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人大代表候选人|车辆与运载学院博士生魏一凡
魏一凡
魏一凡,1998年1月生,中共党员,江苏扬州人。2016年进入我校车辆与运载学院学习(期间在我校经济管理学院获得经济学第二学位),2020年免试推荐至我校车辆与运载学院攻读本院博士学位。曾任班长、党课小组长、车辆学院学生会主席、车辆6党支部书记、学生对外交流协会会长、校团委组织部组长、校党风校风监督员等职,现任车辆学院团委书记、本科生思想政治辅导员。曾获国家奖学金,北京市高校优秀共产党员、三好学生、“先锋杯”优秀共青团员、优秀毕业生、首都“挑战杯”一等奖,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蒋南翔奖学金、“未来学者”奖学金,清华大学“挑战杯”特等奖,清华大学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先进个人、优秀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者、优秀学生干部标兵、优秀毕业生等荣誉。
人大代表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履行应尽的义务,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作为候选人,魏一凡感到“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够代表好本选区的同学们发声?“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过去一个月时间内,魏一凡通过访谈身边的清小研同学们,并与清华大学保卫处交通科,基建和规划处,心理中心等单位的老师进行交流,和校研究生会,校学生会,探臻科技评论等学生组织沟通,调研得到几个有机会同海淀区推动解决的方向,也希望收到各位选民代表进一步的意见建议。
意向提案介绍:校城融合发展,智慧健康低碳
基础设施 便利生活
2021年海淀区《政府工作报告》对城市规划提出了“精心打磨”的要求。海淀区内以学校为代表的地点人口密度大,在交通设施、城市规划等方面加强区内与这些单位的互联互通,有助于凝聚多方智慧和共识,为广大居民、师生员工构筑更加和谐美好、宜居易行的环境。
以清华校园周边为例,校园位于多个主干道的交汇处,学校周边的拥堵使得师生出入校受阻,也造成社会车辆通行不畅。解决这一问题有助于提升校园师生、周边居民和单位员工日常出行的舒适度和幸福感。
结合对保卫处交通科的调研座谈和实地探访,魏一凡梳理了学校东北门、东侧门(东三门)、清华东路西口、东南门、南门和西南门通往四环、西门和西北门等校园周边交通的具体问题,例如东侧门的红绿灯位置导致行人聚集,清华东路西口高峰期左转和直行车辆冲突导致通行速度慢,西门附近游客多、人车混行等。
清华东路西口晚高峰通行效率低
东北门早高峰进校不畅阻塞道路
这些问题的解决难点一是流程相对复杂,需要经学校反映至交通队,上报区、市级交管部门;二是对于交通情况的评估需要人力物力,对有关单位压力较大。因此魏一凡希望呼吁区内设立专项,整合研究力量,统筹规划方案。他通过调研发现简单的改变即能促进交通效率的改善:考虑“人车分离”,兼顾行人和机动车的畅通;减少不同方向交通参与者的流线冲突。
“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魏一凡发现,从上周末开始五道口路口已经实现了人行和机动车信号灯的分流,目前路口的通勤状况已经大大改善。为了能提交科学合理的议案,他以清华东路西口为例,统计了晚高峰期间各个方向车流和信号灯配时情况,并采用SUMO平台进行仿真。
清华东路西口机动车交通方针片段
初始情形(直行和左转混流)
改进情形(流线无冲突)
只需将高峰期直行和左转的相位交错开来,从北而来左转和直行的车辆延误时间能缩短一半以上,且总体通行效率上升,总延误时间减小了约18.81%。而进一步优化可以考虑采用参考文献中经典的设计信号灯配时的方法。
交通优化问题,细节多,情景复杂,魏一凡希望推动区内进行系统化方案制定。例如以清华为立项试点,周边开展智慧交通、智能网联的交通规划,促进“人车分离”的理念践行和动态红绿灯配时相位发展,先根据高峰期时段,调整信号灯的配时,再考虑设置感应式信号灯等措施。让城市精细化治理和智慧城市建设,从智能交通信号灯开始。
在城市规划方面,魏一凡了解到,包括学校的学堂路、清华路在内的多条主要道路都属于北京市道路红线控制范围,学校如进行相关地上地下空间利用,需要结合北京市的大型市政工程规划并获得许可方能实施。因此,他希望建议海淀区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尤其是涉及到周边的单位附近时,加强意见征询,沟通多方需求,便利大众生活。
一是挖掘地下空间潜力。例如对于清华来说,如果能实现教学科研核心区85%以上车辆转入地下的“无车校园”,能够释放约8公顷地上空间。二是校城融合。魏一凡考虑建议海淀区在“京张铁路遗址公园”后续规划设计中进一步征求周边高校师生、居民的意见建议,加强功能融合。例如设置供高校师生使用的公共休闲空间、会议办公场所、创业孵化基地、文化艺术空间等。
人文日新 温暖城市
积极心理品质培育
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国一直在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和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建设。
在心理健康方面,魏一凡希望建议海淀区广泛开展积极心理培育,在心理危机干预的基础上,加强提前积极引导;以多样化细节(如海报和宣传标语、放松空间等)构筑人文校园,温暖校园,引导学生直面和解决心理问题;将心理健康工作与导学思政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魏一凡面向在校的国际学生和留学同学做了调研,了解到一些国际高校中常见“You are not alone, you can tell your family and friends about it”,“It’s OK not to be OK”等主题的邮件、海报和标语,起到了重要效果。
图 波士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心理健康关怀宣传海报
在加强专业心理咨询资源投入的基础上,魏一凡希望能呼吁校园中普遍开展这些工作:
1、细节入手,建设温暖公共空间。在公共场所如教学楼和研究所的楼道、洗手间等增加“暖心瞬间”,重点覆盖校园的角落、危机事件易发地点等地,贴上治愈性的海报和宣传标语,并附上心理热线,例如“80%的研究生有过被压垮的感觉,大部分可能都想过退出”,“你有这些问题不知道该如何跟导师说么?”,“你并不孤单,拨打下面的电话来聊聊吧”……在关键时刻,一句温暖话语可能就会带来不一样的结果。
2、持续进行研究生心理健康评估,或提供自我测评的渠道;及时跟进,将隐患尽可能消灭在萌芽状态。
3、持续开展减压活动,提供减压场所。例如微沙龙心理健康讨论专场,在办公场所设置供心理舒缓的空间等。
低碳绿色 创新驱动
碳中和与新能源基础设施
“双碳”目标已经成为驱动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据悉,目前我校正在制定碳中和方案,从建筑节能、电力供应、供热采暖、烹饪等环节进行设计优化,已经进行了多项方案和技术评估。魏一凡希望结合专业背景,建议海淀区依托高新技术区位优势,加快新技术示范,引领新发展潮流,提供绿色减排样例。
1、推广可再生能源与车网互动(V2G)示范
北京市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依托该优势推广光储充微网与车网互动示范,减小火电、储能等调峰手段的使用,能够贡献“净负碳排放”的作用。将有助于推动海淀区加快实现碳中和目标。
2、加强配套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关注充电用电安全
建设新能源充电桩智慧能源互联平台,一方面能够监控充电桩和电池的实时状态,确保充电用电安全。另一方面,建设有序智能充电桩缓解电网压力,进一步调动分布式储能资源进行调控。
他考虑后续有机会建议海淀区设立试点项目,例如以清华为依托,将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城市融合发展,从发展充电桩互联平台开始,助力“双碳”目标高质量达成。
3、青年力量贡献海淀发展
魏一凡希望有机会建议海淀区增加以清华为代表的双一流高校的人才交流机会,对于海淀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大科学平台、大院大所、政府部门等进行参观实践;并考虑为学生提供更多工作实习和挂职交流机会,促进高水平人才留在海淀,服务海淀,共谋发展。
做笃行致远的理想主义者
魏一凡一直致力于以实际行动服务集体服务社会,努力做到“君子强学而力行”。在担任校党风校风监督员期间,他积极对党校风建设建言献策,亦关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提出了学生宿舍区热水温度波动的问题,现在淋浴间陆续装上了热水恒温器。
本科期间魏一凡多次参加社会实践,发起“心之桥”项目关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在“思源计划”中“受助自助助人”,在陕西中学支教,关注文物保护工作者的使命与生活境况,在珠三角调研电动化低碳化的先行者,到俄罗斯访谈远在异国他乡的奋斗者……还有“思源骨干”在贵州塘约村看到脱贫攻坚的变化和建设美丽乡村的“红九条”,都让他感到“我们能做的很多,又其实很少”,但即使力量微薄,但微光会吸引微光,亦照亮微光,“若只能发出荧荧之光,也应有崇高之意”。
魏一凡同时积极参与志愿公益,在国庆70周年志愿服务、建党百年纪念大会中感受祖国伟力、时代呼唤。今年,他将作为冬奥志愿者服务2022年的冰雪盛会。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他的目光一直关注着他人,关注着“我们能做些什么”。疫情防控期间,魏一凡发起物资捐赠团队,发动身边同学、朋友、校友共同努力,打通采购、国际物流和海关清关等诸多流程,为一线医院购买捐赠3.5万只合格口罩;并为湖北湖南多地中学生、医护人员子女开展线上志愿宣讲。
这些经历让他充分认识到,充满变化的时代中,不变的唯有理想信念、服务奉献,在只争朝夕的拼搏奋斗中,在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平凡岗位上成就超越个人价值的人生。“你关心世界,而我关心你。”这是他希望一直践行的服务信念。
“恒心如擎,愿萤微光。”
总结
对于人大代表的职责和要求,魏一凡目前是这样认识的:站稳政治立场,履行政治责任,坚持党的领导;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应当密切联系群众,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利益关切,为人民发声和依法行使权利;做好本职工作,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具备一定的素质和政治能力,学习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路线。如能当选,他将继续深化认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参政议政能力。
魏一凡表示,如能当选,将珍惜每年参会和提案的机会,力求花力气解决真问题;同时将努力推动人大代表制度与校园民主相结合,持续关注并协助校园中师生关切问题的解决和意见的反馈;通过微信推送等形式发布提案进展和广泛收集意见。
他欢迎大家通过邮件电话等方式随时提出意见建议,wyf20@mails.tsinghua.edu.cn。
诚恳服务,一直在路上!
感谢魏一凡同学提供文字材料
编辑|湖舟
责编|锈尘 齐齐 湖舟 勇舟