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访延安 看陕钢丨三秦大地的陕钢气质

2018-04-27 陕钢集团龙钢公司


 

蒋  殊(太钢集团)

3月底,正是浅春时节。离开太原的时候,春风这把剪刀正细致而耐心地在柳枝上劳作着,精心栽剪着一条条嫩绿。

一入西安,春却先一步到了深处。也不由分说,将人裹入花红柳绿处。

更浓的,还有陕钢人迎过来的一张张笑脸。

“访延安,看陕钢”拉开帷幕。

                  

陕北,红色大地的延安春风

陕钢工会主席陈敏锋说,亲近钢铁之前,一定要先访延安,这样就会知道陕西钢铁的力量从何而来。

这个建议,彰显了陕钢人的自信与大气。

延安,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陵寝所在地。这是《史记》中记载的唯一一座黄帝陵,号称“天下第一陵”。但更多人对延安的印象,还是革命圣地。延安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地形,被称为“塞上咽喉”与“军事重镇”,更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也因此,当中央红军于1935年10月艰难翻过雪山,穿过岷山,越过六盘山抵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后,延安就注定成为一个伟大的地方伫立在国人心里。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一群伟人扎根此地十三年,用过人的才智与胆识,培育出一种独特而卓越的精神,便是永恒而响亮的延安精神。

杨家岭的风里,也透出一种非凡的气质。那是因为,一群开启了新中国的领路人长期与这里同呼吸共命运。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个个伟大的号令从这里发出,穿山越岭,抵达四面八方,换回胜利的捷报。今天走进,拨开遗落的硝烟,还能看到当年谱写的南泥湾开荒之美,党的“七大”之魅。更有那对新文学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影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余音,嘹亮在耳边。

杨家岭的窑洞,就是陕北最简单的土窑洞,依山而挖,土里土气。可这简陋的窑洞又非同凡响。就是在这里,毛泽东与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会面;还是在这里,他大手挥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惊世宣言!

充满战争与硝烟的杨家岭,并非全是冰冷的刀锋,也会有浪漫涌动。邓小平与卓琳,孔原与许明,双双在这里喜结连理。他们的婚礼进行曲中,点缀着一道别致的音符,那就是远方送来的炮声与枪声。

那样艰苦,复杂,困难的处境中,得一个志同道合的爱人,身边日日有温情流动,战斗的力量也必然会与众不同。


有人说,与杨家岭相比,枣园更田园。确实,这座园林中不仅走出刘少奇与王光美这对情侣,光阴中至今镌刻着刀光与柔情携手走过的印记。追悼张思德的哀乐在上空时隐时现,“为人民服务”的呐喊回荡耳边。

据说,蒋介石于1947年曾来延安,特意到了枣园。他紧锁的眉头里,卷着太多疑虑:这样不起眼的窑洞中,毛泽东非凡的谋略与卓绝的斗志从何而来?

枣园的墙上,两张照片异常动人。一张是毛泽东、江青与女儿李讷,另一张是周恩来与邓颖超。那根本不是叱咤风云的伟人,不是万众瞩目的国家领导人,而是你侬我侬的平凡爱人,是烟火味十足的红尘百姓。若不是时代大潮的强烈推动,他们会不会更乐意安坐阳光下的柴米油盐中?


延安的惊艳,不仅仅在它的红,比如清凉山。走进之前的想象里,它仅仅是一座山。那几天气温一直很高,没想到一到清凉山脚下,迎过来的竟是呼拉拉一股清凉的风。既是清凉山,人们便笑着接受了这一独特的迎客方式,纷纷打开行李箱添加衣服。

一脚踏入万佛洞,炫丽与圣洁的气息扑面而来,一颗心抑制不住砰砰跳动。那一瞬竟然忘记,身处红色延安。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眼神及处,全是佛。大的,小的;站的,卧的;思考的,含笑的……不一而足。导游说共有10014尊,故称万佛洞。天然的石壁,天然的佛。自唐以来,相携相偎,一路走到今天。

更让人惊奇的,是从1937年初到1947年,中央印刷厂印刷车间就设在这个万佛洞及周边大小寺庙里。延安的红色风,以这样的方式吹上清凉山,长达整整十年。


想那时,中央党报委员会、新华通讯社、解放日报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央印刷厂、新华书店等众多大咖级新闻出版单位齐聚清凉山,共谱抗战事。一道道红色的电波,一串串振奋的捷报,一份份绝密的消息,一声声战斗的号角拨开弥漫的烽火,前赴后继,飞出清凉山,越过凤凰山,翻过宝塔山,淌过延河水,传向急切盼望它们的远方。

有远方,就会有诗。陈毅元帅挥毫相问:

试问九州谁做主

万众瞩目清凉山

万佛啊,无论是初建的唐代,后来的五代,还是宋元明的鼎盛时代,都承诺着初建者对佛的祈愿,护佑着延安这座古老的城池。清代后尽管慢慢衰落下来,还是不忘初心,张开佛的博大胸怀,护佑着一群执着坚守信仰的人走出困境,开创了新中国。


带着满心喷薄而出的恢宏气魄,下山。山门处,却发现导游图上万佛洞之上竟还有卧佛寺琉璃塔等多个去处。问随行的导游。她一笑:咱此行走的是红色路线,其它地方就不去了。

如此,便替我许下与延安的下一次约会。

陕西行结束后回家,正是清明。陕钢朋友特意发来2018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电视直播视频。这个此行未能去往的地方,以这种方式,暂了了心愿。



关中,司马故里的龙门传承


路途是颠簸的困顿,车中人沉沉睡去,偶有几声窃窃私语,在耳边忽明忽暗充满暖意。不知道多久后突然醒来,想换个姿势再睡。却被车窗外一片景色迷了眼。是哪里?车依然在高速,以它的速度行进。可是,那一片一片的绿,不同的绿,以及一树一树的花,不同的花,挑逗着惺松的眼。

完全醒来。玉兰,桃花,刚刚认识的紫荆,还有一些不识名字的在眼前此起彼伏。忽儿,几处房屋随花飘过。该是一个村庄吧?想记下来,可是没有名字。遗憾中前行,“司马故里”四个字却透过车窗跳进来。才恍然,原来,不觉间已踏入司马迁的故乡。

司马迁啊,两千多年以后,我竟来到你的故乡。这是你少年时代耕读放牧的地方。尽管,已完全不是当年的模样。可它终究是你的故乡,那一草一木里,依旧含了豪气、倔强与隐忍的力量。    

      韩城,韩城。

一下车,来不及进店,急急问门外的主人,院中的树叫什么名字?  

紫叶李。与我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名字,花却已是引领了我半路的老朋友。

韩城无处不飞花。即便是偶尔无花的路上,也要从哪里缥缈出一阵歌声,把漂移的一颗心抓回,任由那个叫兰花花的女子揉碎。

“龙门”,是韩城的别名之一。


一条鲤鱼,一跃而起,成为龙。多年以后,一个钢厂以鱼的姿态低调进入这龙兴之地。陕钢集团龙钢公司,就处在北依龙门,东临黄河的好地段。登上龙钢,传说中的“鲤鱼跳龙门”处就在视线里。龙门精神,黄河精华,相继注入这个名为龙的钢厂。如今,60年过去了,他们在这里喷薄而起,从无到有,由铁到钢,步步升华。

升华至钢铁里,升华至生活里,升华至人心里,升华至鼓声里。

那一天,龙钢公司门口,韩城行鼓响彻云霄。那一刻,我似乎听到西汉战场上激烈昂扬的鼓声,影像里交替叠加的是李陵与司马迁痛苦的脸庞与身影,一个是回不去,一个是盼不归。


一阵“嗨——嗨——嗨——”的吼音,喊回恍惚的我,才知我处身龙钢味道的韩城行鼓里。眼前是钢铁般的豪情,是溢满龙钢味道的笑脸。

一直觉得,激情四射的笑脸必然来自心底的热爱与自信。这些行鼓表演者在龙钢公司门前,以霸气与豪迈将我们这些外来者入侵。

这是一群内心燃了火的人。那火从心底升腾着,升腾着,扩散到身体中的每个角落,喷涌,喷涌;蒸发,蒸发,最后汇成一个点,尖锐地凝在鼓声里。听吧,那沸腾鼓声里充满黄河的咆哮与怒吼,交织着鲤鱼跳龙门的豪迈与气势。

大河浩荡。周围的花都屏了呼吸,侧耳,不语。连扬花也豪迈地入境,纷飞在空中,随鼓点以从未有过的妖娆姿势翻动。

这鼓声,以惊人的力量与渗透力发散到周遭每一个生物的细胞里。这动人的春色,顷刻间布满律动的音符,一串一串,无所顾忌洒在这春光里。

上午的阳光也受到感染,以最豪情的温度洒下来。那个男子,那个在队伍中不停飘移的男子,内心仿佛喷涌着黄河的力量,也释放着大河的气势。他激情似火地吼着,纯净豪迈地笑着。鼓声在他手里大气磅礴地热烈着,曲折迂回地翻滚着。指挥者也忍不住双脚腾空而起。整个队伍便飞起来,唱起来,笑起来,舞起来。

那远古时期擂响战鼓的士兵啊,是不是也如这般把浑身力量撕裂在鼓声里,激励着队伍奋勇行进?

眼前的人们,集体沦陷,热泪盈眶。我大声喊出一个“好!”,掩饰着眼里湿润的冲动。

坐进会议室,内心久久无法平息。龙钢人又趁胜出击,将一个又一个故事端出来。那个在几千度高温炉前拎着一桶油喊着“让我上”的男子,那个为了让同事多休息一分钟坚持汗流浃背在炙热前烤了15分钟的汉子,让我再一次泪眼朦胧。这些普普通通的钢铁工人,以坚韧刚强的善良担当将人们心头的柔软触碰得一塌糊涂。

由此明白,陕钢这个钢铁家族中的普通一员,在得不到如龙头企业那般扶持力度的情况下,为何会不断实现历史跨越,像钢铁老大一样捧回产品金杯奖。正在于,企业不断吸纳积聚来自远古的力量,化为实际行动填充融化着员工的心,员工则像那奔腾不息的黄河水,咆哮着回报企业以浩瀚的激情。

是夜,收起沸腾的心,跟着陕钢人入了韩城老城。静谧的文庙,散发着元代的气息。寂静的建筑中,遇一位女性工作人员。问她是下班了才不收门票吗?她说去年八月就统一取消了。这座陕西省现存十三世纪以来较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群于是敞着胸怀,接纳着四方宾朋。如此安静的古建群内,灯光下的女性工作人员安静整理着手头书籍。问她怎么还不下班?她说要到晚十点。一个人,怕吗?她笑:好多神。

出来,路遇秦腔,就在老街上。四位演员已化好妆,乐队也就了位。戏台就是文庙出来的小巷,铺一块红毯便是舞台。简单的布景,简单的灯光,却是精致的妆容。趁着未开场,小心询问演员可不可以合个影?三位不忙的很大方,起身。拍完时,旁边的花脸笑过来:怎不和我拍?喜悦地与他同入镜。后来才知道,戏是《二进宫》,花脸是“徐延昭”。

小小场地,唱的动情,拉的动容。身边来来往往,行人在戏中随意穿行,大胆游客也可自由入镜。我也小心走到他们身后远远拍下一张,身边拉二胡的老者看到后几次提醒:站的太远,再近点。众多游客面前,我还是没好意思再次闯入他们的戏中。

一出毕,票友登场补位。演员如在无人之境,紧张地换妆更衣。韩城的老城还有长长的距离没有走完,于是离开,从戏中回到人生。

一行人徜徉在老城。白日早已进入深睡眠,夜却越来越欢喜。韩城的夜,真让人留恋。窄窄的巷道,或朦胧或明艳的灯光,羊肉饸饹,辣子蒜羊血,羊肉页面,搅团,一瓶啤酒,即可醉人。扭身,再从路边老板手里接过一个花椒酸奶,边走边品。间或,耳边隐约又袭入一阵《兰花花》,阵阵撩人。

不得不感叹韩城这座县级小城丰富的文化内容,也由衷想长久置身这样明灭的夜,这样鲜活的街巷,这样悠闲的人流中。

韩城虽小,底蕴厚重。犹记白日在城南,跨过芝水上的石拱桥,一步步迈过岁月悠久的司马坡。那深深浅浅斑斑驳驳的痕迹里,既镌刻着高山仰止的旷世雄才,又布满司马迁的屈辱人生。

历史都已远去,韩城却精心保存着这些曾经的风云。他们咀嚼,翻拣,消化,珍存,将这些宝贵的精神代代传承。



陕南,油菜花中的汉钢性情


一进汉中,换了天地,也修改了阅读模式。

汉中在陕西最南端,是中国最美的“汉人老家”,处于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水源头。这个最早的“天府之国”,成了与陕北、关中完全不一样的江南风情。行走至此,将三秦大地之美延伸到极致。

之前司机师傅就说,此时正是油菜花最美季节。若是到了清明遇一场雨,便是落花遍地。然而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次日一早,风把我吹醒。

拉开窗帘,汉中笼罩在阴雨中。似乎吹了一夜的风,落了一夜雨。冷些不怕,只担心那娇嫩的油菜花,被风雨吹落。

出门急问当地人,油菜花,可被夜风吹落?他们笑:远客还未欣赏,它们不敢太脆弱。

果然,路上依旧铺满如前一日浓烈的黄,滚滚而来。在风中,在雨中,摇曳着风华正茂的好姿容。

这是一个被油菜花装点的时节, 也是一个被油菜花缠绕的城市。


我是穿着与油菜花同色的毛衫进入片片花海的,是为纪念一夜风一夜雨之后的这些花坚强。油菜本是一种油料与经济作物,但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人们闲情逸致的增加,其花的观赏价值一路飙升。季节一到,人们便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跑入丛中随花绽放,心情与那些被无边的黄吸引而来争相授粉的昆虫一样欢愉。那一刻,所有进入的人都成了花,包括男士,也是笑颜如花。那一刻,突然想到我家乡的荞麦花,土豆花,甚至苹果花,它们一年年默默花开,一岁岁暗然凋谢。它们的花,只为秋天的果实积蓄力量,无人关注它们的绽放。


油菜花是幸运的,于是它们极尽所能,在一年一季里喷薄着娇媚柔弱的力量与光芒。远处的梯田,映照着近处夺目的黄。层层叠叠,参参差差,起起伏伏,相互回应,相互怒放成对方的背景。

一路看不到一位农民,他们勤劳的身影却无处不在。前一个冷秋,他们在精心整好的地,用心施好肥的田野中扬起一双双手,撒下粒粒花籽。

那扬籽的手,几个月后便化为金黄的花。

汉中的土地,片片肥沃,因此油菜花是不择场地,不由分说的。一路走,一路有。甚至牛圈边,甚至屋檐下,甚至钢铁厂。

定军山的微风,轻拂着我满身的油菜花香。时隔多年,定军山早已没了当年战斗的锋芒,但那份逼人的壮阔、凛然与空灵还在,静守着这方水土与人类。

“得定军山则得汉中,得汉中则定天下”,可见定军山这个三国时期的古战场处于多么重要的位置。今天进入,似乎还回荡着当年蜀汉大将黄忠击毙曹魏大将夏侯渊的余味,余威。

想当年,那是怎样的一场英雄杀。那个时候,山下一定没有油菜花。

19年之后,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魂断五丈原。然而因汉中这个蜀国的门户未收复,“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未实现,一代人杰悲壮留下遗嘱,葬回定军山下,“死犹护蜀”。


今天,他的墓地除了千年古柏,还有罕见的珊瑚朴与凌霄花伴随,以及一对丹桂忠诚护卫。祠外更有紫荆樱花片片飞。

夜深人静,这些守护的花儿树儿草儿,一定会与先生窃窃私语,安抚着先生忍不住的声声叹息。

定军山,这个见证了刘备崛起与辉煌的大山,也留下诸葛先生的千古遗恨,还埋葬了多少如夏侯渊一样的好汉。风过了,雨停了,岁月淡了。它今天默然伫立于此,回味着从前的风起,静观着未来的云涌。


就在这现代的柔情与古老的壮阔中,走进陕钢集团汉钢公司。没错,一个铁骨铮铮的钢铁公司,也处在油菜花的包围圈中。

从来没有想象过,这柔媚的花香可以注入坚硬的钢铁。那一刻的感觉,似刚强的男儿与似水的女子完美融合。钢铁不再冰冷,从此走千山跨万水,一路散发着油菜花的香水味。


汉钢是一个新公司,也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公司,当年建设当年出钢次年达产的速度惊艳了所有人。与龙钢处在厚重的黄河与龙门之地一样,汉钢北临汉江,南依巍巍古战场定军山。独特的地理位置,特殊的人文环境,无形中培育着汉钢精神,塑造着汉钢性情。那天座谈中,听汉钢领导谈当年一无所有之际倾注所有力量在这不毛之地建设起一座崭新的钢厂;听女职工回忆当年深夜一个半小时走不出一公里路的恐惧与荒凉;听工会副主席兰茹讲春节之际将家属从近500公里外的龙钢接来,只为看一眼长久伏身这里的亲人们是否平安健康。丈夫与妻子,父亲与儿女……那是怎样的一场相见,有多么壮观多么深情的拥抱与凝望。

飞花时节走三秦,读三秦,品三秦,来自于陕钢的馈赠。全过程中,感受到文化这个魂已深深渗透进企业内心。在龙钢,在汉钢,组织者宁可舍弃那些推动经济效益的工艺流程,也要迫不及待将远方来的老师们推到一拨拨文学爱好者身旁。火热的生产面前,他们竟肯拨出大把时间,给这些钢铁战线上的中坚力量们留出追逐文字的空档。他们没有将来之不易的远方来客禁锢于自己的企业中,而是毫不吝啬将三月的三秦,飞花的三秦,历史的三秦,沉重的三秦,绽放的三秦,如数家珍般一一捧到这些热爱文字喜欢文化的人面前。正如他们最初所言,只有充分了解到三秦更多的历史与文化,才能全面感受到扎根于这片大地上的陕钢力量。

有一股力量,气度非同凡响。







为你的2018点赞


陕 钢 微 信

2018年第95期   总第869期

—————————————

本期编辑:杨云云

关注陕西钢铁 每天如期相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