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记者来到位于罗源县白塔乡的达伦石材厂,整个工厂大门紧闭,里面空无一人,厂内8台石材大切锯机已经被拆除。这是罗源县全力开展石材整治的一个缩影,目前,该县167家石材企业和112座矿山已全部关停。
石材产业曾是罗源的地方支柱产业,年创产值50多亿元,年创税收1个多亿元,全县矿山石材行业直接从业人员近万人,在外从事销售及其他衍生产业链的从业人员更是近10万人,占全县人口的40%。但是,石材产业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一直困扰着罗源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有效治理石材行业的环境污染,切实保障水安全,罗源县以强大的力度整治辖区内的石材加工企业与矿山,截至2015年12月底,实现敖江流域内饰面石材矿山的全面关闭;在2016年12月底前,石材加工集中区转产关停。2016年,罗源县石材加工企业转产关停被列入百日攻坚行动,要求必须确保完成任务。
2016年8月,罗源县成立了县石材矿山综合整治指挥部,县政府在财力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自筹10亿元资金,建立石板材加工企业关停补偿机制,兼顾广大从业人员和企业利益,统筹推进矿山清理封闭和石材加工企业转产关停,实现广大从业人员有序转产转业。截至当年12月31日,完成了167家石材加工企业、1779台大切锯机拆除,累计发放关停补偿款9.18亿元。
关停后,罗源县集合多方力量,对石材加工企业和关停矿山的整治形成长效机制。
“对于已经关停的矿山,我们以日常巡查为主,集合多部门力量,以乡镇巡查为主体,进行包矿到人,前期要求做到两天一巡查一报告,2017年6月以后,每个月不定期巡查2次以上,坚决防止关停矿山死灰复燃。”罗源县国土局工作人员陈刚告诉记者,国土局对涉及到矿山的违法行为,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查处。
在罗源县环保局监控中心的平台上,记者看到,19个浊度在线监测探头正对着几个重要的石材矿山和石材工业园区的流域断面进行实时监测。“除日常巡查之外,我们还通过在线系统对重点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如果系统报警水质浊度超标,我们就会派监察人员赶往现场查看,实现人员日常巡查与科技动态监测的有效结合,做到河流水质动态管理,提高处理率。”罗源县环保局工作人员许兆文告诉记者。
许兆文介绍,环保部门正在建设县、乡(镇)、村三级环保网格化平台,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对矿山、石材企业等重点区域进行划分,明确责任单位,便于管理沟通;环保部门与各村镇还形成信息报送联动机制,村、镇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进行处理。
关停后,曾经的从业人员怎么生存?记者了解到,目前,罗源县正在加大力度,积极推进石材加工企业转产升级。罗源县商务局局长郑卿告诉记者,接下来,罗源县将做好关停后石材厂房的综合利用,合理布局,招进一批绿色、生态、环保的企业项目,同时积极争取上级生态补偿,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