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过去5年成绩如何?今年又将怎么干?今早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亮点逐个数!

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今天上午开幕,龚正市长作政府工作报告。


过去五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如何?2023年,上海将努力推进哪些重点工作?上海发布摘选《政府工作报告》要点,带你快速了解过去五年工作答卷和2023年任务清单,和每一位市民息息相关哦!一起来看↓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1过去五年,城市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


全市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大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7.8万元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7608.2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4.2%左右,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0件左右。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连续成功举办五届。外贸进出口总额连续两年超过4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五年累计达到1030亿美元左右、比上个五年增长15.8%左右。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4万亿元。五年累计新设各类市场主体225.1万户,比上个五年增长52.7%,每千人企业数量增加到111.1户、位居全国第一。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5.9万元增加到7.9万元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保持平稳,年均上涨1.9%。年均新增就业岗位58.8万个,年均城镇调查失业率4.7%左右。五年完成283.7万平方米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PM2.5年均浓度从2017年的39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5微克/立方米,如期消除劣V类水体。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全市公园从2017年的243座增加到670座。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五年累计下降20%左右。



2浦东引领区“王牌”作用更加凸显


全面落实中央支持意见,生物医药特殊物品入境便利化、大飞机制造“一司两地”监管模式、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监管创新等重大支持政策落地实施,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等重大改革举措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离岸通”等重大功能平台建成运行,配合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创制性制定15部浦东新区法规。



3“三大任务”全面落实,双向开放“三大平台”加快打造


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的重点任务基本完成。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和注册制效应不断放大,有力支持科技创新,科创板上海上市公司首发募资额、总市值均居全国首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全面落实,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持续提升,群众跨区域办事、就医更加便捷。进博会成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五届累计意向成交金额3458亿美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形成112项制度创新成果,38项成果已向全国复制推广。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扎实推进。



4坚持以强化“四大功能”、建设“五个中心”为主攻方向,凝心聚力提升城市核心功能


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持续强化。原油期货、“沪伦通”、债券通“南向通”、公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创新产品和业务推出,全国首家外资独资证券公司、公募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一批金融业开放项目落地。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持续增强。3家国家实验室成立运行,新型研发机构、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分别达到17家、15家。4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工建设,5个设施建成投用。



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高技术船舶、新材料、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达到20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分别从2017年的7642家、1665家增加到2.2万家、4942家。开放枢纽门户功能持续完善。



5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五年累计完成重大工程投资8645.7亿元


率先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功举办三届“五五购物节”,新增各类首店4881家。五年累计完成重大工程投资8645.7亿元,是上个五年的1.4倍,建设20多个100亿级以上、400多个10亿级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14号线、15号线等一批轨道交通线建成运营,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从2017年的666公里增加到831公里、继续保持全球城市第一。深入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口岸整体通关时间压缩50%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五年累计达到18.6万亿元左右、比上个五年增长28.1%左右。



6民心工程、民生实事扎实推进


五年新增养老床位2.65万张、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321家、助餐场所926个,社区嵌入式养老设施网络基本形成,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全面推行。各类托育机构达到1277个、是五年前的3.6倍,58.9%的幼儿园开设托班。完成4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4343台,建设筹措24.8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



新建10.1万个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加装49座人行天桥无障碍电梯,新一轮早餐工程新增网点3676个、示范点326个。新建改建市民健身步道512条、多功能运动场419片、益智健身苑点2627个。养老金、医保、低保等民生保障待遇标准稳步提高,面向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和物价补贴机制不断完善。残疾人服务保障水平显著提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创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中共一大纪念馆建成开放,上海天文馆、上海图书馆东馆、少儿图书馆新馆、上海档案馆新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建成投用。



7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黄浦江45公里、苏州河42公里岸线贯通开放,北外滩世界会客厅、苏州河华东政法大学滨水区域等一批新景观相继建成,完成801.6公里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中山公园、和平公园等一批公园拆墙透绿,建成“美丽街区”554个。碳达峰碳中和有力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在沪上线运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全面实现,在国家考核中连续三年保持优秀。基本形成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体系,新增森林30.1万亩、绿地5917公顷、绿道1072公里。



8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政府职能加快转变


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成效显著,五年累计减税降费超8000亿元,“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和“一业一证”改革深入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综合监管和信用监管等深入推进。首创并持续打响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品牌,总门户累计接入服务事项3588项,累计办件量2.97亿件,网办率达到84%。



92020年以来,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与新冠疫情作了顽强斗争


我们强化使命担当守卫国门,构建人、物、环境同防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最多的时候上海承担了全国62%的入境航班、53%的航空入境旅客、46%的进口冷链货物,为疫情条件下畅通国内外经济循环和人员往来作出了重要贡献。去年3月,上海遭遇空前严峻复杂疫情,在中央有关部门、全国各地和人民军队的大力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我们全力突破资源极限挑战,迅速将核酸检测能力从每日102万管左右提升至938万管以上,先后建成42万张方舱床位、扩充44家定点医院、设置12.4万间隔离房,有效遏制了疫情指数级上升势头,有力阻断了病毒快速传播的危险进程,打赢了大上海保卫战。



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

今后五年,我们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上迈出坚实步伐、取得重大突破。


第一,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8%,数据要素全域赋能、生产生活全面转变初步实现,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形成基本框架。


第二,创造高品质生活彰显新成效。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进一步增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基础保障类服务实现全覆盖。


第三,实现高效能治理开创新局面。“四早五最”风险防范处置机制更趋完善,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能力显著提升,上海始终位于全球最安全城市前列。PM2.5等六项大气常规污染物年均浓度全面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部分指标优于国家一级标准,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无废城市”建设高标准推进,公园数量达到千座以上,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全社会的新风尚。


2023年主要任务


1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进一步下降,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完成国家下达目标。



2

全力推进浦东引领区建设



推动实施综合改革试点,配合制定浦东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清单,推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政策在浦东特定区域复制推广,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跨境贸易结算和海外融资服务。新增25家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打造国际先进技术应用中心、国际人才发展引领区。配合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出台新一批浦东新区法规。



3

深入实施“三大任务”



推动实施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建设行动方案,深化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外汇管理改革试点。积极配合深化科创板制度创新,支持更多优质科创企业做大做强。全面完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推动重点合作事项和重大项目落实落地。



4

持续推动“五个中心”功能升级,聚力建设双向开放“三大平台”



深化提升三大先导产业“上海方案”,加快六大重点产业创新突破,大力发展四大新赛道,在未来产业五大领域加速布局。深化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加快打造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推进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改革创新。落实新一轮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支持政策,积极创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加快推进小洋山北侧开发等重大项目,启动建设东方综合交通枢纽上海东站。深入推进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强化在沪国家实验室服务保障,配合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


精心办好第六届进博会。深化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制度创新,全力推进水乡客厅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深化落实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加快培育发展民营企业总部、贸易型总部。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做好对台、港澳、外事、侨务工作。深化对口帮扶。



5

着力扩内需稳外需,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全力打造东、西两片国际级消费集聚区,办好“五五购物节”等重大促消费活动。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推动一批引领性强、带动性大、示范性好的高能级产业项目落地。开工建设13号线东延伸等轨道交通线,加快建设上海示范区线、沪苏湖铁路上海段等重要基础设施。启动建设原水西环线。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6

着力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牢牢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加快数字技术应用步伐,持续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深化经济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工业软件攻关突破,实施智能工厂领航行动,推进数字商圈、数字商店建设。系统化构建城市数字底座,加快建设国家级数据交易所、国际数据港和一批数据中心、算力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深化生活数字化转型。推动构建精准、普惠的数字生活服务体系,新增生活类重点场景10个,着力消除“数字鸿沟”。深化治理数字化转型。推进“一网通办”,深入推行免申即享、“好差评”和帮办制度。推进“一网统管”,推出一批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的应用场景。



7

着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高水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LNG站线扩建、分布式光伏建设,发展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推动海铁联运、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发展,实施超低能耗建筑项目200万平方米。推进碳普惠制度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启动实施新一轮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强化臭氧污染防治。开工建设52座雨水调蓄池,建成竹园污水厂四期,全面开展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快生物能源再利用三期等一批湿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建设绿色生态空间。持续推进“一江一河一带”建设,推动黄浦江共青森林公园段等滨水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加快建设环城生态公园带。着力打造公园城市,加快建设世博文化公园南区,新建公园120座。全面实施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第五轮三年行动计划。细化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工作。



8

着力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打造城市发展新的增长极



围绕增强城市核心功能,统筹生产、生活、生态需要,促进资源要素科学配置,加快形成多点支撑、多极发力的发展态势。强化主城区中心辐射功能。加快外滩、北外滩、世博前滩等高端商务载体建设,推动徐汇滨江、杨浦滨江、苏河湾等打造世界级滨水区,加快桃浦智创城、虹桥智谷、大零号湾等重点区域建设。全面推进五个新城建设。加快集聚一批企业总部、研发机构和要素平台。全力打造示范样板区,深化“一城一名园”建设,加快构建“一城一枢纽”,新建15所中小学、幼儿园,推进新城绿环、体育公园、文化新空间建设。加快推进南北转型发展。促进产业向高端、智能、精细、绿色方向发展,打响特色产业园区品牌,加快宝山吴淞和南大地区、金山滨海地区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增加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



9

着力弘扬城市精神品格,提升国际文化大都市软实力



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建设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成上海博物馆东馆等重大文化设施。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推进长江口古船考古发掘工程。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新增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5A级景区,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上海段建设,推动国际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功能提升。加快建设都市旅游首选城市,打造“一江一河游览”、“海派城市考古”等文旅精品。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建成开放徐家汇体育公园,举办上海网球大师赛等国际赛事,办好上海马拉松、上海赛艇公开赛等自主品牌赛事。支持上海体育健儿在亚运会等重大赛事上创造佳绩。



10

着力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建设安全韧性城市



持续优化疫情防控工作。准确把握疫情防控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优化防控措施。加强医疗资源储备和诊治能力提升,全力保健康、防重症,引导市民当好个人健康第一责任人,加快新疫苗、新药物研发转化。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划小做实基层治理单元,加强基层治理队伍建设。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和改进民族、宗教工作。扎实做好家门口信访服务等工作,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上海建设。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完成100公里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设置优化5000处公共空间休憩座椅,完成徐家汇等商圈景观灯光提升改造,建成100个“美丽街区”。改造22个易积水小区、11条道路积水点。守牢城市安全底线。



11

着力实施民心工程办好民生实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和市民持续增收。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强化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就业岗位55万个以上。强化养老托幼服务和社会保障。新增养老床位5000张、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5000户、社区长者食堂40个、社区托育托额3200个,统筹提高养老金、医保、低保等社保待遇标准。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营造无障碍友好环境。深入推进健康上海建设。深化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推动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实施新一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加快打造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进一步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全面推进“两旧一村”改造,完成12万平方米中心城区零星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28万平方米小梁薄板房屋等不成套旧住房改造,启动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3000台。建设筹措7.5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


资料:上海发布

推荐阅读

上海16区政府工作报告出炉!来看你所在区去年干了啥、今年怎么干→

上海出台实施意见落实计量发展规划,将在5个方面发力→

上海公布卫健领域“免罚”清单!这5类轻微违法行为将不予处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