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生未婚只做一件事!这位福州人是“清华男神”,也是真公子……

在北大燕南园55号门前

立有一樽老人的铜像

老人手拄拐杖,端坐凝神

慈蔼的面目于平和中

带着守护的光芒


图自北京大学新闻中心


铜像下方

刻着老人生前常说的一句话:

“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教书。”

这位执教了70年近百岁的老人

80岁还在给本科生上课

90岁还在带博士生

他就是经济学大师——

陈岱孙


陈岱孙

原名陈总,1900年10月20日出生于闽侯螺洲的一个书香家庭。


今年是陈岱孙诞辰120周年,20日下午,“一代宗师”陈岱孙纪念展在其家乡仓山区螺洲陈氏五楼举行,以图片、文字、实物等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代宗师”陈岱孙的风骨。陈岱孙生平研讨会同时举行,追溯岱老的人生历程。


陈岱孙出生于1900年,1927年被聘为清华经济系教授,1929年兼任清华法学院院长。1953年10月调入北大经济系,任系主任至1984年。诲人不倦的他,80多岁还坚持上讲台,95岁仍主持博士生答辩,被朱镕基尊称为“一代宗师”,他的学生则亲切地称他为“岱老”。


朱镕基给陈岱孙先生的祝寿信件


陈岱孙治学严谨,毕生精力倾注于学术与教育事业,在财政学、统计学、国际金融、经济学说史等方面都有极高学术成就。


作为陈岱孙故乡,螺洲镇将举办系列活动,以纪念陈岱孙精金美玉的人品与刚健笃实的一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这位一代宗师的一生

陈岱孙,1900年出生于福建福州。陈家世代书香,最辉煌的时候,一家之中曾有六子中举,“兄弟三进士,同榜双夺魁”,咸丰二年进士陈承裘之子为清末最后一位帝师陈宝琛,他是陈岱孙的伯祖父。陈岱孙的外祖家也非常显赫,外祖父、舅父都是清政府驻国外的公使。无论父系还是母系,陈岱孙的家族皆堪称名门。




1


二十六岁便在清华任教


1943年,西南联大,经济系。


课室被学生们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经济系自己的学生,还来了许多外系外班的人。然而,这门大受欢迎的课并非什么通俗有趣的课,而是一门充斥着大量抽象名词的专业课——经济学概论。它居然吸引了那么多人,足见教授的不凡。


离上课还有五分钟的时候,一个高大的男子走了进来。他穿着熨烫妥帖的深黑西服和雪白衬衫,挺拔身姿似临风玉树,他站上台,微微一笑,那种从容不迫的高贵气质,顿时让喧嚣的课堂安静了下来。


他不急不缓地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英文单词——“wants”(欲望,需求),然后,便从这个词开始,逐一讲述人们经济活动的起源、动力,接着再讲效用、供求、价值。他的讲解精练而条理清楚,一口国语说得抑扬顿挫、字正腔圆,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据学生们说,听完他的课,笔记稍加整理便是一篇经济学佳作。


有时,他会停下来,做一些课堂解答。


“老师——”有人举手。


他的解答耐心而细致。


不久,又有人问类似的问题。


他道:“这么笨?”


同学们哄然笑开,他微微扬起的嘴角有一丝善意的笑。


这位有着中国传统学者的从容不迫和英伦绅士的细致周密,还有着恰如其分的幽默感的教授,很快便成了联大学生的偶像。


陈岱孙是家中长孙,自幼聪颖,六岁入陈氏私塾,在祖父的督促下,学习了大量的中国典籍,而外祖父为他请的英文教师,也帮助他打下了良好的英文功底。十五岁的时候,他考入当地有名的鹤龄英华中学,以两年半的时间修完四年的课程,考入了当时极为难考的清华学堂。


两年后,他成功取得了公费留学的资格,负笈美国。他博士学位攻读于哈佛大学,是当时班上最年轻的博士学位获得者,同时,他还获得了美国大学生的最高奖——金钥匙奖。毕业后,他在欧洲各国短暂游历,尔后回国任教于清华。


陈岱孙在清华任教之初


那一年,陈岱孙不过二十六岁。



2


爱慕者无数 却终身未娶


出身世家,少年成才,留学名校,高大俊朗,而且还会“打篮球、打高尔夫球、游泳、打网球、打猎、跳舞,尤其桥牌打得精彩”,这些特点简直是爱情文艺小说中一干男主角的标签,当时的陈岱孙完全符合小说中“王子”的特点。


很多年后,他的学生还记得他在网球场上的风采,说“在学校网球场上……陈先生风度翩翩……陈先生打网球,频频上网拦击制胜,引人注目”。据说,不少联大女生在找男友时,都声称自己要找一个像陈先生一样的人。


有那么多爱慕者,然而,他终身未娶。


以九十七岁高龄辞世的他,独自走过了一个世纪的漫长时光。


据说,陈岱孙终身未娶是因为一个女子。


十九岁那年,他与他的同学同时爱上了一位女子。两人相争,又恰逢要出国留学,于是两人击掌为约,谁先得了博士,谁娶其为妻。


本科毕业后,陈岱孙毫不犹豫地申请了哈佛大学。在哈佛,他的同班同学里有后来提出“垄断竞争”学说的张伯伦,有后来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奥林,与他同级的二十多人皆不是泛泛之辈,可他发誓要胜出,为此他不惜一切。


没有旅行,没有假期,除了两个夏天离校参加中国留美学生夏令营的二十天,他几乎没有离开过波士顿。


在哈佛读了七八年博士却拿不到学位的,大有人在。然而他只用了四年,就如当初离开中国时设想的那样,学成归国,并任教中国最高学府。


然而,等他归来,她已嫁作他人妇。


此后,他一生都不曾娶妻。


关于陈岱孙的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据许渊冲说,陈岱孙终身不娶,为的是一个叫王蒂澂的女子。在美国留学的时候,他和一个校友同时爱上了她,然而,王蒂澂选择了他的校友,他也坦然退出,独善其身以终老。


这个版本的故事流传得更广,故事中,王蒂澂选择的那个男子叫周培源——中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共和国“两弹一星”元勋十有八九是他的门生。


和王蒂澂结婚时,周培源二十七岁,是清华大学物理系的教授。同陈岱孙一样,他也是清华学堂选送的公派留学生,于加州理工学院取得了博士学位,并获得加州理工的最高荣誉奖。他的家世背景虽然不及“螺江陈氏”那么显赫,却也是书香门第,他的父亲考取过前清的秀才。清华校史馆中曾经有过一张合影,照片上的周培源挺拔儒雅,与一旁的陈岱孙相比毫不逊色。


一样的名校出身,一样的英俊潇洒,一样的才华卓越,在这两个不相伯仲的男人之间,王蒂澂选了周培源也不足为奇。


据说,王蒂澂与周培源的婚姻也极为美满,数十年后,曹禺还对周培源的女儿说:“当年,你妈妈可真是个美人,你爸爸也真叫潇洒。那时,只要他们出门,我们这些青年学生就追着看。”他们的女儿说他们“一辈子都没有红过脸”。


这两个版本的故事究竟哪个是真的,已无人知晓。


周培源、梁思成、陈岱孙、林徽因、金岳霖、吴有训,孩子为梁再冰、梁从诫


前一个版本的故事,作者唐师曾承认过自己不敢核实。当年他还在北大念书的时候,多次拜会过陈岱孙,可是,“我提出过各种天真而愚蠢的问题,可就是不敢核实当年盛传于学生间的传说。环顾四壁,我相信师兄们所传是真的,从个人情感上讲,我更愿意坚信这是真的。因为这不仅与我内心儿女情长的英雄模式暗合,也更加重岱老在我面前千钧泰山的超人威严。”


而后一个版本的故事,陈岱孙的外甥女唐斯复以及周家的女儿们也都予以否认。唐斯复曾特意撰写《失实的故事》一文澄清,申明陈岱孙和周培源是情敌,不过是某位“天才”异想天开杜撰的“三角故事”。唐斯复说:“我母亲看了大字报回家问:‘大哥,这是真的吗?’‘瞎说!’陈先生回答得斩钉截铁。同一时间,周培源的女儿也回家问妈妈:‘这是真的吗?’得到的回答同样是:‘别听人瞎说!’”


细究起来,后一版故事的作者许渊冲,1943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1944年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就读。按理说,他应该比1978年才进入北大的唐师曾更了解陈岱孙的事迹。


然而,陈岱孙与周培源却丝毫不像“情敌”,他们是很好的朋友,友情持续了近五十年。


陈岱孙是周家的常客,周培源的头发白得早,他开玩笑管周培源叫“周白毛”,时常带小外甥女唐斯复去周家玩,唐斯复说:“周培源看到我们,总是挥动双手,高呼:‘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周夫人就把家里的好东西抱出来给我们吃。”


周家的孩子都管陈岱孙叫“陈爸”,“在我们眼里,陈爸总是一副模样,高高的个子,挺拔的身材,稳健的步伐,慈祥深邃的目光,喜怒从不形于色。父亲常说陈爸是‘gentleman’(绅士派),学问好,为人宽厚、正直。妈妈说陈爸讲故事,听的人肚子都要笑破了,而他依然平静如水,就像什么都没说过一样。”长大后的周家孩子对陈岱孙也特别好,“不论哪一个出国、出差回来,买的东西第一个送陈爸。”


周培源抱周如玲、陈岱孙、王蒂徵、金岳霖扶周如雁、朱自清、李济侗扶周如枚


陈岱孙和周培源关系这样和谐,对于他们是情敌的说法未免也太过荒谬。他的外甥女唐斯复也说:“他是独子,父亲的这一房需靠他传宗接代。就他所受的渊源家学的熏陶和为人之任的传统教育,他绝不可能为爱恋朋友之妻,忘却自己的责任,无视母亲因他未婚而终生焦虑,做出有悖于伦理道德的事。”


不过,在西南联大的独身教授里,金岳霖爱恋林徽因,也是林家的常客。他终身未娶,最后,是林家的孩子照顾了“金爸”的晚年。


陈岱孙究竟有没有爱过王蒂澂,从传闻和否认里寻不出真相。只是,当时光渐行渐远,那段传说里的三个人都一一离世,人们却怀念起那个年代的纯情。


他没有打扰过她的家庭,没有给她造成过困扰,当她有困难的时候,他总是站出来,“我家孩子多,母亲又体弱多病,家里开销大,钱不够用,经常是陈爸慷慨解囊相助。”


抗战期间,陈岱孙(左一)、金岳霖(右一)与周培源全家在昆明


关于陈岱孙的独身,他的外甥女唐斯复说过一个完全不同的理由,她说:“正因为陈岱孙先生求学、治学专心致志,性格内向、矜持、洁身自好,又强调婚姻必须两相情愿……还因为父亲逝世尽孝服丧失去婚姻良机等原因,让他独自度过丝毫没有蝇苟的纯洁一生。”



3


任教七十年 一生献给教育


不管陈岱孙独身的原因是不是真的这么简单,唐斯复对陈岱孙一生的评价却是中肯——“纯洁”。他任教七十年,把清白的一生悉数献给了教育事业。


抗日战争打响的时候,他连家都没来得及回,直接随清华南迁。抵达长沙时,除了身上穿的一件白夏布长衫,别无长物。


他一贯是整洁的人,在他自己家中,衣物、书本甚至杯碟都摆放在固定的地方,床单被罩都浆洗得洁白如新,甚至烧水的茶壶都套着针织的套子。可是,清华南迁时,教授们一起住在条件简陋的大升旅馆,有人因此产生摩擦,他与朱自清同居一室,却没有一言抱怨,还写了一副诙谐的对联,联语曰:

小住为佳,得小住且小住。

如何是好,愿如何便如何。


按理说,出身世家,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在清华工作又拿着四百银圆的高月薪,应该最不能忍受生活的艰苦。可是在西南联大的八年,他住过戏院的包厢,尝过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苦,承受过手稿在战争中化为乌有的打击,却依然坚持了下来。


在艰难的环境中,他也保持了自身的高洁。


解放北平前夕,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劝他去台湾,说:“这是飞台湾的最后一班飞机了。蒋先生请您一定动身,到台湾再办清华大学。”


他谢绝了,因为国民党的腐败让他失望,他不愿再接受国民党的统治,他选择了留下。


他一直在接济和救助别人,就仿佛他仍是陈家的公子,不用为钱发愁。可其实,他也只是一个清贫的老人,他的生活也时常陷入困境,直到1995年,他的月工资实发也不过八百六十元。



1995年,他九十五岁生日的那天,北京大学为他举办了盛大的庆祝会,他的学生们从世界各地赶来,有的已白发苍苍。


他的致辞简短极了,他说:“在过去这几十年中,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一直在学校教书。


他曾有过富足的生活,可始终觉得钱是身外之物。他经历过贫穷,然而在最艰难的环境中,也没有丢掉从小教养得到的高洁。


陈岱孙著作封面


他是真正的公子,也是真正的先生。


1997年,他去世了。


更多内容看这里!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关注“福州新闻网”


发送以下关键词

即可获取相关信息


1.发送“公租房”,即可获取福州公租房相关信息。


2.发送“举报”,即可获取福州各区县境外返榕人员、房屋结构安全隐患举报电话。


3.发送“招聘”,即可获取近期福州市及各区县的招聘信息。


4.发送“划片”“摇号”“中考”“高考”等关键字,即可获取开学、中考、高考报名、考试等相关信息。









福州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综合福州古厝、闽都文化研究会等

记者:吴晖

编辑:申哲

监制:黄而海 刘宝英




往期推荐

快讯!陈杰当选台江区区长
明确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城镇户籍子女可继承!
痛心!9人死亡!国家卫健委重要提醒
觉得好看,你就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