乐的特色之中,创作出一首首或清新素雅、或雄浑豪放的音乐作品。

  对于创作追求的信念,他有3句经典语录,被人广泛引用:到生活的海洋深处去寻求感受,到民族民间音乐的土壤里去汲取营养,到世界的音乐文化宝库中取经借鉴。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改革开放伊始,针对农村实行包产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积极性这一生活实际,他创作了《如今下雨队长笑》和《我穿上了新军装》,时任中国音协主席的李焕之称赞道:“多么幽默风趣的歌声、生动的语言、活跃的音调。歌曲题材与内容的丰富多彩,是来自生活海洋的无比丰富多彩。”

  葛礼道久居福建,不仅熟悉那里的锦歌、南曲、乡风民俗,对侨胞的情怀,游子的恋情,有着耳濡目染的真切感受。在他众多的作品中,关于台湾题材的占有相当的比重。比如管弦乐合奏《台湾组曲》突破了民歌框架,在1983年的第三届“武夷之春”演出中获得最高奖,受著名音乐评论家李凌、赵枫和指挥家韩中杰赞誉。

  舞蹈音乐《猎归》在《全国第一届舞蹈比赛》中获音乐二等奖,这一节目被多家文艺团体带到欧美演出过,还被拍摄成电影。这部作品最大的特点是先编舞,再根据舞蹈的结构特征,在舞蹈的基础上作出音乐,一切以舞蹈为主。这也可以说是舞蹈音乐的一个创新之处。

  16年前,他又为第二故乡福州献上《我家住在闽江边》,成为福州市各合唱团和独唱演员常选的曲目。可以说,他的情被牢牢地系在福州这片挥洒着他所有青春的土地上。


刚直不阿秉性赢口碑: “评判作品从不受干扰 ,按艺术标准打分”

  葛礼道不仅才华出众,为人处世率直坦诚,敢讲真话,刚直不阿,对歪风邪气嗤之以鼻,极度鄙夷。他超凡脱俗的秉性,虽然得罪了一些人,却得到大多数人的称赞,赢得大家的口碑。

  上世纪70年代末,军区一位领导到前锋文工团指导工作。当时文工团有7位作曲同志,没有一台钢琴,大家希望团里买一台,却不敢说。

  葛礼道觉得这是合理要求,就向领导提出来,不料领导说:“我们要发扬小米加步枪的精神,战争年代我还在茶馆里搞创作。”葛礼道当即反驳说:“社会在进步,事物在发展,有了钢琴,对作曲者来说效率会高得多。”领导无话可说,后来就给每个作曲者配置了钢琴。

  还有一次,整编军区期间,有人给领导写条子,想把团里几台钢琴搬走,领导在会上提出来时,全场顿时静下来,空气显得很紧张。这时,葛礼道严肃地说:“钢琴对我们很有用,不知你们把它拿去给谁?是不是给领导的小孙子用?”就这样,制止了某些人想把公家钢琴分给家属小孩学琴用的不正之风。

  从部队退休后,他留在福州继续从事与音乐相关的工作,并被聘为福建省音乐家协会顾问。

  在担任顾问期间,他常常被邀请担任音乐赛事评委。无论是征歌评选,还是声乐比赛,他是最不会打感情分的。有一次,一位同行推荐他担任合唱评委,并希望他关照一家单位的合唱队。

  可是,该合唱队唱得一般,他没有打高分。他说:“我要尊重自己,要按艺术标准打分。”他这种公正的评判态度也影响了周围的评委们,所以,许多单位的赛事都喜欢邀请他担任评委。

  如今,已经年过八旬的葛礼道,业余时间还喜欢钓鱼、散步、品茗,亲近自然、享受人生。他以为人的真诚和对事业的执着,让身边的人都对他充满了敬意。



  《社庆》总谱封面。


各方评说

  金湘(中国音乐学院教授、著名作曲家):《猎归》很精炼,很动人,干干净净,雅俗共赏,值得学习。

  杜鸣心(原中央音乐学院任作曲系主任、著名作曲家):《猎归》是非常好的交响乐小品,篇幅不大,给人以振奋的感觉。

  李焕之(原中国音协主席、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当老农民听到了《如今下雨队长笑》这首歌,都禁不住咧开嘴笑了起来,它的确唱到社员心坎里去了,多么幽默风趣的歌声、生动的语言、活跃的音调。歌曲题材与内容的丰富多采,是来自生活海洋的无比丰富多彩。

  徐沛东(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副主席、著名作曲家):在我的创作生涯上,我个人受葛礼道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作为葛礼道老师的战友,同行,朋友,学生,我衷心地祝愿他一颗心永远年轻,祝愿他的创作永远保持一个旺盛的精力。

  魏德泮(原福建省音乐家协会秘书长、国家一级词作家、歌词评论家):他对名利看得比较淡泊,真正关心的是为社会作的贡献,还有真正享受生活带来的快乐。

  骆季超(福建省歌舞剧院专业音乐创作员、国家一级作曲):我1964年毕业就知道了,葛礼道的《社庆》在上海之春演出,起到了轰动的效应。我工作以后发现,吹唢呐的同志都必吹这种南方风格的唢呐曲,现在音乐院校也是必奏的。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邱陵

编辑:林少斌

福州日报社微信矩阵

昵称

微信号

昵称

微信号

福州日报

fuzhouribao

福州晚报

fuzhouwb

福州新闻网

fzxww83762780

福州晚报东街口

dongjiekou-FZWB

福州日报教育新时空

fzrbjiaoyu

福晚招考通

fzwbzkt

福州日报HAPPY团

fzrbhappy

爱晚团

fzwbaw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