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清华女生节珍贵老照片!那年我们18,你们在紫操上唱《童话》

2018-03-07 正月 兰崇 清华研读间

编者按


开学不足半个月,清华园里一年一度的女生节如期而至。你也许去年刚入学,对这个节日充满好奇;你也许忙学习或忙社工,在今天感受到了集体不一样的力量与温暖;你也许明年将毕业,对自己在园子里的最后一个女生节依恋不舍。

 

那么,你知道十几年前清华的女生节是什么样吗?对于毕业多年以后的你,清华女生节又将意味着什么呢?今年的女生节,研读间采访了几位曾就读于清华、现任职于清华的老师,看看那些年她们过过的女生节。或许将来的某一天,同为清华人的我们回忆起今年的女生节,也有相似的情愫。


那时候,清华的男女比例是5:1


作为非正式节日的「女生节」的起源已不可考,而「清华女生节则是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从清华1991级毕业20周年纪念大会上邱勇校长的讲话中得以证实,正是1991级校友创立了延续至今的清华女生节

 

「我觉得清华过女生节最开始是因为女生少,女生是一个珍稀的品种,男生面临极大的脱单、交往的压力,并且本身就发自内心地很尊重女性、很珍爱女生,很愿意和女生交往。」提到女生节的起源时,新闻学院2002级的凌云老师说。

 

凌老师提到的尊重女性和两性平等的观念也是清华的传统。1928年,清华正式招收的第一批女生入学后,学生们专门写了《四级级歌》(清华男女同校的第一级是当时的第四级),其中写道:「春来大地兮遍紫黄,共坐春风兮男女一堂,男女一堂兮吾级始创,始创,始创,吾级之光。」

 

2002年,凌老师还是清华的一名大一新生,那时候,清华的男女比例是5:1。在那之前,这个比例还要更高。凌老师说起了当时流行的一个老段子——「小时候,爸爸教育我说:中国的男女比例是107:101,如果不好好读书,你就是那个6!长大了,我考上了清华,发现清华的男女比例是7:1,我还是那个6!」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清华女生真的很少。

 

现在,清华男女生比例已经约是2:1,而女生节依然延续着它表达对女性关怀与尊重的传统,同时也成为了清华人表达集体归属感的节日之一


那时候,清华有了首届男生节


清华人表达集体归属感的节日之二,当然就是男生节了。凌老师入学时,也就是女生节创立11年后,正好碰上清华将每年的11月12日正式确定为男生节

 

2002年关于清华设立「男生节」的报道


「因为清华那个时候女生少,所以都给女生过节。后来大家觉得男生也应该过男生节,不然每年他们都过光棍节,最后就定11月12号是男生节,寓意着男生们都脱单了。」凌老师回忆道。

 

男生节时,清华的男生们享受到各方面的优惠「照顾」,清华女生为男生准备活动和礼物。它就像是女生节的一个反馈,体现的是相互关怀,相互照顾,相互表达。

 

无论是男生节还是女生节,都是清华各集体感情建设的重要载体,同学们纷纷为集体代言,感受集体的力量与温暖。汽车系2006级的张静一老师谈起女生节的集体意义时也很有感触:「大家一起过女生节是一种群体的共同回忆,这种感觉特别好,就像是一个集体的归宿感。女生节不像妇女节只有女方参加,而是有男生给女生准备活动,到了男生节,就是女生给男生准备活动。这是一群人为了另一群人做了一个事。」


见证她所带班级的学生过女生节后,社科学院的靳卫萍老师有相似的体会:「男女生之间渴望相互了解,女生节和男生节给大家提供了倾诉和表达的渠道,增强凝聚力和男女生之间的友谊。尤其是女生节,男生可能就趁着这个日子表白了。」


横幅上,有一代代人的流行语


大概2004年的女生节,凌老师就读的学院的女生节横幅是一个自制的横幅,红色底A3纸,彩云体打上「新闻MM最美」,颜色都是自己涂上的。那个时候的表达很含蓄,有些住在紫荆比较高的楼层的院系会直接挂一个条幅竖着下来,简单地写着「祝化工系MM女生节快乐」、「祝新闻学院的女生节日快乐」、「祝电子系的女生节日快乐」。


2004年左右的横幅

很单纯的祝福,简单、美好

供图:本科2002级校友李睿

 

很单纯的祝福,很美好,很清纯。」凌云老师说。

 

到2009年时,张静一老师班里的男生们则以班级为单位,挂了一条横幅,上面写着「很爱很爱你,汽!」。「清华的男生都比较内敛,平时不敢说,到女生节的时候每个人可敢写」,说起横幅的内容,张老师笑了起来。当时园子里横幅还不多,而那条横幅,至今还保存在张老师的家里。

 

2009年的横幅

这条横幅,至今还保存在张老师的家里

供图:本科2006级校友张静一


现在,男生们借着这个节日赞美女生,展现清华女生的风采,挂横幅的数量多了,表达也越来越大胆,拼智商拼创意。三位老师都觉得,最让人喜欢的是那些真情流露的、或是很有文采、或是突出专业性的表达。

 

「真正让大家觉得内心感到温暖,不在于说你挂了多少条横幅,语言多么地博眼球,有多少个点赞等等。走心、内心很温暖,是最重要的。


2018年的横幅

「那年夏天梳着马尾笑得很美」

供图:硕士2016级校友周春媚


就像老师们提到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流行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表达方式。现在,园子里很多宿舍楼里还出现了电子横幅。不同的表现方式,但都充满爱意和赞美。


那时候很用心,毕业后很怀念


敲宿舍门,给女生送一支花;

水木BBS上发帖,把对某某女生的祝福顶上「十大」;

在紫荆操场上唱《童话》

让老师帮忙说课上有测验但其实是在课间准备了惊喜;

到当时的古北口爬野长城,那时徐大叔家院子里有只狗,清华人给它取名叫旺财;

从班级经费里给每个女生出200块钱,每个女生由两个男生充当保镖,到当时还没拆迁的动物园批发市场买东西……


老师们讲着讲着,记忆拉出了十几年前清华女生节的画面

 

让凌老师印象最深刻的是她本科阶段的最后一个女生节。由于是在文科院系,班里男生比较少,前几年的女生节都「很没有趣味」,女生们对他们已经不报什么希望了。但到了临毕业那一年,男生们竟特别用心,悄悄地根据他们对每一个女生的印象,买了很多符合她们每个人特性的能挂在书包上的那种小玩偶。

 

「2006年,最难忘的女生节」

截图于班级纪录片《大肆》


没有一个重复的,是给每个女生量身定制的」,凌老师回忆起来依然感动于男生们的用心。他们给每个女生都做了卡片,精心P上女生的头像挂在对应的礼物上,晚上集中在一个宿舍给大家发礼物,还举着蜡烛,为女生唱了首梁静茹的《勇气》。

 

「没有一个重复的」

截图于班级纪录片《大肆》


让张静一老师印象最深刻的,则是她在清华过的第一个女生节。「很感谢创造女生节的人。刚上大学时课业压力很大,女生节这样的节日让我们有了除上传下达、评奖评优的活动之外更多的交集。」

 

那天早上,女生们听到有人敲门,打开门时人已经跑了,低头一看——门口摆有早餐。那时大家白天都在上课。但到了晚上,女生们回到宿舍时,一打开门看到房间布置了很多漂亮的千纸鹤。接着大家按照男生的安排一起去了班长的宿舍,进去发现灯关着——一步一步的惊喜,就像闯一道道关一样。


男生们给女生们准备了小烟火

供图:本科2006级校友张静一


 

最后女生们按照指示将笔记本电脑打开,看到男生录制的祝福,有夸有损,其中一句是,「希望你们进入大学之后越来越好看,而不是越来越磕碜。

 

岁月流逝,有些回忆虽记得片段,但总是模糊了时间,而这句关于「进入大学」后的祝福语,让张老师记得这是她在清华第一个女生节发生的事情。有时候就是简单的一句话,让人记住了一个时间


只要在清华呆过,都会对男生节和女生节有一种特别的感受,而且大家会普遍对某一次节日活动印象极其深刻,这种友情特别难忘,可能毕业之后还会很怀念。


那么,在女生节,你都收获了什么样的幸福与感动?


欢迎留言,研读间愿为你记录!





文字|正月 兰崇

编辑|雨城

责编|凉粉

鸣谢:凌云老师、张静一老师、靳卫萍老师

部分背景资料来源于清华新闻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