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福州365·百姓|汪东南:坚守碑刻18年 为逝者刻上圆满句号

2018-04-06 福州新闻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622o2p7fq&width=500&height=375&auto=0



48岁的汪东南,
是一家石制品公司的墓碑雕刻工。
18年来,
一台打磨机成就了他职业生涯的全部。
他愿用碑刻的方式缅怀生命,表达敬重,
为他人的人生刻上圆满的句号。



汪东南和同事正在看图纸,
准备按照图纸上的图案造型雕刻。
清明前后正是一年中他和同事最忙碌的时候。


汪东南戴了两层口罩即将开始作业。
2000年,30岁的他为谋生活,
随老乡从江西来到福州打工,
当起了墓碑工,
这一干就是18年。



汪东南主要负责石制品的造型雕刻,

将切割后的石头进行造型、雕刻、打磨。

对于这些步骤,他早已得心应手。



“干这一行,一定要有耐心。”
经过长时间的切割、打磨,
一块半成品石头在汪东南手中,
逐渐完成了图纸上的造型要求。


车间里机器切割、打磨石头
发出噪音在所难免。
在长时间噪音刺耳的工作环境里,
有着耳塞、耳罩和防尘口罩保护的汪东南
已经十分习惯了。
此外,针对粉尘方面,为加强环保要求,
工厂将作业过程中的石粉进行湿化,
形成泥浆回收利用,降低粉尘污染。


对于工作中的辛苦,汪东南看得很淡。
“干哪一行不辛苦呢,对吧?”
擦了一把汗,他又俯身忙活起来。
据介绍,受移风易俗、丧事从简的政策影响,
以及随着陵园的不断建设,
对石制品工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选材上要求选择
吸水率、光泽度、硬度更高的环保材料,
造型及设计风格也更加简约和美观。



原材料成本的增加,

环保技术资金的加大投入,

技术工人的慢慢流失,

利润空间在不断受挤压,

这个行业也在摸索中求生存。

据悉,目前该石制品行业的从业人员

多为“70后”“80后”,

难以注入新生力量。




看着一组组作品在自己和同事的手中完成,

汪东南的心里充满自豪感。

他笑着说:“能够换来客户的肯定,

我们的辛苦值了!”

“加工手艺老练,有很强的质量意识,

加班加点,任劳任怨。”

这是同事们对他的评价。

他还被公司党支部发展为党员,

多次获得“优秀员工”等荣誉称号。


在世俗的观念里,
这似乎是一份冰冷的职业,
但在从业了18年的汪东南看来,
却充满温度。
说:“做好墓碑就是对逝者的尊重。”


往期阅读

 

☞    陈文:为事业开拓市场 为家乡增添绿色

 陈伟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术拳的守望者

 林玉英:闲不住的社区热心肠

 燃气安检员李钦:给用户一颗“定心丸”

 油站安全员吴如辉的“小心愿”

☞ “90后”吴志超:愿做坚守软木画的新力量

☞ 燃气安检员陈炳辉:高效安检“活地图”

☞ 社区医生江国敦:居民健康是最大的褒奖

 “手抄报老人”郭永春:9年制作500多期,分享更多有用知识

 梅花奖得主吴则文:把虾油味的闽剧带到千家万户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包书平

编辑:燕宇

监制:林敏勇 刘必泳


想了解更多关于福州的那些事?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福州新闻网

福州市委市政府主办

福建省重点新闻网站


 掌上福州

苹果手机版

看新闻都用它


掌上福州

安卓手机版

看新闻都用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