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福州365·百姓|器官捐献协调员冯燕:做“人道”与“奉献”的摆渡人

原浩 福州新闻网 2018-10-03

福州新闻网

@这里,读懂福州!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720ttvewl&width=500&height=375&auto=0



“器官捐献是崇高的,

它将逝去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留在世上,

给予更多人生的希望。”

作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

冯燕终日奔走于医院与病人之间,

奔波于绝望与希望之间,

在死者与生者之间搭起生命的桥梁。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器官捐献不仅是捐献与分配的问题,

也涉及到更深层次的

文化、伦理、道德与法律。

在中国也曾有一段漫长的“冰河期”。

作为器官捐献协调员,

冯燕的工作鲜为人知却意义非凡。



“我的工作就是协助捐献者的家属

完成器官捐献的意愿,

同时为等待移植的病人带去生的希望。”

冯燕说。

在现实生活中,

愿意接受器官捐献观念的家庭并不多,

捐献成功的案例也不多,

冯燕的工作面临着重重挑战。



“随着观念转变,

器官捐献成功案例逐年增多,

但对患者而言依然杯水车薪。”

冯燕说,

“有的病人在希望中等待匹配的器官移植,

但更多的,

是在绝望中等待着死去。”

器官捐献需要得到家属理解,

也依赖专人来推动。



在与病人家属沟通时,

难免会触及到一些忌讳,

有口难开,

这是冯燕深刻的体会。

器官捐献之难,

在于家属对亲人罹难的悲痛,

在于新旧观念的碰撞,

也在于对协调员“动机”的怀疑,

要获得家属理解并不容易。



在医院,

冯燕更像一名“倾听者”。

她一边分担着病人家属的悲痛与呜咽,

一边给予病人家属安慰与尊重,

从中了解病人与家属是否有器官捐献的意愿,

确认病人生命不可逆转后,

尝试进行器官捐献沟通。



“最后能获得支持,

协调捐献成功挽救其他病人固然很好。”

冯燕说,

“同样,就算最后不成功,

也应理解,不应遗憾。”

冯燕的肩膀上承担了太多的泪水,

即使在忙碌的最后并没有结果,

冯燕没有放弃也无怨无悔。



凋零的背后伴随着生命的重生,

逝者生前就有器官捐献的意愿,

这个意愿最后也得到了其父母的理解。

在哽咽声中,

冯燕默默得陪伴逝者家属完成捐献,

逝者的器官将如同一颗生命的种子,

在另一片土壤里生根发芽。



在生命面前,

语言苍白无力,

见惯生离死别,

冯燕更懂如何面对与坚强。

“薄薄的一页纸上,

承载着生命的重量,

对于很多捐献者的家属而言,

亲人只是换了一种形态,

活在另一个生命里。”

冯燕说。



逝者的生命或许不再丰满,

但却用一种成全,

换来了更多生命的延续。

“在漫长的寻找背后,

或许就是幸福与希望;

在每一次忙碌背后,

或许就是生命得到挽救。”

冯燕说,

“或许有一天,

器官捐献也如同献血一样被人们接受。”


往期阅读

☞  侯卓凡:肩挑责任 抗风而行

☞  杂技演员方斌:杂技带来挑战,也带来快乐

☞  周隽尧:黑白人生,步步无悔

☞ “高跷艺人”陈孝斌:将高跷踩进校园、踩出国门

☞  “墙绘少年”吴其鹏:为福州环境添“色彩”

☞  龙舟教练刘卫卫:传递团结奋进的龙舟精神

☞  王建民:从农民工到光学专家的华丽转身

☞ “马术教练”马宇佳:与马为友,写意人生

☞ “陶艺家”林阳:让精美陶器走进百姓生活

☞  金工艺人刘东:几十万次敲击,赋予金属“新生”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原浩

编辑:伊宁倩

监制:黄而海  刘必泳

想了解更多关于福州的那些事?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福州新闻网

福州市委市政府主办

福建省重点新闻网站


 掌上福州

苹果手机版

看新闻都用它


掌上福州

安卓手机版

看新闻都用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